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被毁前照片

时间:2024-08-08 03:52:50编辑:优化君

圆明园被毁前照片在英国展出,每一张都无可挑剔,也美得令人落泪

作为一个著名的景点,圆明园内放入大量的古董文物和金银财宝,毫不夸张地说里面就是个藏宝库,随便一样东西都无比值钱。然而到清末时期,政府的无能导致西方肆意入侵,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疯狂地对圆明园进行践踏,把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搜刮干净,整个建筑毁于一旦。

面对这样的场景,朝廷也没有任何办法,无法对英法联军实施制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进来,拿走重要东西,然后再大摇大摆地离开,这样的屈辱 历史 ,是众多人不堪回首的往事。后来清政府投入资金进行修补,希望能够将圆明园恢复,奈何再度遭到八国联军入侵,连续经历两次浩劫,圆明园彻底被毁掉。

曾经令世界为之赞叹的建筑风格,再也没有往日的辉煌,且里面的财富也无迹可寻,如今流落在海外的宝贝还有很多,国家尽力收集回来,但进展却并不顺利,未来还得花费巨大精力才行。很多人好奇的,圆明园被毁前的样子是如何的呢?曾经有一组照片在英国展出,每一张都无可挑剔,也美得令人落泪。

可以从图片中看到,圆明园的园林建筑风格,有欧式风格也有中式风格,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非常震撼的视觉冲击,再加上各种宝物作为镶嵌,足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侵略者们在亲身踏入圆明园内部的时候,也被狠狠地震撼一把,毕竟巧夺天工的制作手段,他们也都佩服不已。

整体来看,圆明园遭遇的浩劫,足以上升至摧残世界文化层面,因为它具备的影响力是无法比拟的。对于国人来说,这些照片的存在,无一不预示着曾经的辉煌,国家的强大,如果没有这一百年的灰暗期,有可能中国仍旧屹立在世界巅峰前列,谁也不敢轻易招惹,很多人都因为憧憬这个局面,从而感到遗憾,因此才会落泪。


