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角石
物种名称:震旦角石
拉丁文学名:Sinoceras
生存年代:中奥陶世
壳体呈圆锥至圆柱形。壳面饰有波状弯曲的横纹。梯板颈直,较短,体管细小,位于中央或略偏。中奥陶世。
古无脊椎动物
。头足纲的一属。外壳呈圆锥形或圆柱形。[1]壳面覆以显著的波状横纹。[7]隔壁颈相当于气室深度的1/3至1/2。体管细小,位居中央或微偏。常见于我国南部中奥陶世地层中。三峡地区含大量震旦角石。[10]纵切面磨光状如塔,可做陈列品用,故俗名“宝塔石”。震旦角石
寒武纪过后的奥陶纪,是被古地质学称为生命大爆发的地质年代。奥陶纪海洋中分布最广的化石是头足纲动物的角石。角石的形状如同动物长的角,有直的,亦有弯的或盘曲状的。[13]角石类型有震旦角石、喇叭角石、米其林角石、前环角石等。其中,震旦角石是角石化石中的代表。震旦角石是海生无脊椎软体动物化石,隶属于头足纲塔飞角石目、喇叭角石科、震旦角石属,生长地质年代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的奥陶纪,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食肉性动物化石。其主要产自我国的湖北、湖南等地区的奥陶纪地层。[4]
形状特征震旦角石具有坚硬的外壳,壳体或直或盘卷,壳体表面有波状横纹,壳内有很多横板,壳长可达二米以上,多数在几十公分至一米之间。[9]当纵向剖开时,可以看见其指向壳尖端细长锥状的体管;而在横切面中心,可以看见其圆形的体管。体管与壳体直径相比较小,大多位于接近中央的地方,有的接近边缘。震旦角石有一个坚硬的圆锥形外壳,震旦角石分布在奥陶纪地层的岩石中,作为观赏用的震旦角石。一般不宜从岩石中全部剥离出来,应依其形态精工细凿,使它呈半浮雕状,显得质朴有趣。震旦角石化石长度最长可达一米多,一般在20至60厘米之间。保存完整、构造清晰的震旦角石,以及波状横纹和体管较为清晰者、体型较大较长且未缺失尖端者,通常具有较高的科研、收藏和观赏价值。同时震旦角石也是我国《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保护、管理的化石之一,可见其珍贵性。[3]
三峡。[2]宜昌是“震旦角石”发现和保存最好的著名产地。采用精选的“震旦角石”雕刻制作的工艺礼品是宜昌市优秀旅游产品。震旦角石形似“宝塔”、“竹笋”故民间人称“宝塔石”“竹笋石”、“镇压邪石”,常做为贵重礼品馈赠亲友,寓意消灾祛邪和事业、生意兴旺发达。[12]同时它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倍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青睐。
震旦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