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谁知道话剧《死无葬身之地》的剧情麻烦各位了
中国国家话剧院再度上演法国哲学家、剧作家萨特戏剧名著,不以情节的曲折纷繁、叙事的精心雕琢取悦观众,其精髓,是剧中人向自我的肉体与精神的极限挑战,以及灵魂的自我审视——
演出单位:中国国家话剧院
编剧:让·保尔·萨特
导演:查明哲
主要演员:冯宪珍、王卫国、韩童生、徐卫
演出时间:2006年4月6日—9日,4月12日—15日
萨特名剧《死无葬身之地》描写了二战期间,几名游击队员在民族解放运动战斗中不幸被捕,行刑的前一夜,面对来自各方面原因引发的恐惧该何去何从,每个人彷徨、无助、绝望等心态,人性最深处无论美丑都被作者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存在主义”著称的萨特,塑造了一个个受辱于贝当政府法西斯魔窟中的英雄。其神、其貌、其情境极具张力。尽管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在酷刑面前也表现了不尽相同的行为方式及心理历程,但他们最终都用自己坚实的脚步跨越了一堵面对死亡而产生恐惧的“墙”。使观众在“折磨”中领悟到了些许人生的真谛。他们议论着、思索着、兴奋着,一种激情油然而生,进入一种欲辩忘言的境地。
《死无葬身之地》是一部处境剧,剧中人处在面临酷刑和死亡的极端处境做出抉择,以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和自我超越。当代社会中,不论逼不得已还是在所不惜,人总会不得不面临诱惑和挫折,谨以此剧作为一种提醒和反思。
1997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前身之一的原中央试验话剧院首次将该剧搬上中国话剧的舞台,也是留学归来的戏剧博士查明哲献给中国话剧观众的处女作。该剧重在思辨人在极端处境中对自身灵魂的深刻的多方位思考,从而探索人的存在价值。导演查明哲根据中国观众的审美取向,强调了反法西斯战士在残酷迫害面前的深沉思考,以及他们反复地对自身灵魂审视的最终结果——不屈。该剧久演不衰,2005年演出时曾出现未启动公开售票便已预订一空的情况。
《死无葬身之地》作为当年国家话剧院的建院大戏,有足够的理由搬到大剧院的舞台上,但导演查明哲选择了小剧场。他说:“大家进入到小剧场的戏剧空间,首先给他一种震撼力,让他感到根本不是平凡的生活空间,剧场感觉就建立起来了。再者,情境设置出来之后,戏的内涵、演员表演、角色生活,都找到了一个厚实的种子,在这当中,我可以尽想象调动它,而不会受阻碍,演员就能很好地去生活,表演,强烈地表现,同样观众也能强烈地去感受。”
剧中无论是演员坐入观众席中,还是弗朗索瓦跑到场地中呼喊救命,还是最后演员对观众的发问,都使戏剧显出一种“亲和力”,拉近了观众,也更容易把观众带入戏中。在小剧场,几乎看得清演员脸上的细部表情,每一次思考,停顿,音乐的响起,以及道具的安排,都使观众沉浸在戏的情节里,渐渐地和演员共同呼吸,共同动情,共同完成整个表演过程。
死无葬身之地的创作背景
二战时期,法国的大片国土被德国法西斯所侵占,法国失去了自己的领土,就连在法西斯铁蹄下丧命的法国人的尸骨也找不到埋藏的地方。即便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奋起而上的反抗者却不计其数。萨特本人也是其中之一,并且和书中的游击队员们一样被德军逮捕过。因此《死无葬身之地》的创作跟他的这一段经历脱不了干系。 萨特于1905年出生,他的成长和创作贯穿于两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拉开帷幕。前一天,刚从法国南部度假回来的萨特接到应征令,不得不到南锡兵营去报到。1940年6月14日,巴黎沦陷,6月 21日萨特永生难忘,他回忆道:“这天是我的生日,也是停战的一天 。在停战前几小时我们当了俘虏。”后来他被押入德军特莱弗D12集中营。这一切对萨特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说“我思想上的巨大改变是由于战争:1939 -1940年,德国占领、抵抗运动,巴黎解放。所有这些都使我超出传统哲学思考而转向哲学和行动相联系、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思考”。1945年萨特在与梅罗-庞蒂、雷蒙·阿隆等一起创办的 《现代》 杂志创刊号上抨击“为艺术而艺术”的态度,提出了“介入文学”的口号,强调通过文学创作参与实际社会和政治活动。从此作品中现实主义的成分大大增加,甚至尖锐起来。《死无葬身之地》就是“介入文学”的产物。
郑和下西洋中演王景洪的是谁?