16年英国拍卖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美如仙境,后以176万天价成交

“生机盎然的荷花池上,伫立着宏伟的君庙,一尊琉璃宝塔屹立于侧,清风流云下还有诗情画意的昙花阁。” 这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并不出自于当今任何园林,也不出自于电影布景,更不是什么神话仙境。 它仅仅来源于一张有着160年 历史 的照片,至于照片中的园林,则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伤痛——圆明园。 纵然照片是黑白色,却依旧挡不住圆明园气宇轩昂,湖水潺潺的神霄绛阙之景。 法国作家雨果曾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如此评价过圆明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种起源,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 雨果的这句话,让世人认识到曾经圆明园的辉煌,不仅仅停留在美景层面,其所绽放的艺术光芒同样耀眼。 可就是这样的人间仙境,却在一百多年前被付之一炬,仅留下如今惹人幻想和悲痛的残垣断壁。 至于先前所说的这张引世界瞩目的照片,则就要说到2016年的一次海外拍卖了。 2016年9月,世界知名艺术品拍卖行—英国苏富比拍卖行,在完成了一众珠宝和文物的拍卖后,突然推出了一组黑白照片。 只见台上,拍卖员简单开始介绍起,是一组拍摄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照片,就让在场的大部分文物收藏家,当即失去了兴趣。 他们有的与友人交谈,有的则自顾自地玩起了手机。 大家对于这组 历史 老照片,都没有太多兴趣,唯有一些对 历史 感兴趣的富豪,等待着照片亮相。 可拍卖员对此并不着急,他没有一丝波动的表情上,透着某种难以理解的自信,仿佛对于这组照片的热度根本不担心。 下一刻,他点亮了身后的大屏幕,展示出了这一组照片的一些细节,随即还喊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起拍价: “这一组十九世纪的黑白照片,起拍价18万英镑!” 这让不少心不在焉的竞买人都提起了精神,要知道18万英镑,用来衡量珠宝文物或许是少了点,但要是用来买下一组黑白照片,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天价”了。 所以,全场的竞买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大屏幕上,他们都很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组照片,竟然能拍出如此“天价”。 由于一组照片总共有十二张,为了保证未来买家对照片内容的唯一知情权,苏富比拍卖行并没有展示所有照片。 他们只有挑选了几张照片的细节进行展示,一些细节之外的内容,甚至还被拍卖行刻意模糊化,隐隐透露着无限的神秘感。 但饶是如此,依然没能遮掩住照片中园林的仙景,纵横相交的宫殿建筑,星罗棋布的荷花湖畔,更有纷红骇绿的花木围绕,当今世上没有一座园林能与之媲美。 在场的竞买人见状,内心不禁起了几分怀疑: “这是十九世纪的园林吗?怎么看着有点像现代电脑合成啊。” 尽管有人对此抱持怀疑态度,但在场的华裔和华人买家还是迅速认出了这一组照片中的园林,它就是清代的圆明园。 那中西结合的园林景观设计,加之富丽堂皇的中国风布局,这不正是曾经圆明园的辉煌盛景吗? 而拍卖人随后的一句话,也彻底对这一组照片,进行了“定性”: “这些照片是著名摄影家费利斯·比特的作品,都是真实取景.....” 有了如此铺垫后,照片的拍卖变得十分迅速,先后几位竞买人叫价,最终被一位神秘的买家,以二十万英镑的天价拍走。 2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就高达176万元了,这一举创下了英国苏富比拍卖行的照片类拍价记录。 随着拍卖锤的落下,在场华裔和华人也一同回想起了曾经的岁月... 曾有人这样说过, “一座圆明园,半部清朝史”。 这句话听起来虽有几分夸张,但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我们要知道圆明园的总设计师,那可是历任的清朝皇帝。一座历经数任皇帝建成的皇家园林,其本身就已经足以体现出相当的 历史 分量了。 何况圆明园的建设,那可是“真材实料”的典范,其中不仅有无数珍稀花木,所藏的名贵书画,更是不计其数。 甚至连建设用的材料也用过真金白银,装饰品那就更不在话下了,几乎清一色的金银珠宝翡翠,根本找不出一件凡品。 不过,这样一座恢宏的圆明园,最开始建造其实不过是一座父亲赠予儿子的“小”花园而已。 圆明园始建设于1707年,此时康熙看着这座百亩大小的新建园林,深远地感受到一股新兴之气,遂为这座园林题了字: “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这句话,其实就是对“圆”和“明”两字的释义: “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而“明”则是政治业绩光明普照,有明智之意,与顺治皇帝所写的“正大光明”同意。 这一座园林也由此更名“圆明园”,成为了一座不折不扣的皇家园林。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在晚年时,直接将圆明园赠予了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 这在一众朝中老臣眼中,其实就是“册立国本”之意,说明康熙相中的就是这位“四阿哥”。