鬼谷子-《捭阖之道》
鬼谷子,战国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他通天彻地,智慧卓越。他的门生遍及战国,其代表有孙宾、庞涓、苏秦、张仪。鬼谷子的智慧主要有这么几点:
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
兵法,六韬三略,变化无穷,行兵补阵,鬼神莫测。
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
鬼谷子一书,开篇讲《捭阖之道》
原文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技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耆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着,依俾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鬼谷子·捭阖第一》释义
捭阖第一 题解 “捭”是分开、撕裂的意思,“阖”是闭合的意思。捭阖,在这里指纵横驰骋,大开大合,是鬼谷子学说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本篇中,鬼谷子认为,“捭”“阖”是一对极其重要的哲学概念。陶弘景题注云:“捭,拨动也;阖,闭藏也。凡与人言之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 捭阖之术是世间万物运转的根本,也是纵横家游说的重要说术言略。本篇作为《鬼谷子》的第一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成为战国的谋士们游说诸侯、安身立命的重要法则。 粤若稽古[1],圣人之在天地间也[2],为众生之先[3]。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4],知存亡之门户[5],筹策万类之终始[6],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7],而守司其门户[8]。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9]。 注释 [1]粤若稽古:此四字是模仿《尚书·尧典》的开头,意即按照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陶弘景注:“若,顺;稽,考也。”粤,语首助词。若,顺。稽,考。 [2]圣人:《鬼谷子》中出现的“圣人”有两种含义:一种指古代有所贡献、有所创见的大智大勇之人,一种指当代精于纵横权术的游说辩士,与儒家所说的“圣人”有所区别。此句中的“圣人”取前一种含义。 [3]为众生之先:陶弘景注:“首出万物以前人,用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故为众生先。”先,先觉者,引导者。 [4]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陶弘景注:“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着,须立名以命之也。”阴阳,古代哲学观念,代表对立统一的两种性质以及由此形成的万事万物。阳象征雄性、刚健、热烈、积极,阴象征阴性、柔顺、冷静、消极。阴阳被引申来概括对立统一的两类事物或现象。《老子》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命物,为万物命名。 [5]知存亡之门户:陶弘景注:“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凶之先见者,其唯知几者乎?故曰:知存亡之门户也。”门户,途径。 [6]筹策:计算,谋划。万类:万物。 [7]见变化之朕焉:陶弘景注:“万类之终始,人心之理,变化之朕,莫不朗然玄悟而无幽不测,故能筹策远见焉。”朕,征兆,形迹。 [8]守司其门户:陶弘景注:“司,主守也。门户,即上‘存亡之门户’也。圣人既达物理之终始,知存亡之门户,故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守司,掌握,运用。 [9]其道一也:陶弘景注:“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曰其道一也。”道,大自然的规律。一,同一。 译文 按照规律考察历史便可知道,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是芸芸众生的引导者。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为万物命名,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计算自然万物从诞生到死亡的全过程,领悟人们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从古至今,处在天地间的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遵循的都是同一自然规律。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2]。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3],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4]。 注释 [1]变化无穷,各有所归:陶弘景注:“其道虽一,所行不同,故曰变化无穷;然有条而不紊,故曰各有所归也。”归,归宿。 [2]“或阴或阳”四句:陶弘景注:“此言象法各异,施教不同。”或,有的。弛,松弛,放松。张,拉紧。 [3]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陶弘景注:“政教虽殊,至于守司门户则一,故审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后者后行之也。”一,专一,自始至终。先后:这里指事物的发展过程。 [4]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陶弘景注:“权,谓权谋;能,谓才能;伎巧,谓百工之役。言圣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任之也。”度权量能,审查、衡量对方的智谋与能力。度,《四库全书》作“广”。校,比较。伎巧,技巧。伎,《说文》作“技”。 译文 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归宿:有的属阴,有的归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因此,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周密地考察事物的发展过程,衡量人们的智谋和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1]。乃可捭,乃可阖[2];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3]。审定有无与其实虚[4],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5]。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6],以求其实,贵得其指[7];阖而捭之,以求其利[8]。 注释 [1]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陶弘景注:“言贤不肖、智愚、勇怯,材性不同,各有差品。”贤,具有德行、才能的人。不肖,不具有德行、才能的人。 [2]乃可捭,乃可阖:陶弘景注:“贤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贵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捭,开。 [3]无为以牧之:陶弘景注:“贤愚各当其分,股肱各尽其力,但恭己无为,牧之而已矣。”无为,道家哲学概念,即顺应自然的规律与变化。牧,治理,管理。 [4]有无:指才能的有无。实虚:指表现的真假。 [5]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陶弘景注:“言任贤之道,必审定其材术之有无,性行之虚实。然后随其嗜欲而任之,以见其志意之真伪也。”见,通“现”,表现出来。志意,志向与意愿。 [6]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陶弘景注:“凡臣言事者,君则微排抑其所言,拨动而反难之,以求其实情。”微,暗中,不被对方察觉。排,排查。反,反复阐述。 [7]指:通“旨”,旨意,真实主张。 [8]阖而捭之,以求其利:陶弘景注:“实情既得,又自闭藏而拨动之,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阖,指对方闭口不说话。捭,使动用法,促使对方开口说话。利,指对方追求的利益、目标等。 译文 至于贤良和不贤良,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都是有区别的。根据每个人的禀性,有的可以开放,有的可以封闭;有的可以晋升,有的可以辞退;有的可以轻视,有的可以敬重,要顺应自然规律来管理他们。当要重用某人时,一定要先审查其是否有才能智慧,摸清他品性德行的虚实,然后放任他的嗜好和欲望,以让他的志向和意愿得以表现。再暗中排查他所说的话,反复发言责难,以探察其实情,了解他的真实主张;先让他沉默再让他畅所欲言,从而探求他所追求的利益所在。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1]。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2]。离合有守,先从其志[3]。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4]。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5]。 注释 [1]“或开而示之”六句:陶弘景注:“开而同之,所以尽其情;阖而异之,所以知其诚也。”示,启示,启发。这里指启发对方让他敞开思想。闭,闭藏。这里指使对方控制感情。同其情,即考察对方感情上与我们的同异点。异其诚,即考察对方诚意如何。“同”与“异”为互词。 [2]“可与不可”三句:陶弘景注:“凡臣所言,有可有不可。必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可,赞同。原,探究、分析。 [3]离合有守,先从其志:陶弘景注:“谓其计谋,虽离合不同,但能有所执守,则先从其志以尽之,以知成败之归也。”离合,原指二人相离或相逢,这里指认识上的差距。守,原指各据一方,这里指有距离。从,同“纵”,纵容,放纵。 [4]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陶弘景注:“言拨动之,贵其周遍;闭藏之,贵其隐密。”冯叔吉对这句评论说:“苏子之党,仰庆吊变,说匿情以拒缴乘危,即是祖此。”贵,以……为贵,这里指“首先要”“关键是”。密,与上句的“周”为互词,都是周密的意思。 [5]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陶弘景注:“而此二者,皆须微妙合于道之理,然后为得也。”道,这里指阴阳之道,即变动阴阳,因势利导而处理事物的方法。