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巡,战巡与高速战列舰有啥区别
以战列舰作标杆:
按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重巡是主炮口径超过6.1英寸(155 mm),不超过8英寸(203 mm)的巡洋舰。换句话说,重巡就是重火力的巡洋舰。其火力、防护不如战列舰,但速度比战列舰快。
战巡具有战列舰的吨位和主炮口径,但是削弱了防护,将省下的吨位加强在动力系统上。也就是说,战巡的火力比战列舰稍弱(主炮数量略少),但速度比战列舰快,防护比战列舰弱。
高速战列舰是加强了速度的战列舰。利用当时的新技术,在不削弱火力和防护的基础上,提升动力系统的功率,使其具有一般战列舰所不具有的高速度。
战列舰和重巡还有战列巡洋舰之间有何区别?
何为“战列巡洋舰”,具体来说,就有拥有战列舰的吨位和火力、又拥有巡洋舰的航速的主力舰。这种军舰,可以轻易追上并推毁除战列舰以外的一切水面舰只,曾经是所有大国海军所追求的目标。但一战以后这种“完美之猫”却迅速销声匿迹,我个人认为,最后一艘战巡应该是糊的号,自此以后,那些所谓的战巡都是有名无实。相反,尽管有条约严格的限制,战列舰却仍旧得到了发展,一直到二战初期还是海战的主力,这种情况让人难以理解。我个人认为,原因应有以下几点:
一、 战列舰的高速化。每一次动力设备的革命都会引起武器装备的革命。高推重比喷气式发动机催生了多用途战斗机,这种飞机整合了歼击机、截击机和歼击轰炸机的作战能力;大功率柴油机(燃气轮机)的出现则催生了主战坦克,这种可怕的战车一举取代了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还将轻型坦克发配到侦察部队;而船用内燃机的出现则让战列舰拥有了高速航行的能力,使战巡的作用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战时期,由于蒸气锅炉的局限性,战列舰的航速基本上在20-25节之间,而战巡普遍达到25—30之间,快了整整30%—40%。而到了二战时期,相当部分快速战列舰的航速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30节,这基本上已经是大型军舰的速度极限,如果还想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在建造成本或防御能力上付出高昂的代价。意大利倒是有一些战列舰能够突破这一极限,但“纸板战舰”的称号也是名副其实,根本发挥不了主力舰应有的作用。与战列舰相比,战巡唯一的优势就是高航速。既然丧失了这一优势或者说这一优势已经不再明显,那么它存在的必要性就要大打折扣。
二、 主要目标的消失。战巡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装甲巡洋舰。这种介于普通巡洋舰和主力舰之间的大型军舰曾是各国舰队的中坚,也创造过令人瞩目的辉煌。在对马海战中日本人就是充分利用了这种军舰战胜了在主力舰上占有数量优势的俄国人。为了对付这种军舰,战巡出现了,几乎是一夜之间,装甲巡洋舰成了过时的垃圾。它的主炮威力和射程都不理想,无法在远距离上给予对方的主力舰以足够的打击;它的装甲只能对抗轻型火炮,在主力舰的大口径火炮下照样非常脆弱;它的机动性也不强,既不能赶上对方的轻型军舰,也无法甩开对方的战巡。在作战中,它最多也就是替主力舰当当护卫而已,别无它用。如果用于近海防御,那么用旧式战列舰更加合算。而这种并不便宜——造价在主力舰的50%左右甚至更高——的军舰如果只能担任这样的任务,留它何用?斯佩的装甲巡洋舰编队的覆灭已经敲响了装巡的丧钟,日德兰海战装甲巡洋舰惊人的40%的沉没率更是加速了其被淘汰的速度。一战以后各国基本上都不再发展装甲巡洋舰,而是将原来的轻巡洋舰分为两个等级——装6英寸左右的火炮,以驱逐舰等轻型水面目标为作战对象的轻巡洋舰;装8英寸左右的火炮,以巡洋舰等大中型水面为作战对象的重巡洋舰。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主炮的口径,吨位反而是次要的,有相当部分的轻巡洋舰排水量甚至超过了同期的重巡洋舰。如此一来,位于万吨级的巡洋舰和三万吨级的主力舰之间的装甲巡洋舰被彻底淘汰。当然,二战期间装甲巡洋舰有过复活,沙恩和阿拉都应该划归此列,但这仅仅是特例,而且是在战巡消失的情况下。当初战巡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对抗装甲巡洋舰,战巡初登历史舞台就让风光一时的装甲巡洋舰纷纷过时,而如今,最重要的对手销声匿迹,也应该“飞鸟尽,良弓藏”,激流勇退。总不至于去防空和反潜吧。
三、 空中力量的发展。一战以后,各国的空中力量发展速度,一是大量性能先进的飞机服役,另就是航母的普及。这就使得战巡的一大使命:侦察与反侦察受到了冲击。战巡通常作为主力舰的前卫部队,负责侦察敌方舰队情况并打击对方侦察部队。虽然当时大舰巨炮主义仍然是主流,对航母和飞机的威力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但对于航母和飞机能够为舰队提供更为理想的侦察与反侦察能力这方面,却是一致认可。在侦察对方情况方面,飞机在绝大多数情况在做得更好;在打击对方侦察部队方面,虽然多数人认为飞机的威力还不足以对主力舰造成致命的威胁,但对攻击对方的前卫舰队却是能够胜任的,而且还能击落对方的侦察机。同时,航母可以在远离危险的区域活动,安全性很高。 而且在费用上,航母和飞机的造价更容易被接受,即使被击落数十架飞机,还不如被击沉一艘驱逐的损失大。如此一来,既然已经有更好的装备代替其作战任务,战巡的地位就进一步被削弱
二战最有名10大航空母舰和战列舰。
一、依阿华级战列舰:“依阿华”号战列舰9门主炮右舷顺次射击,据称可导致这艘排水量45000吨的庞然大物侧移10米。二、“大和”号战列舰:1941年10月30日,大和号在宿毛湾鹈来岛和冲岛标柱间进行全速公式的画面,当时的状态为公试排水量69304吨,151700轴马力,螺旋桨每分钟223.2转。三、俾斯麦级战列舰:纳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希特勒称它为“德国海军的骄傲”,就连敌人丘吉尔也不得不赞叹“这真是一艘了不起的船只”,这就是纳粹德国最强战列舰 “俾斯麦”号。四、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南达科他级是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而成,由于北卡罗来纳级的装甲仅仅能够抵御14英寸口径炮弹的攻击,显得攻强守弱,因此该级舰在设计时被要求在吨位、火力不变 的情况下加强防护力,因此尽可能地减轻一些不必要的重量,重点优化装甲防护。五、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考虑到其在亚洲和欧洲的潜在敌国日本和德国正在积极扩军备战,于是根据英、美、法三国签订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在1937年开始建造2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六、黎塞留级战列舰: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级首舰“黎塞留”号在布雷斯特铺设第一块龙骨。