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康熙最终在1722年时,选择传位于胤禛,缔造了康雍乾盛世中的雍正帝。 雍正即位后,并没有忘记父亲曾经赠予自己的这座圆明园,他一登基就将圆明园设为“御园”,后在1725年时,开始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 他先是在圆明园中设立了“如意馆”,该馆专门用于作画设计,为此雍正在全国范围内网罗了不少名家画师,将他们全部放到如意馆中。 这些画师平日的任务,就是把雍正的一些遐想变为现实,按照现在的机构设置来看,如意馆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建筑设计院。 有了如意馆的助力后,雍正对圆明园的设计走向了一个更高的纬度,无数构思新颖的园林布景大多也都是出自如意馆之手,使圆明园成为了雍正最喜爱的后院。 这也正如大家在《甄嬛传》中所看到的桥段,雍正帝三天两头就要“举家”到圆明园避暑,对圆明园可谓是“爱至深处”了。 而正史也确实如此,有了圆明园的雍正帝,几乎可以说是清朝最“宅”的皇帝: 他一生从未南巡,也很少走出京城,但圆明园却是每个夏天必去的场所。 为了能够在圆明园中待得久一点,雍正还在圆明园中按父亲曾说得“明而普照”,建立了正大光明和勤政殿,用于事务办公。 但一个人批折子,终究是不能与紫禁城朝议相媲美的,所以雍正帝进而又设立内阁、六部、军机处值房,几乎在圆明园内建立了一个小朝廷。 如此完备的办公机构,使得雍正每次入园就能住不少时日,就连最后也是在圆明园中殡天。这种种可见,雍正对于圆明园的喜爱。 雍正死后,圆明园交到了继任者乾隆帝手中,或许是对亡父的追忆,乾隆对圆明园的建设,完全可以用“变本加厉”来形容。 他亲自搬进圆明园中,主持了十七年的圆明园建设,其间耗费如流水,千万白银都“砸”进圆明园的修缮。 同时,乾隆帝不仅对圆明园内部进行了升级改进,还在圆明园外修缮了长春园,而后又扩修并入了绮春园,让圆明园正式形成了如今所说的“圆明三园”的规模。 除此之外,乾隆帝还是一位善于总结和“移植”的设计师。 他多次下江南南巡,都会命人将一些江南园林的设计记录下来,等回到京城后,就直接将记录的景观,在圆明园中进行重塑。 而且,乾隆帝总是要求如意馆和工匠把景观移植做得更大、更奢华,这使得圆明园不仅是集全国之大成的园林,还是所有景观极致的体现,比如“圆明园四十景”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外,乾隆帝也是所有清朝皇帝中最“新潮”的,他在位期间对西洋文化十分痴迷,这其中也就包括着西洋的景观设计。 乾隆在位期间,笼络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法国画师王致诚、蒋友仁等西洋专业画师,组成了一个西洋设计团队。 这支西洋设计团队,在1747年至1760年间建起了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景区,让圆明园成为了当时唯一与国际接轨的皇家园林。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西洋设计团队实力并不弱,在他们的操刀下,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景区极具西方特色,甚至可以比肩西方本土园林。 半拱门的西洋园林大门,两面弯曲的上升楼梯,以及美轮美奂的欧式喷泉,让一位到访的法国传教士直呼: “完全可以和法国凡尔赛宫媲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乾隆帝对于圆明园的扩建是极具决心的,在他手上,圆明园完成了质的飞跃。 而圆明园的发展同时也映射出了康雍乾盛世的变革,从康熙传园于雍正,到雍正常驻圆明园勤政,再到乾隆花重金对圆明园的改进。 圆明园,就像三位皇帝治下的清国一样: 康熙创盛世,雍正积国力,乾隆扬国光。 不过,这其实也代表着清国也将如圆明园一样,只是昙花一现地绽放。 1856年时,英法两国借着“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腐朽的清王朝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海军炮舰的掩护下,英法联军对广州发起了进攻,并最终占领了广州,之后一路北上,软弱的清政府害怕英法联军的攻势,赶忙派人议和。 此战英法联军不仅攻下了北京城,甚至还直捣圆明园而去,将此地守军击败后,直接占领了圆明园。 之后,英法联军就开启了一场有组织的劫掠。 英法士兵在满园范围内搜刮金银珠宝,将一应名家书画撕下带走,就连花瓶瓷器也不曾放过,而遇到带不走的花瓶瓷器,他们就直接就地摔碎。 整个圆明园四处都是被撕毁的名画和瓷器碎片,部分地方甚至还能看到满地散落的金银首饰。 这主要是因为不少抢劫士兵已经眼花缭乱了,当年《泰晤士报》,就曾有这样一篇对士兵的采访报道: “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重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有的时候,为了一些珍品的抢夺,联军之间还会发生冲突,甚至已经上升到了械斗的层面。 而且,英法联军在完成了宝物的抢劫后,并没有放过这座皇家园林,在英军指挥官额尔金的授意下,英法联军点燃了摇摇欲坠的圆明园。 这是一场掩盖掠夺暴行的纵火,也是圆明园的第一场大火,这场罪恶的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 在这焚烧的三天之内,那些被烧毁的灰烬残渣都被吹向了天空,如此遮天蔽日的场景,让整个北京城都笼罩在一片地狱般的阴影之下。 