《老子》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追,相合。 译文 或者公开自己的真实想法显示给对方,或者沉默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不让对方知道。向对方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是用赞同的办法使双方思想相合;向对方沉默,是用反对的办法来试探对方的诚意。不管对方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要审察清楚他的计谋,考察清楚双方意见同异的原因。意见乖离或是相合,有一个要点,就是要首先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如果想开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周详为贵,不可草率;如果想闭合以沉默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以隐秘为贵,不可泄露。周详和隐秘的可贵,在于它的微妙,并与阴阳之道相合。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1]。皆见其权衡轻重[2],乃为之度数[3]。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4]。 注释 [1]“捭之者”四句:陶弘景注:“料谓简择,结谓系束。情有真伪,故须简择;诚或无终,故须系束也。”料其情,探测对方的虚实真假。 [2]权衡轻重:这里指处理事情的谋略与措施。权是秤锤,衡是秤杆,权衡可以称物,引申为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措施。 [3]乃为之度数:陶弘景注:“权衡既陈,轻重自分。然后为之度数,以制其轻重,轻重得所,因而为设谋虑,使之遵行也。”度数,秤杆上的刻度,引申为标准、准则。 [4]“圣人因而为之虑”三句:尹桐阳注:“乱世而隐退不仕是圣人之自为虑者。”俞棪曰:“自行者,自为之虑也;为人行者,因而为之虑也。”陶弘景注:“谓轻重不合于斤两,长短不充于度数,便为废物,何所施哉?圣人因是自为谋虑,更求其反也。”自为之虑,为自己考虑。 译文 开放使其显现,是为了探测对方的虚实真假;封闭使其隐藏,是为了争取对方的真诚合作。全部了解了对方对事物的重要性的判断,再确定处理标准,圣人就要参照他的意见进行思考谋划。如果对方对事物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判断,圣人就要替自己谋划,留好退路。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1];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2]。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3],以化万物[4]。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5]。 注释 [1]“故捭者”三句:陶弘景注:“谓中权衡者,出而用之;其不中者,内而藏之也。”内,同“纳”,接纳,吸收。 [2]“阖者”三句:陶弘景注:“诚者,阖而取之;不诚者,阖而去之。”去,离开。 [3]四时: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自然顺序。 [4]以化万物:陶弘景注:“阴阳变动,四时开闭,皆捭阖之道也。”化,化育。 [5]“纵横反出”三句:陶弘景注:“纵横,谓废起万物,或开以起之,或阖而废之。”又曰:“言捭阖之道,或反之令出于彼,或反之覆来于此,或反之于彼忤之于此,皆从捭阖而生。故曰:必由此也。”皆从愿曰:“纵横,即纵横说之纵横,非谓废起也。”尹桐阳曰:“合纵曰阖,连横反之则曰捭。故云:纵横之反出。”反,同“返”。忤,相背,抵触。 译文 所以,开启发动之后,对适合的计谋要拿出来实施,对不适合的计谋要坚决不予采用;闭合观察之后,了解到对方有诚意便争取他,了解到对方无诚意便离开他。总之,开启与闭合是与自然之道相符合的办法。天地也就是通过开启与闭合,使阴阳二气发生变化,使四季交替运行,万物化育生长。游说中的纵横变化,对道理的反复阐述,也必定要通过开放与闭合来实现。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1]。必豫审其变化[2],吉凶大命系焉[3]。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4]。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5]。故关之捭阖,制之以出入[6]。 注释 [1]“捭阖者”三句:陶弘景注:“言事无开阖则大道不化,言说无变。故开闭者,所以化大道,变言说。”道之大化,阴阳之道的关键所在。说之变,指游说中的某些变化。 [2]必豫审其变化:陶弘景注:“事虽大,莫不成之于变化。故必豫审之。”豫,通“预”,预先。 [3]吉凶大命系焉:陶弘景注:“天命,谓圣人禀天命王天下,然此亦因变化而起,故曰吉凶大命系焉。”吉凶,这里指游说的成功或失败。大命,生命,这里指游说目的。 [4]“口者”四句:陶弘景注:“心因口宣,故曰‘口者,心之门户也’;神为心用,故曰‘心者,神之主’。”心,古人认为“心”为思维器官,思虑由心产生,而心中所想,又皆由口出。人的精神住宿在心,所以说心为“神之主”。主,住。这里引申为住所。尹桐阳注:“主,住也。” [5]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陶弘景注:“凡此八者,皆往来于口中,故曰皆由门户出入也。”出入,这里指表达、表述。 [6]故关之捭阖,制之以出入:陶弘景注:“言上八者,若无开闭,事或不节。