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幢是什么意思
经幢的解释我国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 唐 。凿石为柱,上覆以盖,下附台座,刻佛名、佛像或经咒于上。其制式由 印度 的幢形变化而来。 唐 李玫 《异闻实录》卷一:“ 开元 中, 明皇 与 杨妃 建此寺,立经幢。”《隶续·汉王稚子二阙画象》 宋 洪适 释:“ 西州 所存 汉 人墓阙,其石方数尺,间有阙者,上琢楼屋为盖,如今寺观中经幢。”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 书记 (二)》:“他最有 兴趣 的,是经幢石刻。因此整部日记, 几乎 有一半 篇幅 ,记的是购买经幢,考订经幢。” 词语分解 经的解释 经 (经) ī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 相对 :经纱。经线。 经纶 (.整理过的蚕丝;.喻 政治 规划)。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 直角 的线(亦作“子午线”):东经。西经。经度。经纬仪。 幢的解释 幢 á 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 旌旗 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 〔幢幢〕 形容 影子摇晃,如“人影幢幢”。 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经幢。石幢。 幢 à 量词,指房屋:一幢大楼。
经幢是什么意思
经幢的意思是具有纪念及宣扬之意的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始见于公元7世纪后半期的唐代中原地区,盛行于唐宋时期,以后转衰,但到明清时仍有雕造。经幢一般可以分为幢座、幢身、幢顶3部分。一般置于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幢是梵名“驮缚若”的译名,原是一种丝帛制成的伞盖状物,顶装如意宝珠,下有长杆,安于佛前以纪功德和镇邪。初唐时期,为耐久计,开始用石刻模拟丝帛的幢。其形制体现出佛幢与塔及传统石柱等建筑形式的结合,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固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过程。幢体经文装饰:幢体上所刻佛经,主要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也有少数刻心经、楞严经等。有极少数刻《道德经》的是道教石幢。刻经所用文字一般是汉字,个别的有用少数民族文字的,如河北保定就有刻西夏文的明代石幢。在幢身上,除刻陀罗尼经外,有些众入集资修造的大型经幢上还附刻有长篇赞、记等文字以及捐钱人的题名。如河北省元氏县的宋建隆四年四月八日经幢,一至四面刻经文,五至八面刻写赞文和题名。有些小型幢上也刻造幢人的发愿文及姓名、年月等。它们往往刻在经憧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