而且,这场大火不仅焚尽了圆明园的盛景,还将留守在圆明园中的300名宫女太监的性命一并夺走了。 但英法联军对此却不以为然,下令纵火的英军指挥官额尔金,甚至扬言: “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在他眼中看来,焚烧圆明园根本就不是罪恶的行为,反倒成为了他们扬名立威的资本,此意图足以令华夏后世憎恶。 然而,对于圆明园而言,它的苦难却仍没有结束,英法联军巧取豪夺后,同治帝曾下令对圆明园进行整修。 可开工才十月有余,就因国家财力衰竭而被迫停工,同时在修复工作停滞之后,听闻英法劫财成功的八国联军,又一次攻入了北京。 他们首要第一步就是重返圆明园,并效仿当年英法联军,再次对刚刚被修复的圆明园,展开了新一轮的抢劫。 在抢劫后,甚至也同样放下了一把大火,夺走了圆明园最后一丝生气。最令人震惊的是,圆明园的劫难其实并非全来源于“外人”。 在八国联军掠夺之后,清王朝彻底走向了末路,之后革命党和军阀混战,由于战事吃紧,当时驻守圆明园的陆军第十三师,想到了运石卖做军饷。 于是生气全无的圆明园,迎来了一场“石劫”,十三师在盗卖这些石头,发下了一笔横财,军中人人都因此获益。 此举惹到其他驻军眼红,所以大家纷纷加入到了这场盗取石头的行动中,而且随着军队的发财, 社会 各界也逐渐加入其中。 比如公府秘书长王兰亭和北洋政治家刘梦庚,就曾公然拉取圆明园的石头前去售卖。 一时间,圆明园废墟就宛如一个石料厂一样,各方势力都在开采石料。 甚至在数十年后的1940年,圆明园仍惨遭侵华日军的蹂躏。 一方面,是日军对最后的石料和木料进行掠夺;另一方面则是伪满洲国,为了解决粮食危机,竟鼓励当地农民到圆明园中开荒种田。 使得圆明园的园湖景观遭受了灭顶之灾,不复当年盛景。 直到解放军进驻北京城,这才让圆明园终于获得了保护。 但等圆明园获得保护时,这里已经是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了。 无论是珍稀花木,还是从前的宝物都已经荡然无存,这对于我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溥仪在宣布退位时,其紫禁城中的文物多达150万件,有人据此进行估算,认为历经康雍乾三代皇帝修缮的圆明园,其中宝物不会少于150万这个数字。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保留住的圆明园文物却只有500件而已,甚至连150万的零头都没有,这意味着大量文物都已失散海外。 而这也确实是事实,今天的大英博物馆内,就针对中国文物设立了东方艺术馆。 其中,有不少文物就是当年圆明园的文物,这些都是英军在掠夺后对皇家女王的“献礼”。 除了大英博物馆外,英国还有不少收藏家保有圆明园宝物,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 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 放山居”。 英国富豪、收藏家威廉·贝克福德,在那个时代,借着手中资金收敛了不少市场上的中国文物,并将它们统一收藏于该园中。 这使得“放山居”三字,在英国几乎成为,圆明园文物的代名词。 除了英国外,法国欧也妮王后也曾用这些掠夺来的文物,在枫丹白露宫建造了一座“中国馆”。而其中收藏的近千件文物,则全部来自于圆明园。 无疑,英法的一系列行径,让我国深感文物追回的困难。 但作为新中国而言,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无论追回工作多么困难,都是必须要进行的。 在文物追回工作中,最惹人注目的,就当属十二生肖兽首的追回了。 先是央企保利集团出手,以拍卖形式追回了猴首、牛首、虎首,让祖国迎回了第一批圆明园文物。 之后是“澳门赌王”何鸿燊,凭借一己之力直接买回了马首和猪首,还将它们全部捐献给了祖国,让我国获得了十二生肖中的五生肖。 最后是法国皮诺家族,他们在拍卖会中买下兔首和鼠首,并将两首无偿捐献给我国,使得我国终于凑齐七生肖。这也让我国在追回文物这件事上信心倍增。 如今,虽然仍有五生肖下落不明,但我国已经抱定决心,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将它们全部带回“家”。 同时,在对于圆明园的重建上,我国也将引入文化和 科技 因素。 首先是在遗址的建设上,我国主张是保留“废墟”,以此向后世警示腐朽王朝的危害,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永远铭记这一笔血债。 然后是圆明园的重建,北京市政府决定采用数字化重建,这样就能让文化宣传与盛景重现两不误。 如今,圆明园数字化重建,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圆明园的全貌,就将以模拟3D的形式与大家重新见面,让世人再度瞻仰,这集园林文化大成的“千古一园”。 作为华夏子孙,对于这段屈辱的 历史 ,每一位国人都应该始终将其铭记于心。 更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之中,让中国在各行各业上,都保持着向上的活力。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从而才能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让后世子孙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奋进的劲头。 而在这种劲头的趋势下,中华民族终将迎来伟大的复兴,让世人听闻那来自东方的“巨龙之声”。

