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的书

时间:2024-08-17 00:09:32编辑:优化君

《花冠病毒》毕淑敏 读后感

文/鵺萭

2020年的新冠将是每个经历过的人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2003年非典肆虐,毕老师作为由8位作家组成的采访团的成员,亲临抗疫第一线,见证了抗疫的全过程。事后,她又经过八年的学习、思考、整理,著成了这部讲述人类与病毒血战的长篇小说《花冠病毒》。毕老师说:“我本来以为没有人会读我这本书了,因为人总是健忘的。我们会觉得那一次灾难已经过去了,下一次还可能遥遥无期。”在疫情期间,很多人想起了这本书,翻开书来读,他们说书中的很多经历和当时很相似,他们说毕老师是“神预言”。直到最近我也才再次想起来去读。

情况真的很相似,24小时内死亡人数突破三位数;主要症状:发烧、咳嗽、血痰、腹泻;没有特效药,找不到传播途径……就连一系列的“乌合之众”行为都惊人的相似,“传闻喝酱油可以防病,以至于街上酱油抢光”,我们当时是疯抢“连花清瘟胶囊”。但花冠病毒似乎更可怕,它一旦进入人体后侵蚀一切、破坏一切。血痰,你咳出的可能是肺的碎片;腹泻,你拉出的可能是肠胃碎片。死者是全身溃烂而死,体内一切器官、组织都被破坏,内环境一片浑沌。“静卧在尸体袋子中的人,都睁大着眼睛,眼白像刚刚煅烧的石灰,瞳孔散大,透出眼底褐色的血凝,好似幽深古井。手脚蜷曲,身形溃散,表情恐怖,显示着死亡前所遭受的非凡痛苦。死亡后排泄的体液,在袋子的低洼处,结成黄褐色的秽水。”这是罗纬芝在尸体冷库的所见,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我认为,整篇小说都在诠释着一个道理:生命本是一个整体,共生于此,共存于世。

首先,花冠病毒是来自冰川深处的远古病毒体。这不是设想,事实上科学家已经从800万年前的冰层中分离出了活细菌,这一纪录还在不断刷新中,现在已经飙升到在2500万年前的永久冻层带中,也分离出了活细菌。在极端冰冷的世界里,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微生物。冰雪如同羽绒被子,覆盖着这些古老的病毒,让它们在这个安全的黑暗宫殿中,安睡万年,全须全尾延年益寿。本来,在冰雪的隔绝下,它们与外界毫无交集。但是,随着全球变暖冰川消融、人类为了科研开采冰川、海洋的污染……无数病毒、细菌被释放……同样的新冠病毒原本也是来自野生动物,本是与我们共栖与地球互不干扰。是人类,打破了一切的宁静、破坏了它们的家园,它们不安、苏醒、扩散……这真的是人类“咎由自取”。

其次,人类、动物、植物、病毒等等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原子构成、由元素组成。原子是不灭的。科学家们已然确知原子长寿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大约为10的35万次方年!近似永恒。所以今天我们身上的某个元素或许就是千万年前某个病毒、细菌身上的,它们死后,元素分解、原子重组成了我们。我们死后,我们身上的某些元素又可能重组成新的病毒、细菌。元素自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经开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地存在于世。

最后,在医生于增风临死前看似杂乱无章的笔记里,再次点明了这个观点。

“我。病毒。星辰。海水。恐龙。共栖。久远。无敌。庞大。渺小。

我。碎片。长久。灭绝,恐龙。进化。猴子。人类。

我们。无怨。无仇。古老。你们。先祖。进入。身体,化合。一体。死亡。重生。循环。交叉。相安。

我们。酷寒。冰川。家园。消失。黑暗。习惯。安静。长眠。

我们。惊扰。苏醒。天光。喧闹。不安。激活。温暧。

我们。流淌。明亮。泛滥。新家。繁衍。扩散。噬咬。溃烂。排泄。呕吐。燃烧。斑斓。腐朽。死亡。飞扬。沾染。落户。

狙击。惊愕。哆嗦。交战。无能。再战。再胜。再生。欢宴。魔鬼。飘逸。漂移。泛滥。

再见再会再来……”这又好像是来自病毒的诉说,控诉人类:我们本无怨无仇,是你们打扰了我们的安宁,一切都是你们咎由自取。

20NN年9月1日,最后一名病人出院,中国燕市彻底平息了此次花冠病毒感染。2021年5月26日,新冠病毒还在人间肆虐……

虽然这是一个惨痛经历的故事,但是作者并没有把它写得那么悲痛、灰暗。小说总在一些看似情况紧急的时刻引用中国传统民间神话故事,用故事引入一些抽象概念,既缓解紧张气氛也让听者更好理解。

环境污染、物种灭绝、全球变暖……如果我们,再不引起反思,采取措施,总有一天“人类”也将成为被灭绝的物种。“即使有一天人类消亡了,病毒依然喜笑颜开地活着。”