故关之以捭阖者,所以制其出入。”关,原指门闩,这里指控制。 译文 开启与闭合,是阴阳之道的关键,也是游说之辞的主要变化。一定要预先周详地研究开合变化的方法,游说的成功与否全系于此。口是心灵的门面和窗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心所产生的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等,都由口这座门户说表达出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来把守这个关口,控制思想的表达。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1]。阴阳其和,终始其义[2]。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3]。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4]。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5]。 注释 [1]“捭之者”八句:陶弘景注:“开言于外,故曰阳也;闭情于内,故曰阴也。”默,沉默。 [2]阴阳其和,终始其义:陶弘景注:“开闭有节,故阴阳和,先后合宜。故终始义。”和,调和。 [3]“故言长生”三句:长生等九者使人能够生存下去,代表积极、进步的趋向,为“阳”,这也是人生行动的动力和起点。由此可见《鬼谷子》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陶弘景注:“凡此皆欲人之生,故曰阳曰始。”尊荣,以地位高为荣耀。显名,名声显赫。始,起点。 [4]“故言死亡”三句:死亡等十者使人的生存受到损害,代表倒退与死亡,为“阴”,这是人生的忌讳,凡是遇到类似情况,都要竭力避免。陶弘景注:“凡此皆欲人之死,故曰阴曰终。” [5]“诸言法阳之类者”六句:陶弘景注:“谓言说者,有于阳言之,有于阴言之,听者宜知其然也。”法,效法。善,善言,即言对方的优点或优势的一面。恶,恶言,即言对方缺点或劣势的一面。 译文 所谓“捭”,就是开启,就是说话,就是“阳”的内容;所谓“阖”,就是闭合,就是沉默,就是“阴”的内容。只有阴阳两方协调,才能始终相宜。所以说,把凡是有关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的事物,都视作“阳”,称为“始”。把凡是有关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的事物,都视作“阴”,称为“终”。各种言论属于“阳”一类的,都叫作“始”,它从正面宣传利益好处,从而使事情有一个好的开端;各种言论属于“阴”一类的,都叫作“终”,它从反面宣传危害坏处,从而结束不适当的谋略。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1]。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2]。以下求小,以高求大[3]。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4]。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5]。为小无内,为大无外[6]。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7]。 注释 [1]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尹桐阳注:“道,言也。试,用也。”陶弘景注:“谓或拨动之,或闭藏之。以阴阳之言试之,则其情慕可知。”以阴阳试之,从阴阳两个方面试探。 [2]“故与阳言者”四句:陶弘景注:“谓与阳情言者,依崇高以引之;与阴情言者,依卑小以引之。”阳,指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做事果断、品行高尚的人。崇高,指内容高远积极。阴,指具有消极的人生态度,消极畏惧、做事优柔寡断、品行低贱的人。卑小,指内容微小切近。 [3]以下求小,以高求大:陶弘景注:“阴言卑小,故曰以下求小;阳言崇高,故曰以高求大。”下,卑下的阴言。求,求合,顺应。小,这里指小人。高,崇高的阳言。大,这里指君子。 [4]无所不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陶弘景注:“阴阳之理尽,小大之情得,故出入皆可。出入皆可,何所不可乎?” [5]“可以说人”四句:陶弘景注:“无所不可,故所说皆可也。”人,普通人。家,有封地的大夫。国,诸侯国的国君。天下,这里指周天子。 [6]为小无内,为大无外:处理小的事情,不能仅从事物的内部着眼;处理大的事情,也不能光看事物的外部。陶弘景注:“尽阴则无内,尽阳则无外。”无,不论。 [7]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陶弘景注:“以道相成曰益,以事相贼曰损。义乖曰去,志同曰就。去而遂绝曰倍,去而覆来曰反。凡此不出阴阳之情。故曰:皆以阴阳御其事也。”倍,通“背”,背弃。 译文 开启和闭合的方法,要从阴阳两个方面反复地试探。跟性情阳刚、积极进取的人说话,内容要高远积极;跟性情柔弱、消极退守的人说话,内容要微小切近。用低下的言论去求合志向渺小的人,用高尚的言论去求合志趣高远的人。照这样去游说,没有什么地方是不可以出入的,没有什么对象是不可以说服的。用捭阖之术,可以游说普通人,可以游说大夫,可以游说诸侯国国君,可以游说周天子。不论内部有多小,也不论外部有多大,都不能局限于本身,而必须辩证地对待。所有的损害和补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行为,都是运用阴阳的变化来实行的。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1]。