英国公布的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宛若仙境,引世界瞩目

圆明园曾被称之为“万园之园”,堪称是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以其宏大的建筑群体、优秀的建造工艺而闻名世界。同时它还收藏了无数中华的稀世珍宝,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富裕强大,更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正因为它如此恢宏耀眼,才引来了诸多人的觊觎。

先是英法联军的无耻盗窃,不久之后八国联军也闻风而来,能抢的都抢走了,带不走的他们也不打算留下,而是选择将美丽壮观的皇家园林一把火烧成了灰烬。以至于如今的后人只能听说圆明园是如何的辉煌壮观,却从未能真正看到它有多么让人震撼。没想到,英国在多年之后,公布了圆明园尚未被损毁之前的照片,那犹如仙境般的建筑和景色,曾一度轰动了全世界,让世人瞩目

圆明园是康熙年间开始建造的,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沉重的高墙,让宫里的人可以时不时地出来散散心。整个园林选址在北京西郊,那里山峰连绵环绕,天清水色,简直就是天然的森林公园。只需稍微在里面设计一些亭台楼阁,就足以彰显其壮观。设计师雷金玉尽可能地保留了自然的风貌,为康熙创造了一个仙境。跟宫门层层叠叠的紫禁城比起来,圆明园简直就是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毕竟北京的气候干燥,再加上深宫紧锁,里面的人真的会透不过气来。皇宫里还很容易有火灾,让康熙十分生气,这才有了另外建一座皇家园林的想法。

圆明园到了乾隆年间才最终成型,它给皇室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带来了灾祸。这个如人间仙境般的地方,遭到了侵略者野蛮的抢夺,最终成为了战争中的牺牲品。外国列强一次次地发动鸦片战争,不仅荼毒了中国人民的身体,还要抢夺中国的财富。清政府无力阻挡,一再的割地赔款仍旧没有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最终圆明园也无法幸免。

同治年间的时候,同治皇帝也曾试图修复圆明园,但是没多久就迎来了八国联军的入侵,这下清朝彻底完蛋了,圆明园也彻底保不住了,主体建筑几乎都毁于此次的掠夺。这么美丽的人间仙境,很快就变成了人间地狱,此后百年间,圆明园持续经历着磨难,甚至成为了难民的聚集地。美丽的山水湖泊都被填平成了农田,最终千疮百孔,再也无法恢复以前的原貌。建国后,国家将圆明园保护了起来,因为不知道其原来的面貌,所以也无法进行修复。

而如今,那里已经成为了遗址公园,人们所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少量遗址,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残垣败瓦上,想象出当时壮观巍峨的景象。直到英国的一位收藏家将当时拍摄的圆明园照片展览出来,人们才真正看到了圆明园当初的辉煌,再多的词语都无法描绘当时的盛景,它根本就不像是人间的景象,完全是一副人间仙境的画面。不管是建筑还是环境,在园林里面都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至今都没有哪个园林造景,能够超越最初的圆明园。

从圆明园当初的照片,我们也可以看出清朝当时是有多么的强大,才有能力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建造出这么一座有着高超工艺的建筑群。从当初的秀气壮观到如今的断壁残垣,不禁让人感慨战争的无情,也让我国的人民意识到,一个国家如果不够强大,就会受到强国的欺负,不仅保护不了自己的国土,连文化和传承都会受到毁灭性打击。


圆明园被毁前是什么样子?英国摄影师拍了张照片,卖出20万英镑

旷世神作,气势磅礴;圆明园是整个大清最辉煌的象征,也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从康熙时期到咸丰时期,经历了6位帝王,大约150年的时间不断修葺完善。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掳掠了150万件文物之后,一把火让这座“令人神往,如同日月城堡”一样的建筑化为了乌有!

