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茂林
1993年7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后来院工作,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农业部科技专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员、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人员,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团干部”、农业部“优秀团员”、中国园艺学会“《园艺学报》优秀审稿人”等称号,199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02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到访过白俄罗斯、美国和澳大利亚,并应邀做学术报 告。接受过科技日报和《科技潮》杂志专访。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现代植物遗传育种,即把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花药培养等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筛选等细胞工程技术,以及基因组学与基因工程技术有机结合,综合应用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分子标记等遗传标记技术,为发展无公害可持续农业进行植物种质创新和育种。先后承担20余项科研课题:主持过4项参加过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过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计划项目、1项北京市人事局引智办项目(美国农业部编号58-6218-1M-F004)和1项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还参加过3项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948计划、1项国家科委攻关、1项国家科委国际合作等项目。
1987年,组织培养首选出杨树耐碱性盐变异体,并再生出植株;1993年,在世界上首次创建了普通小麦-多枝赖草全套14种二体附加系中的12种,鉴定出其中1种高度耐黄矮病耐蚜虫并同时具有高蛋白特性,3种高度耐盐,取得成果“小麦外源染色质检测技术的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00215);1994年,首次提出并实践了“单体异附加系结合花药培养法”进行植物种质创新与育种的细胞工程新途径,分别从含有4个不同属远缘物种染色体的小麦异附加系,直接快速创制出了含有相应外源优异抗逆特性的小片段染色体异易位系,并开展了相应的分子标记研究,实践成功的细胞工程新途径成果“单体异附加材料结合花药培养选育抗病虫小麦新种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0农-3-021),目前正在继续用于小麦抗逆新品种的选育研究中;2006年,首次构建成功赖草属内的第一个基因组文库“多枝赖草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目前正在筛选抗逆克隆用于抗逆育种和抗逆基因分离与分子机制研究。
个人成果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得“全国第二届青年农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等奖励15项,取得国家专利1项“马蔺组培快繁体系构建技术(申请号200310118477.1)”,培养研究生1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