在随后的4年内,2号舰“让-巴尔”号和3号舰“克莱蒙梭”号相继开工。黎塞留是法国中世纪著名的红衣大主教。七、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King George V class)是英国于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二战前英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其设计遵守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大于14英寸即356毫米)的规定,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八、维内托级战列舰:维托里奥 维内托级战列舰是意大利建造的一种战列舰。维内托级首批2艘:维托里奥 维内托号(Vittorio Veneto)、利托里奥号(Littorio);2艘改进型:罗马号(Roma)、帝国号(Impero,音译为“因佩罗”号)。九、纳尔逊级战列舰:纳尔逊级战列舰(HMS Nelson)是英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 纳尔逊(1758-1805)命名。十、长门级战列舰: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按照该计划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日本海军顺应当时各海军强国主力舰竞相计划搭载更大口径主炮、动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装甲防护的趋势,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战列舰,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的提升补充量的不足。
二战时期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
大和号战列舰是日本海军建造的大和级列舰的一号舰,曾号称“世界第一列舰”,被称为是“日本的救星”。1941年10月30日,大和号战列舰在宿毛湾测试。1937年11月4日,大和号列舰开始建造。建造过程中,为了严格保密,造船厂在所有地方都加上围板,防止任何可能的偷拍。1940年7月15日,该舰正式被命名为“大和”。1940年8月8日,大和号下水。大和号列舰的复原模型。1941年7月,该舰主炮安装完毕。10月16日开始试航。10月22日,大和号在宿毛湾试航获得成功。1941年10月,大和号战列舰在海上测试。1941年9月20日,准备下海测试的大和号。12月16日,大和号战列舰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1945年4月7日,大和号被美击中,整个舰身燃气了熊熊大火。1945年4月7日,大和号在冲绳岛被美飞机击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处。1945年4月7日14时23分,大和号爆炸并沉没。
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的区别是什么
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的区别是什么?历史上,这三类舰曾有明确的界限划分。战列舰在航母问世之前是各列强国家的海上主战装备,从吨位上讲是最大的,按美英法日意在一战后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应不超过35000吨。该条约到期后,1936年列强国准备续签《伦敦海军条约》,但因日本当时判断与美国交战需要建造吨位更大的战列舰,所以谈判破裂,日本和意大利退出,只有美英法三国在条约上签字。条约规定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4英寸。航母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230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6.1英寸。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8000吨,火炮口径不得超过6.1英寸。但有个附加条款,缔约国认为其国家安全受到影响时,可建造排水量为1万吨的巡洋舰。后来,为防备日本、意大利,缔约国将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放宽到45000吨,主炮口径增加到16英寸。另外,从各自任务的角度看,战列舰是主力舰,巡洋舰的使命是为战列舰提供护卫,主要承担反潜、护航、巡逻、警戒等任务。巡洋舰的吨位不超过10000吨,小于战列舰。在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后,巡洋舰部分接替了战列舰的任务,一时间大吨位巡洋舰成为一些国家的追逐对象。驱逐舰原本是为驱赶鱼雷攻击艇而发展的舰种,最初的吨位只有几百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随着任务的增加才有了今天的万吨级驱逐舰。现在,普通的驱逐舰属于中型水面战斗舰艇,装备对空、反舰、反潜等多种武器,具有较强的综合作战能力,排水量在3000—8000吨之间。在编队中承担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护航、侦察、巡逻、警戒、支援两栖作战攻击岸上目标等作战任务,有“海上多面手”之称。现在,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区别已经趋于模糊。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在论证设计之初,原本是驱逐舰,后根据任务性质,改为巡洋舰,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功能不同,火力通道数量的多少。例如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在指挥控制能力强,优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通常在航母编队中承担防空作战指挥舰的任务,负责协调编队中其他舰遂行防空作战,甚至可以指挥控制空军的战斗机、远程轰炸机一同完成大规模对陆攻击任务。在防空火力通道方面,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可同时拦截16批空中威胁目标,而阿利·伯克级只能对付12批目标。
战列舰,护卫舰,巡洋舰,驱逐舰的区别是什么?