断壁残垣,破不尽国之耻辱;血流成河,流不尽万世芳华;金戈铁马,抵不住洋枪铁炮……最后,残破的圆明园成为了我国近代史一段屈辱的 历史 象征,没有了奢华的房屋,没有了珍贵的文物,在 历史 上圆明园已死!

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遗憾,看不见是圆明园被毁前的样子,是所有人的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71岁的老人徐文荣斥资300亿重建圆明园,被人骂“痴心妄想”;技术人员用3D技术根据博物馆当年的建筑图纸复原圆明园效果图,那气势磅礴、巧夺天工的建筑令人震撼,但终究不是实景!

唯一能让人窥探圆明园当时最真实风貌的是一张照片,在圆明园被烈火焚烧之前,一名英国人来此参观,被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深深震撼,拿起相机记录了当时的风貌,如今这张照片变得十分珍贵,售价值20万英镑。

在北京西郊,有连绵不断的秀峰,遍地皆是的自流泉,大大小小的清澈湖泊,这里有山有水,形成了最美的自然景色,当年大辽就在此建造过玉泉山行宫,在明代时期,不少达官贵人争先恐后的抢着在此地建造别墅;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此建造了“京国第一名园”清华园。

到了清朝,康熙同样也看中了这块“绝世宝地”,1709年,想在这么好的地方修建一座园林送给自己第四子胤禛(雍正),并取名“圆明园”,“圆明”二字的含义为:“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人也。”也就是指一个人的品质境界很高。

1724年(雍正二年),圆明园开始了它第一次扩建,雍正帝让内务府负责,带人去热河围场采伐林木,1725年又派人去不长生办采伐石料,并且朱批:“于长生备石之事稍有耽搁,即将其议罪。”由此可见,雍正对这座父亲送给自己的院子有多在意!

在雍正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占地也达到了3000亩左右,等到乾隆继位之后,又对圆明园进行了增建、改建、以及修缮。后来在嘉庆、道光、咸丰年间,也一直在修建圆明园,哪怕国库空虚,修建圆明园这件事情却不能落下。

园中一切应有尽有,所用的石料多为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盖琉璃瓦,假山、人工喷泉、方亭都设计的别具匠心,园林建筑600多座,个个不重样。同时,圆明园又是中西结合风格,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豪华大气,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凡尔赛”!

1860年,英法联军带走了数不清的宝物,最后还纵火焚烧,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烟云笼罩着北京城,久久不能消散,不管是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还是价值连城的名画佳作,都被付之一炬,里面的宫女、太监、匠人,因为事发突然,来不及逃走,其中有300人丧生于此。

1900年,圆明园再遭劫难。随着清政府的走向灭亡,1910年~1937年,园内的石料、木材、琉璃瓦等能用的东西相继被人拖走,用于私人豪宅的建设,甚至还有人每天都从这里面拖走许多石料,然后拿出去倒卖,几十年下来,圆明园真的不剩下什么了,在“十年运动”时期,圆明园继续被破坏,这座曾经的皇家园林已经满目疮痍。

100多年过去,圆明园遗迹“修”与“存”的问题依旧被争辩不休。有人主张 历史 不容抹杀,如今残破的圆明园遗迹不应该修,用来警示后人;也有人认为,如今国家强大,应恢复往日民族的光荣,抚平这段伤疤,对于此事,你们怎么看?


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

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公元1860年(即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简介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

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公元1860年(即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建筑风格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上一篇:认真的英文

下一篇:主厨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