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一二句“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樵”打柴,“苏”割草。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三四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的“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收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生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相触发、融合为一的。[3]
创作背景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安史之乱后所作。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4][1]
作者简介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桐城(今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详。
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参考资料[1] 己亥岁感事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万亚超编 . 唐诗三百首 双色注音版 . 哈尔滨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5-04 . 91 .[3] 周啸天著 . 啸天说诗 5 一江春水向东流 . 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05 . 55 .[4] 萧涤非撰 . 唐诗鉴赏辞典 .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12 . 1319 .[5] (清)蘅塘退士编 . 唐诗三百首 全新修订版 . 北京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03 .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