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敏,?1973年12月生,河南潢川人,管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
2010年在武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硕博连读),期间荣获学校“第三届研究生十大学术之星”等荣誉称号。随后,进入上海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院、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期间被上海师范大学研究院聘为特聘研究员,现任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及研究生指导工作。
致力于院校内外部关系及其治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亦对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与拓展感兴趣。研究主要呈现在一些重要的报纸、学术期刊以及学术报告当中,著有《校友文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创建》(2013年,获省哲社二等奖)和《学术伦理规制: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新思略》(2013年),合著(编)《一般本科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2014年)和《高校自主招生早知道》(2009年),作为主要成员参著(编)《教育政策与法律》(2007年)、《教育英汉大辞典》(2011年)和《大学与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战略》(2012年)。
曾做过多年的中、小学教师。2010年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省哲社重点项目(1项)以及其他课题多项,多次作为主要或核心成员参与上海市教委、云南省教育厅以及许多高校的工作研究及政策咨询项目,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的理论版(或学术版)及《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政策评论》等权威或CSSCI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兼任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专业会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中国统计学会教育测量与管理专业会常务理事等职。[1][2]
[2]
论高校改革2014年5月13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刊发了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罗志敏副教授撰写的题为《高校改革:好政策要执行到位》的长篇析论。该文逾3000字,占据第13版3/4的版面。针对高校改革难题,罗志敏副教授认为,要以当前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制定大学章程为契机,把顶层制度设计以及相应的操作思路和执行能力的优化和提升统一起来,寻找能为解决问题提供建设性制度力量的“抓手”。其中,应着重做好如下工作:一是三方面分权,让责权界限不再模糊;二是有效参与,杜绝权力运行中的“摆设”;三是内外监督,促使高校改革注重办学绩效。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半月谈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重点网络媒体均作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