李大光
《郑和下西洋》人物
主要人物▪ 郑和(罗嘉良 饰)▪
明成祖(唐国强
饰)▪
徐皇后(于小慧
饰)▪
姚广孝(杜雨露
饰)其他人物▪
朱瞻基(谢震伟
饰)▪
女酋长(李婉僮
饰)▪
宋莲芯(余小雪
饰)▪ 张玉(严洪智
饰)▪
王景弘(李大光
饰)▪
徐妙锦(白玉娟
饰)▪
南轩公(董子武
饰)▪ 解缙(蒋昌义 饰)▪
朱高炽(章 劼 饰)▪
陈祖义(侯祥玲
饰)▪ 纪纲(付刚 饰)
北京大学剧星风采大赛的评委阵容
自创办以来,北大剧星风采大赛的举办与发展,得到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热情参与、支持与指导。他们强调戏剧的希望在校园,而北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它有能力且有责任引领中国校园戏剧的发展。崔永元老师曾在阳光大厅与北大学子共同探讨戏剧艺术;国家著名演员、曾出演众多具有广泛影响的电影电视作品的濮存昕老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北京人艺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导演任鸣老师,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查明哲,著名导演谢飞、张元、尚敬,演艺界人士闫肃、黄磊、黄宏、杨立新,音乐剧女王影子,著名编剧邹静之、史航、邵泽辉等都曾担任过决赛的评委。
北京大学剧星风采大赛的幕后英雄
说到北大剧星风采大赛就不能不提及它的主办方——北大校学生会文化部。这个以温暖、有爱著称的团体是剧星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最忠实支持者。“我觉得每届文化部的部内氛围都非常好,这个部门是学生会里很独特的一个部门,感觉有很强的传承性,里面的人员还都带有一种做事的热情。所以有一个有战斗力的组织在举办这件事,剧星未来的发展应该还要看以后的学生是怎样的。”06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10级中国语言文学系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荣文汉在采访中道出了文化部对于剧星的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如荣文汉一般,很多在低年级做过文化部工作人员的学生,都在之后以不同的方式继续参与着剧星:自己组队、参演、编剧,抑或是做一名忠实的观众,关注着剧星一点一滴的成长。 前文化部部长、07级新闻与传播学院张天曾说:“当我们在幕后调试着灯光、音响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台上的剧能充分的演出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是我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而当被问到筹办剧星当中遇到的问题时,他说:“作为部长,我要全面考率文化部的内部联系与外部沟通。记得在我刚当上部长时的第一次例会上说:“你们选择了文化部是即是好的又是不好,好的是因为你们之后可以接触到北大最优秀的话剧团队,不好的是我们的工作将很困难。”剧星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专业,尽管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大赛对北大话剧的发展以及话剧这种艺术形式在学生范围内推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剧星没有什么报名门槛,且从初赛开始规模和影响就很大,是北大其他跟话剧有关的组织无法比拟的。能够让每一个有着舞台梦想的人站上舞台,也是北京大学学生会文化部一届届成员在不断努力的事。“生活凝剧,非你不星”,遇见剧星,去做梦想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