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2]。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3]。阴阳相求,由捭阖也[4]。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5]。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6]。 注释 [1]阳还终阴,阴极反阳:陶弘景注:“此言君臣相成,由阴阳相生也。” [2]“以阳动者”四句:《鬼谷子》认为,万物皆有形体与精神。阳动,道迈开生成万物的第一步,此时“德”已经生成“精神”;阴静,万物的形体生成,精神与形体合一,物乃生成。 [3]“以阳求阴”四句:陶弘景注:“此言君以爵禄养臣,臣以股肱宣力。”求,寻求,达到。结,这里是辅助的意思。苞,通“包”,包容。施以力,施以外力,由外去影响内。 [4]阴阳相求,由捭阖也:陶弘景注:“君臣所以能相求者,由开闭而生也。”相求,相互需求,相互辅助。 [5]说人之法:陶弘景注:“言既体天地,象阴阳,故其法可以说人也。”说,游说。 [6]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陶弘景注:“天圆地方,君臣之义也。理尽开闭,然后能生万物,故为万事先。君臣之道,因此出入,故曰圆方之门户。圆,君也;方,臣也。”圆方,指不同的表现或手段。 译文 阳活动前进,阴静止隐藏;阳活动外出,阴隐藏入内。阳反复运动,转化为阴;阴发展到极点,转化为阳。凡是凭阳气行动的人,要用道德相互促进感化;凡是凭阴气静止的人,要用可见的行动相互帮助成功。用阳气来追求阴气,要靠道德来包容;用阴气结纳阳气,要用外力来约束。阴阳之气相互追求,相互结合,必须通过开启与闭合的途径。这就是天地间的阴阳之道,也是游说别人的方法。它是处理好万事的先决条件,也是方正、圆融等各种手段变化的途径。
中国最聪明的人是谁排第一名
全中国智商最高的人大概就是陶哲轩了。他在之前的智商测试中测出了iq为230的惊人成绩,这智商比起爱因斯达还要高(爱因斯坦iq160),他因此号称是中国第智商第一人。哲轩从小就表现出了超人的天分,特别是对数学上。1984年,8岁半时升入了中学,经过一年的适应后,他用三分之一时间在离家不远的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University)学习数学和物理。在此期间10岁、11岁、12岁的陶哲轩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分别获得铜牌、银牌、金牌。陶哲轩的学术成就陶哲轩是赢得菲尔兹奖的第一位澳大利亚人,也是继1982年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他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等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重要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此外,他的研究领域还涉及工科,在照相机的压缩传感原理(调和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方面获得了突破性成果。陶哲轩另一项著名的成果是与本·格林合作用质数级数解决了一个由欧几里得提出的与“孪生质数”相关的猜想:一些质数数列间等差,如3、7、11之间,均差4;而数列中下一个数15则不是质数。这个已经有23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强烈吸引了他的兴趣,他与同伴甚至证明了即使在无穷大的质数数列中,也能找到这样的等差数列段,这个发现被命名为“格林—陶定理”。
中国哪里的人最聪明
中国各地人民的智商和特点因地域、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因素而异,无法简单判断哪个地方的人最聪明。每个地区的人民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长处,也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不过,根据一些研究和数据,以下是一些可能对您的提问有所帮助的信息:1. 浙江省:浙江省是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以温州商人和杭州阿里巴巴等著名企业为代表。浙江省人民以头脑灵活、创新能力强、经营能力强等特点而闻名。2. 江苏省:江苏省是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拥有苏州、南京、无锡等发达城市。江苏省人民以头脑清醒、勤奋好学、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等特点而著称。3. 广东省: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以深圳、广州等城市为代表。广东省人民以开放、创新、务实等特点而著名。4. 上海市:上海市是中国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上海市人民以头脑灵活、思路开阔、开放性强等特点而闻名。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特点和智商水平并不是绝对的,也不代表该地区的每个人都是这样。此外,智商只是一个人的智力能力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面评价一个人的全部标准。
鬼谷子的智慧
第一篇捭阖术,
