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怎么读?
[sù zhōu] 宿州,安徽省地级市,东与江苏省宿迁市接壤,西与河南省商丘市交界,西北毗邻山东省菏泽市,南临蚌埠市,北临江苏省徐州市。区域面积9787平方千米。宿州市地处淮北平原东北部。西北黄河故道地势略高,中部有相山丘陵,其余大部为平原洼地。宿州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主要河流有濉河、新汴河、沱河、浍河,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和洪泽湖。扩展资料:宿州市濉河以北地区的萧县、宿县、灵璧、泗县部分,分布着绵延的岛状低山残丘,属于淮阳山脉余脉,系古生代构造带。在250万年前开始的新构造运动中,为缓升降交替区,大部分地区沉陷,少数地区相对隆起而形成。高度多在200米左右,最高的大官山在萧县境内,海拔395米。宿州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降雨适中,但往往因为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宿州
宿州怎么读 有关宿州读音简介
1、读音:[sù zhōu]。
2、宿州,安徽省地级市,东与江苏省宿迁市接壤,西与河南省商丘市交界,西北毗邻山东省菏泽市,南临蚌埠市,北临江苏省徐州市。区域面积9787平方千米。
3、宿州市地处淮北平原东北部。西北黄河故道地势略高,中部有相山丘陵,其余大部为平原洼地。宿州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主要河流有濉河、新汴河、沱河、浍河,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和洪泽湖。
宿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宿县是宿州市,属于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襟连沿海,素有安徽省北大门之称。东至东北与江苏省宿迁市、徐州市接壤,南临蚌埠市,西至西北与淮北市、河南省商丘市、山东省菏泽市毗邻。介于东经116°09′—118°10′、北纬33°18′—34°38′之间,总面积9939平方千米。宿州市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中朝准地台区的淮北盆地一穹隆分区。丘陵地区基岩局部出露,岩性以寒武、奥陶、震旦纪白云质灰岩为主。含有部分页岩、砂岩、石英岩。由于受多次地壳运动的影响,岩石多支离破碎、裂隙溶洞发育,透水性强。宿县的历史文化: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宿州市境内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又有宿国、萧国、徐国等小诸侯国,秦汉设立蕲县。隋大业年间,通济渠(汴水)开通,古城宿州随着汴水漕运的兴盛逐步发展起来。唐宪宗元和四年始置宿州,千余年间,宿州一直是历代州府的治所,史称这里“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为“百战之道”。秦末,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宿州揭竿而起。楚汉相争,垓下之战,霸王别姬在此发生,南宋时期,这里又是张浚、韩世忠抵御外侮、抗击金兵的“戎马之郊”。
宿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宿县就是现在的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春秋时期“宋国迁宿国于此”是“宿州”的地名由来。宿州有蕲县古城遗址、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周朝时期,始建蕲邑。隋唐时期,因京杭大运河通济渠(汴河)段开通,置宿州。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南乡子·宿州上元》中,称宿州为“此去淮南第一州”。宿州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地质构造宿州市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中朝准地台区的淮北盆地一穹隆分区。丘陵地区基岩局部出露,岩性以寒武、奥陶、震旦纪白云质灰岩为主。含有部分页岩、砂岩、石英岩。由于受多次地壳运动的影响,岩石多支离破碎、裂隙溶洞发育,透水性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分布较广,岩性为粘性土,砾石及砂。区内构造有东西的构造带、新华夏构造带、弧形构造带、南北向构造带。自南向北有蚌埠、固镇、沛县三个东西向隆起,隆起之间为相对的凹陷区。宿州北部的苗安、灰古至四铺一线,有东西断层。此断层对淮北水文地质条件起着控制作用。断层以北的相对上升区,为基岩地下水强径流交替带,断层以南基岩地下水降径流滞缓,水质水量较北部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