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美食》很少介绍大饭店大餐馆。作为一档美食节目,少了这样的“高档”素材,会不会使节目的档次降低?节目组最早对此问题也有争议,不过,节目最终还是定位为平民美食,面向更多的老百姓,介绍老百姓喜欢吃,且消费得起的美食。为了保证公正性说服力,节目不收取店家费用,餐馆的地址等信息在节目当中也不公布,而是另设查询电话,感兴趣的观众可以拨打热线查询。这样的节目模式,记者的报道尺度相对宽松,可以实事求是地点评。对老百姓来说,这不是广告,是可信赖可消化的资讯。另外,这档节目最早做的时候,有一批老饕在背后做支撑,节目所选的饭馆小吃大多是这些饕餮一族多年吃喝经验的积攒。这些很有实力的小店一经报道,立即引起共鸣,常常节目指向哪里,观众就吃到哪里,《标点美食》的名号慢慢在观众中流传开来,有媒体把它定位成“南京餐饮风向标"。但作为节目的策划采编人员,在心里,《标点美食》的定位应该是“百姓美食风向标”。
当然,走平民路线,并不是说每天都得去介绍一些小店小馆。单一的内容和形式会让人失去兴趣。收视分析显示,美食节目的受众,除了一部分特别喜欢四处寻觅美食的老饕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喜欢在家里自己动手做。教观众做家常菜的美食节目很容易落入俗套,变成简单枯燥的讲解。节目组找了一位有个性的画家大痴老师。大痴老师六十来岁,满口地道南京话,肢体语言丰富,做菜富有个性,教的也多是南京人喜欢的酱油大菜。节目推出,很受关注。有段时间大痴老师因身体原因不能出镜,观众不停打电话问为什么没有这个节目了。通过观众的反应,不难看出一个节目要想成功,必须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2007年1月,《标点美食》再度改版,时长由5分钟扩展到15分钟。节目量大了,收视效果却不太稳定。知识类资讯填充时间,显得简单枯燥,所以坚定信念,必须强化“百姓美食风向标”的概念。所以,节目组保留了原来教做菜的子栏目,特别增设了一个观众参与度更高的主题菜活动。每隔一段时间节目组设定一个主题,以一两样食材为主题,向观众征集新鲜有趣的家常做法。节目推出后,观众报名很踊跃,参加比拼的观众当中,有人做得又好又新奇,有人做得一般。起初节目组担心节目形式过于简单,但从收视效果看,比较理想。看来,观众不要求选手个个精彩,只要够平民。用的是身边的材料,做的是家常菜,偶尔来几点新鲜创意,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普通市民用他们自己的美食观带给美食节目真正的平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