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时间:2024-08-04 10:33:25编辑:优化君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6分)   xù( )叨 匿( )笑 jiàn( )赏 脊( )椎   贪婪( ) 狭ài( ) 拈( )轻怕重 páo( )根问底   大相jìng( )庭 骇( )人听闻 jié( )然不同 滑jī( )   2.诗文积累,填空默写。(10分,每空1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 。(《江南逢李龟年》)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 。(《夜上受降城闻笛》)   (5)《天净沙秋思》中三个名词性短语连排,抓住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7)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兄弟,予以教诲与勉励,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蚊子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B.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C.小家伙开口就喊:“妈妈!”   D.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看法,就化作凡人。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机会。   D.“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是丹麦人。《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就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C.《动物笑谈》中的“我”蹲下走路并学鸭子叫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   D.伊索,公元前6世纪希腊预言家,他与克雷洛夫(俄国)、拉封丹(德国)和莱辛(法国)并称世界四大预言家。   6.文学部落。(8分)   活动一:很多作家、名人都是读书的高手,对书籍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则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2分)   活动二: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一次“师生共读一本书”的读书活动,请你从下面的作品中任选一部推荐给老师和同学并说明理由。(3分)   《城南旧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西游记》 《朝花夕拾》 《猎人笔记》   我推荐《 》 作者:   推荐理由:   活动三:诗人郭沫若笔下,天上是“定然有美丽的街市”的,而在吴望尧的笔下,太阳就是一艘“镀金的巨船”。仰望星空,你又会有怎样的联想与想象?请选择一个天体(如星星、月亮),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首小诗。(3分)    二、文言诗文(20分)   (一)品读曹操的《观沧海》一诗,完成文后问题。(6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情怀。(2分)   8.请你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   9.诗中写虚景的诗句是 (2分)   (二)阅读蒲松龄的《狼》一文,完成10—-14题。(14分)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顾野有麦场 顾: ②一狼洞其中 洞:   ③眈眈相向 眈眈: ④一狼径去 径去:   11.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之”的意思(4分)   ①又数刀毙之 之:_____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之:_____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_____ ④复投之 之:_____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答:   13.第⑤段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 ,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1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6分)   蟋 蟀 出 世 记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5.文章按照_____ 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1分)   16.细读文章③⑥⑦三段,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3分)   母 蟋 蟀 产 卵 点 播 → 卵 壳 前 端 出 现 一 对 视 觉 器 官 的 大 圆 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 生 命 顶 起 卵 盖,破 卵 而 出。   17.文章第②段画线句“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二)阅读《五猖会》节选,完成18—22题。(14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8. 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其他三篇文章的篇名。(3分)   答:   19.通读选文,联系作品简要概括主要内容,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0.从选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分)   答:   21.批注式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就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给出你的批注。(4分)   ①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批注:   ②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批注:   22. 文章结尾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写出了“我”此时怎样的情感状态?(2分)   答:    四、作文(50分)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会让我们认识到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是从寻常小事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能从中感受到成长的滋味。   请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在题目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伤心等)   2.能围绕中心选材,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3.语言自然、流畅、生动,有真情实感。   4.字数不少于500字。   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22分)   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跛脚(bǒ) 饶头(yáo) 牙龈(yīn) 剔透(tī)   B.闲暇(xiá) 糟蹋(tà) 洗濯(zhuó) 树杈(chà)   C.搔扰(sū) 飞鸢(yuān) 禅心(chá) 水藻(zǎo)   D.茁壮(zhuó) 鳊鱼(bián) 唾液(tuò) 孪生(luán)   2.下列字词书写全对的一项是(2分) ( )   A.焦燥不安 励精图治 对偶 寂寞   B.走投无路 以柔克钢 捋起 什物   C.语无伦次 莽莽榛榛 诀别 辨别   D.无微不致 坚忍不拔 严厉 禀告   3.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B.可望不可及: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C.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D.苦心孤诣:认真孤独地钻研、经营。   4.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不同的是( )(2分)   例句: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B.长眠地下刚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C.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D.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   5.下列句子标点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我知道去博物馆怎么走?   D.“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C.他不但学习很刻苦,然而成绩却上不去。   D.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7.你在学校讲故事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都向你祝贺,你准备对大家说些什么?(2分)   8.仿照下列例句,以"你渴望理解吗"或"你希望成才吗"作开头写一句话。(2分)   例句: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9.根据提示填空。(每空0.5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子、错字中任何一中情况, 该空不得分。)   (1)在《观沧海》这首诗中,描写植物生长繁茂的句子是 : ,   。   (2)“问渠哪得清如许, 。”这句诗出自《 》, 作者是 。   (3)《十则》中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 , 。   (5)月光淡淡, 。白云团团, 。   (6)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二. 阅读现代文,回答文后问题。(35分)   (一)阅读《风筝》节选,完成10——16题。(17分)   ①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务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②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③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知识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 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④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 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⑤"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⑥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⑦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是沉重着。   10."他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句中删去加点的两个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11.我发现小弟偷做风筝后所采取的行动反映了"我"的什么心态?(2分)   12.用一句话概括第①段的内容。(2分)   13.第②段中的"不幸"应怎样理解?(2分)   14.有人认为文中的"我"可以分为明理前的"我"和明理后的"我",那么,这里说的"理"指的是什么?(2分)   15.第⑦段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怎样心情?(3分)   16.你在生活上是否也曾经历过类似"小弟"的遭遇,你是怎样处理的?(3分)   (二)阅读《父 亲》一文,完成17——24题。(18分)   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煤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 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gāngà。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17.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gān gà___________ 攒__________   18.第①段中“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__ _____________(2分)。   19.第②段中为什么“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2分)   20.第③段“妻”的“交待”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3分)   21.第④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22.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2分)   23.联系上下文说明第⑦段中“父亲笑了一笑”的具体含义。(2分)   24.本文通过“妻”的思想性格特点,反衬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性格。(2分)    三. 古文阅读(13分)   (一)阅读《 山 市 》,完成25——28题。(7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出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飘渺,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市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2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高垣( ) 逾时( ) 市肆( ) 危楼( )   26.写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2分)   通 ; 通 。   27.“山市”是怎样结束的?(请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1分)   28.翻译画横线的句子。(2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6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29、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1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30、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1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1、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 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 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低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 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   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请以“磨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上一篇:冲锋衣什么牌子好

下一篇: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