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什么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想着把善发扬光大,有惩恶扬善之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孟子的话,道出了儒家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法论,就是首先要实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再实现个人于社会的价值。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就是说,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他表达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豁达态度。拓展资料:原文: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 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1)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原文翻译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 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什么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是在穷困时要保持自己的善良品德,而在达到成功的时候,则要帮助和照顾到天下所有人的善良品德。【出处】这句话的出处是《孟子·尽心上》。【原文节选】《孟子·尽心上》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译文】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赏析】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当我们处于困境之中时,要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不让困境改变我们的本质。而当我们达到成功的时候,要以大局为重,帮助和照顾到身边所有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创作背景】《孟子》是一部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而这句话所在的章节《尽心上》,是在强调崇尚德行和助人为乐的同时,提出了在困境和成功之时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善良品德。【注释】穷:指经济上的贫穷,也可以理解为困境、困难。独善其身:指个人应该保持自身的道德、品德,积极自我完善。达:指达到一定的境界或者目标,也可以理解为成功。兼济天下:指为了社会的利益而行动,帮助别人、推动社会发展。【生活启示】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我们处于何种状态,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行为。当我们处于困境之中时,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做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而当我们成功达成目标时,我们应该帮助他人,共同构建美好的社会。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句话给了我很多启示。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该保持一颗谦虚、坚韧、善良的心。我们不能因为遇到挫折就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不能因为成功而变得骄傲自大。我们应该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此外,我还发现,在帮助他人时,不仅能让他人受益,更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这些行为虽然微小,但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喜悦。因此,我深深体会到,当我们做好自己时,也应该多关注他人,以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总之,这句话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不论处于何种状态,都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社会的贡献。同时,也提醒我在帮助他人时,我们不仅能让他人受益,更能带来自己的快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什么意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就是指,如果人身处逆境不得志,就要锐意进取,更多地注重自身品德、能力的提高。 达,即为显达、发达。济天下,按照现在的解释,就是关心公益事业,捐助公益事业。若一个人在富贵之后,还能心怀天下,关心他人疾苦,造福百姓,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什么意思啊?
正确句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解释: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摘自:先秦·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原句: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翻译:孟子说:“尊重规律乐于采用最佳行为方式,就可以悠然自得。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读书人能得到自己的本性。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人民不会对他失望。古时候的人,如果得志,就会惠泽万民;如果不得志,就修养自身以现于世间。穷困时独自善养自身,发达时兼顾善养天下万民。”赏析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都是根本。所以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至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则与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成为两千多年来 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最强有力的心理武器,既对他人,也对这个世界,更对自身。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当你飞黄腾达有时机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心安理得地做官提供着坚实的心理基础。因此,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尽心章句上》。孟子的话,道出了儒家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法论,就是首先要实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再实现个人于社会的价值。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就是说,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善其身,即为使其身善,也就是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更高尚,所谓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他表达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和道家的豁达态度。扩展资料:原文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 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1)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原文翻译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 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参考资料:人民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