阴阳术,认清事物变化的规律,做到阴阳平衡,进退有度,如此这般方可可趋利避害制胜万物。
审查先后,权衡轻重缓急。比较人才的优劣短长,以便任贤使能。
公开要周知,隐秘要严实。
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人,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所谓掉阖之道,就是从阴阳两面的言辞来试探对方实情。
因此,游说磊落光明的人,要依照崇高的原则;游说阴险狡诈的人,要依照卑下的原则。以下求小,用高求大。
照这样去言说,则没有什么不能出入,没有什么不可完成。用摔阖之道可以游说于人,可以游
说于家,可以游说于诸侯,可以游说于天下。做小事不能只注重内部,做大事不能只注重外部。所有的增益和损害,所有的离开和靠拢,所有的背叛和依附,都可以通过阴阳之道来驾驭。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人。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速、阴阳相求,由捭阖出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万事为先,是为方圆之门户。
阳动而行,阴至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藏入内。阳返归初始为阴阴,阴到了极点为阳,两者相互转化。凭阳而动,道德就会产生;依阴而止,形体就会产生。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追求阳,就要走出暗处实际去做。阴阳之间相互依赖,就是因为纵横开阖、开启闭合而形成。这是天地万物运行之,道,也是游说他人的方法。因此,可以说摔阖之道是万物运行的根本,是解决天地间所有问题的关键。
顺应趋势,获得成功
注重细节,随机应变
变则通,通则久
隐藏实力,蓄势待发
善于忍耐,待时而动
言辞讲究,说话得体
第二篇反应术
投石问路,以观回应,再行应对之策。
要全面辩证历史地看待问题,善于把握说话的技巧,
现实中,若能明进退之道,当刚则刚,当柔则柔,能屈能伸,能进能退,刚柔并济,进退自如,这样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回首过往以便验证将来,考察历史就会了解现在,观察对方可以了解自己。
知之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
有以下三点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博学多识,随机应变
三,刚柔并济,张弛有道
旁敲侧击,察言观色
抓住机会,有效提问
以诚相待,攻心为上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通过对自身的深刻反省,进而了解别人,把自知作为知人的前提。
逆向思维,出奇制胜
借鉴古今,设定计谋
鬼谷子的智慧
鬼谷子的智慧编辑词条目录
1版权信息
2内容简介
3编辑推荐
4目录
5文摘 目录
1版权信息
2内容简介
3编辑推荐
4目录
5文摘
收起 编辑本段版权信息
书 名: 鬼谷子的智慧 作 者:赵彦 出版社: 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807233862 开本: 16 定价: 28.00 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因隐居于云梦山之鬼谷,自号鬼谷先生。 在中国文化史上,鬼谷子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人物。他无心为官,足不出谷,却被尊为纵横家之鼻祖,战国时代的两大纵横家苏秦与张仪均出自他的门下。《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配六国相印,合纵与秦对峙,名震一时。张仪则以连横之策,使六国合纵土崩瓦解,为秦国统一立下奇功。师兄弟二人针锋相对,各展雄才,将整个战国时代搅得风云变色,何等壮观!作为他们的老师,鬼谷子的学问、谋略实在高深莫测,令人神往。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毕生所学的结晶,主要论述游说诸侯的纵横之术,因其主旨与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在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时代里,《鬼谷子》颇受冷遇,一度被贬为“小夫蛇鼠之智”,对它的讥讽之声不绝于史。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谋略的大众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鬼谷子》的不朽价值,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纵横捭阖的奇谋秘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鬼谷子》是一部谋略学巨著,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历来享有“智慧禁果、旷世奇书”之称。集中了心理揣摩、演说技巧、政治谋略的精华,在当代仍有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战国时期,“天下方务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为当时纵横家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战国纵横家的游说之术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历史发展进程。它比较完整地阐释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理论,体现了实用主义的道德理论和价值观,讲求名利与进取;其实践方法论为顺应时势,知权善变。