战列舰、护卫舰、巡洋舰、驱逐舰在吨位、任务和现状不同。1、吨位上不同四种军舰中,战列舰是早期各国的主力军舰,吨位最大,然后是巡洋舰的吨位次之,驱逐舰再次之,吨位最小的是护卫舰。2、作战任务不同战列舰的特点是大口径火炮攻击与厚重装甲防护,是能执行远洋作战任务的大型水面军舰;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舰艇编队担负反潜、护航、巡逻、警戒、侦察及登陆支援作战任务以及提供无人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现代驱逐舰主要职责以护航为核心,同时拥有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护卫舰侧重护航;巡洋舰是一种火力比较强悍的战斗舰艇,当航母出现的时候,巡洋舰就作为航母的护卫舰随着航母远洋巡航。3、现状不同战列舰曾长期是各主要海权国家的主力舰种之一,二战结束以后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所取代,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护卫舰、巡洋舰和驱逐舰还是被各国海军配备使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列舰百度百科-护卫舰百度百科-巡洋舰百度百科-驱逐舰
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反击号
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反击号与珍珠港中覆灭的美太平洋舰队战列舰属同一时代产物,为声望级战列巡洋舰的第2艘。1916年1月下水,同年8月开始服役。1933年到1936年进行过现代化改装。1940年在挪威的韦斯特湾曾与德舰队对射。武器性能中文名称: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反击号设计功率:112000马力下水日期:1916年1月标准排水量:27650吨(满载38200吨)主炮:5英寸火炮6座副炮:4英寸12座防空火炮:40mm高射炮16座,20mm高射炮16座设计航速:最大28节设计舰员:1300-1500人作为对日本的威慑力量,反击号与威尔士亲王号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的新远东舰队(Z舰队)于1941年12月4日抵达新加坡。12月8日(新加坡时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同时,由日本马来的小泽舰队负责掩护日本登陆舰队在马来半岛登陆。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决定由用现有的力量截击日舰队。12月8日,反击号、威尔士亲王号与四艘驱逐舰从新加坡出航。Z舰队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几经周折,没有与日本舰队相遇,而却与日本陆基航空兵相遇。12月10日,Z舰队返航途中,在日本鱼雷机和轰炸机的轮番冲击下,反击号最终与威尔士亲王号一同沉没。但反击号全舰官兵表现出的顽强战斗精神和乐观情绪,给舰上的美国记者布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反击号与威尔士亲王号在太平洋战幕刚一拉开时,就被逐出了舞台,不能说其运气不好,而应说巨舰重炮的时代结束了。
声望号战列巡洋舰的服役历程
1936-1939声望号进行了彻底改装。1939年12月12日开赴南大西洋以攻击被一队巡洋舰困在蒙德维的亚的德国德意志级装甲舰格拉夫·施佩号,但12月18日格舰于拉普拉塔河口自沉。以后的几个月里,在爱尔兰海域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其主要内容为研究舰载雷达的使用。1940年4月9日,声望号在韦斯特湾遭遇德国两艘新锐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并发生交火,在23000米左右两次命中格奈森诺号并迫使德舰向北撤退。1940年11月12日在攻击塔兰托的行动中,声望号担当了航母光辉号的护航舰。次年3月,该舰与战列舰厌战号,巴勒姆号在马塔潘角的战斗中一举击沉了三艘意大利重巡洋舰。5月底,声望号和皇家方舟号航母一起参与了围歼俾斯麦的行动。1942年11月8日的火炬行动中声望号参加了掩护登陆的战斗。1944年1月,英国重组远东舰队,声望号与伊丽莎白女王号、勇士号战列舰、光辉号航母及法国战列舰黎塞留号一起进驻科伦坡.4月19日,远东舰队出动攻击苏门答腊沙璜日军基地,5月和7月又两次炮击了泗水的基地。1945年初两艘老战列舰回国退役,但声望号一直战斗到二战结束。1947年,服役整整30年的声望号退役。这艘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洗礼,拥有辉煌战绩的军舰的退役也标志着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