读书笔记|毕淑敏《花冠病毒》

今天读了这本毕淑敏的根据2003年非典时期一线采访改编成的小说《花冠病毒》。368页,情节不复杂,3个小时就读完了。

毕淑敏在引言中提到这本书也许可以划分为科幻小说的类别,我认为它的科幻意味主要体现在其中一位名叫于增风的医生角色的。

小说中关于这位医生的部分都很精彩,神秘,有传奇色彩。他漂亮犀利的绝笔信,他设计绝妙的传播病毒的方法,还有他为病毒来源做出的大胆假设,以及他对于医生职业的深刻理解。他死于一线抗疫但留下了诸多记录与线索。正是他和围绕他的一切在不断推动抗疫进程。甚至连解决特效药难题的团队,也跟他有密切关系。不过,关于他的部分有一个天坑作者没填上,那就是他所提出的“花冠病毒来源于远古冰川水”的设想,很美妙很大胆,到最后不了了之,是一个遗憾。

另一个科幻的部分,其实也是写实的部分,那就是设想(描绘?)了疫情蔓延时整个社会的状态。有很多细节:

不过,文中提到的治疗花冠病毒的特效药,其理论基础实在是不牢固。小说的解释是,正因为人体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元素具有无限的开发潜能,所以直接补充元素就能提升免疫力,甚至能达到治疗新型病毒的程度。女主的恋人在对她解释为什么锗粉能治花冠病毒时,甚至用的是神话故事。而且她立刻就被这个故事说服了:

要知道,女主的设定是医生背景、博士学历的高级知识分子,说实话这个解释我这个外行在读博士都不会相信呢。虽然我明白作者曾是一位真正的医生,但对于这个药粉的解释真的太牵强。如果说锗粉的疗效约等于包治百病,那为什么当今的各种绝症不直接拿锗粉来治疗呢?

不过,作者在自序中说了,希望读者不要纠结于技术细节,也不要擅自服用某元素。小说嘛,并不妨碍情节的理解。

但是从文学上,也有值得批评的地方。

小说写得虎头蛇尾。疫情蔓延的上半场虽然描写得细致,下半场却是草草收场。比如,特效药其实从一开始就存在,只是疫情的发生让科研团队得到了确认和调试的机会。最终病毒败给人类的过程作者也给的仓促。女主拥有恋人后,小说就戛然而止了。只有一句“20NN年9月1日,最后一名病人出院,中国燕市彻底平息了此次花冠病毒感染。”至于特效药后来是如何使用,人民如何反应,被瞒报的死亡人数如何处理,疫情爆发给社会带来何种历史启示,小说都没有交待。

而一个恋爱脑女主的设定也是这部作品成为经典的一个障碍。

在书的前言读到那句“我坚信人类和病毒必有血战”,让我期待这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但实际读完却发现有一半的内容都是女主的情情爱爱。她的情感细节包括但不限于:某神秘男子主动来电并赠送保命药粉,抗疫总指挥视她为知己并赋予她一定特权,与同事的婚外情一夜,被青年官员示爱,与神秘男子后来成为恋人等等……而且书中多次描写其恋人的外形有多么俊美,嘴形多么迷人。

我甚至感觉女主进入疫情前线仿佛就是为了谈恋爱的。虽然作者让她担任了媒体人这样重要的角色,却没有对她的工作进行更详细的描写。女主的心理学背景也多被拿来分析周围男人的意图,以及评价其他女人的外貌。我本来期待她利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在岗位上大展身手,可是几乎没有。唯一一次使用了心理学来参与疫情管理,在我看来也不算什么正面例子。

背景是:由于政府持续谎报疫情,人民渐渐对政府失去信心。一对老夫妇在海外的儿子打电话告诉了他们真实情况,让老爸老妈去储存物资自救。老夫妇抢购商品的行为陆续引发了市民的哄抢。于是疫情指挥部开会决议要发布通告严厉打击哄抢物资。在这时女主突然站出来,主张重罚这对老夫妇。

原来,女主其实并不是那种揭露真实疫情的媒体人,而是政府宣传专员,是一位特权阶层女子。对于官员对人民的欺骗行为,她视而不见,而且骄傲地称之为“宣传力量”。对于普通人的自救行为,她主张“立体轰炸”。

还有一次,她在疫情报告中看到避孕用品脱销,她只觉得“可笑”,觉得人民是“没事可做”。毕竟她工作在樱花盛开的王府(有保洁有厨师还有图书馆),内外出行有专车,追求者不是帅哥博士就是青年官员,所以对于普通人生活在疫区的压力和痛苦是无法有同情心的。我实在看不出这位女主在这场疫情中的正面作用。

一个在国难当头更有风度、更有用处,真正利用所学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女性角色,则是在小说末尾出现的于增风医生的前妻(前女友?)詹婉英。是她的团队研制出的特效药(就是锗粉)最终战胜了病毒。但实际上作者对于这位女士的着墨却很少,只有从339-349的10页(写婚外情那一晚都有8页!),但是刻画出了一个理智、坚强的女性科学家和母亲的形象,是小说接近结尾处的一个亮点。

而且我很喜欢詹婉英对于病毒、人与地球关系的理解。她虽是抗击病毒的一线科研人员,但是她并不把病毒当成人类的仇人,她有一种更宏大也更谦卑的理解。

希望将来小说和现实里都会多出现一些给人启发和希望的优秀的女性形象,而不是借着优秀女性外壳在男性世界里游刃有余的花瓶。

总的来说,《花冠病毒》这本小说,我打7/10分。人类与病毒的生死较量,值得更好的文学作品。🔚


上一篇:龙华办公室装修

下一篇:杀手十三第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