编辑本段目录
捭阖篇——开合自如,天地阴阳皆为我用 1.认清形势是关键 2.目标明确而手段多变 3.对不同人使不同招数 4.说与不说都要慎重 5.心思要缜密一点 6.趋利避害纳吉祥 7.做人处世要知变通 8.谨言慎行无大错 9.直话也要弯着说 10.先了解别人的志向 反应篇——回环反复,纵横世间此心不迷 1.以历史和他人为鉴 2.用大脑来听和说 3.怎样让别人说真话 4.反其道而行之 5.善于引起共鸣 6.用心设计细节 7.窥一斑而知全豹 8.自知才能知人 9.接人待物要有分寸 内揵篇——清静自守,谈经论道上下相安 1.进忠言也要顺耳 2.要学会随机应变 3.有“的”才能放“矢” 4.是明珠就别暗投 5.克制非分之想 抵巇篇——见微知著,因时而动进退自如 1.成大事者不轻小节 2.要注意消除隐患 3.要勇于革旧迎新 4.立功业不可无韬晦 飞钳篇——善布罗网,佐世良才俱入吾彀 1.统帅要善于鉴人 2.吸引人才为我所用 3.驾驭人才的方法 4.找一个好的平台 5.建功但不要居功 忤合篇——知己知彼,灵活应变力求主动 1.慎重考虑站在哪边 2.机会来了伸手抓住 3.借力但不要攀附 4.你想要多大的舞台 5.选好路坚持走下去 6.实力决定成败 揣篇——直指人心,谋事便有十成胜算 1.要重视社会环境 2.善于寻找突破口 3.不打无把握之战 4.学会科学地预测 5.适当加以文饰 摩篇——临渊钓鱼,知人虚实洞若观火 1.人在明处我在暗处 2.永远追求事半功倍 3.不露相的才是真人 4.你靠什么去打动人 5.努力做到无懈可击 6.体察人性是必修课 权篇——巧言设谋,以我之长制彼之短 1.选择恰当的语气 2.善于观察和分析 3.谨防忌语和谣言 4.要学会扬长避短 5.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6.看人说话是明智的 谋篇——深藏不露,计谋百出而人不知 1.要追求出奇制胜 2.善于与人合作 3.循序渐进可入佳境 4.行事要因人制宜 5.争取掌握主动 6.团结你的朋友 7.学会图人所好 决篇——当机立断,一言拨开九重迷雾 1.权衡利弊再做决断 2.用合理手段实现目标 3.要有战略眼光 4.该果断时要果断 5.重大关头要冷静 符言篇——顺天应人,御世必遵九大准则 1.正确对待权力 2.集思广益威力大 3.要欢迎不同的声音 4.建立完善的赏罚制度 5.体察世道人心 6.人事安排要合宜 ……
编辑本段文摘
捭阖篇——开合自如,天地阴阳皆为我用 1认清形势是关键 原典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状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联焉,而守司其门户。 释义 纵观古代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乃是大众中的先知。圣人通过观察事物矛盾的变化,认识事物,了解决定事物存亡的关键因素;测算万物发展的进程,通晓人类思维的规律,预见变化的朕兆,从而把握住事物存亡的关键。 我国古代的大著作家,除了宣扬“绝圣弃智”的老庄外,大多还是以“述圣”为己任的,“智圣”鬼谷子亦莫能外。在全书的开篇,鬼谷子便将满腹谋略的自己深藏于堂奥之室,而将“为状生之先”的圣人挡于身前。无意之间,已将其捭阖之道牛刀小试了一把。 一见到“圣人”这个字眼,最先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无非是远古的炎、黄二帝,尧、舜、禹三圣,替天行道的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物。大致说来,古之圣人有两类,一类是圣君贤臣,如二帝、三圣、商汤、文武、周公等,他们顺应历史潮流,安定天下,治理万民;另一类是大思想家,如孔、孟、老、庄等,他们深入思考自然万象和社会百态,并借助语言文字的武器,为人类探索迷途、解疑释惑。在这些圣人们的身上,映射着整个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圣人们的业绩和德行,也将为世世代代的子孙所传颂。 在鬼谷子看来,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守司其门户”。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天下兴亡之道。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一说起“兴亡之道”,往往要从夏、商、周这“老三代”中去寻找。这是什么缘故呢?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在商代夏、周代商的过程中,后世所倚重的谋略尚未取得足以决定胜负的地位。不仅如此,儒、道、法、阴阳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也通通不存在,人们的社会政治思想还是混沌一片。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兴亡之道”就显得很纯粹,纯粹到可用简单的“天命”来概括。无论是君还是民,都十分相信“天命”的说法,认为它决定着天下兴亡。即便是夏桀和商纣这样的暴君,也都自诩天命所归。 商汤征伐夏桀之前,曾做了一篇“汤誓”,以鼓舞军队的士气。这篇短文后来收录在《尚书》一书中。在文中,商汤说:“来吧,你们各位!都来听我说。不是我敢于贸然进攻夏朝!实在是因为夏王犯下大罪,上天命令我去讨伐他。现在你们大家会说:‘我们的国君不体贴我们,不让我们种庄稼,却去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