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的目的和实质
这个签订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三九年德国打波兰,四零年德国闪击西欧荷、法、卢、比。同年7月到11月末,德国一直在高强度的轰炸英国,虽然那个时候德国和苏联也是同盟国,但斯大林和希特勒谁都知道 心里面谁都清楚,这一仗是避免不了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什么合约斯大林看来都是一张废纸。
在41年4月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在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起进攻以后,一直到莫斯科保卫战,朱可夫一回来就跟斯大林要兵,因为他能找到的兵还有9万,德国180万,这个时候只有远东有兵。 虽然有苏日中立条约,但斯大林还是信不过日本人,日本人从德国进攻苏联开始就无时无刻想向苏联动手,一是德国的进展在基辅拖住了 没能达到日本人原先的预期,二是 屌丝出身的 日本陆军 弄不过 大土豪的海军。直到佐尔格的一封电报,才让斯大林下了决心。
要是说假话 实质就是和日本签订了日中立条约,稳住了背后 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对 欧洲的大战。
真话就是 只求一个心安理得,斯大林知道 和德国打起来 日本有可能会 插自己菊花,但是那个时候斯大林不怕,因为他认为他的军队 撵德国人都向撵蚂蚁一样,在苏德战争爆发后 不到一天,朱可夫给斯大林看了自己的命令 准备让斯大林签字,斯大林又加了一条 反攻部队 反击后不得越过 苏德边境。直到莫斯科斯大林坐不住了,不是我们太无能 而是德军太狡猾。那个时候斯大林想的不是什么狗屁条约 想要的是确切的消息。
苏日中立条约,苏联和日本到底互相承诺了什么?
《苏日中立条约》,又称苏日中立条约、苏日互不侵犯条约、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指苏联与大日本帝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互相保证战事维持中立而于1941年4月13日所签订的条约,由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在莫斯科签署,条约有效期为五年的条约,于同年4月25日起生效。 条约共有四款,主要内容包括苏日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相互尊重对方之领土完整,不予侵犯;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者的战争对象,另一方应在整个冲突过程中保持中立。苏方同时承认满洲国的独立地位及领土完整,日方则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双方签署的原因与当时的形势有关。苏联方面,为了避免一方面要抵抗德军又要抵抗日军而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而安抚日本,希望阻止日本北上侵苏。而日本方面自1937年全面侵华后,虽占领了中国东部大片土地,但仍未能全面消灭中国军队,战争陷入胶着状态。为了打破局面,当日军分为北进派与南进派。北进是指北上与德国共同攻打苏联;南进则是挥军南下侵袭东南亚。后来南进派占优,故放弃北侵苏联。 1945年4月5日,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宣布苏联单方面废止《苏日中立条约》。 [苏日中立条约](全文) 这是根据著名的耶鲁大学网站上的苏日中立条约英文件翻译的 (1)苏日中立条约 为加强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日本天皇陛下决定缔结一份中立条约,为此委任以下代表: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 V. 莫洛托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和人民委员会外交事务主席 日本天皇陛下 - 松冈洋右,日本外相,一级瑞宝勋章 Yoshitsugu Tatekawa,对苏特使和全权代表,中将,一级旭日勋章和四级金勋章 检查无误并交换条约书后,达成条约如下: 第一条 签约双方承诺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对方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第二条 一旦签约的一方与一个或多个第三方势力有敌对冲突,条约的另一方将在整个冲突期间保持中立。 第三条 本条约自双方批准之日起生效,并保持五年有效期。如果条约双方都未能在条约到期一年前宣布无效,则视为自动再延长五年。 第四条 本条约应尽快批准,批准文书将尽快在东京交换。 以上代表已在两份分别以俄语和日语书写的条约文件上签字盖章表示确认。 1941年4月13日于莫斯科,即昭和16年4月13日 V. 莫洛托夫 松冈洋右 YOSHITSUGU TATEKAWA (2) 关于蒙古地位的声明 声明 与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的中立条约的精神一致,为确保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苏联 *** 和日本 *** 郑重声明: 苏联誓言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誓言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莫斯科,1941年4月13日 苏联 *** 代表 V. 莫洛托夫 日本 *** 代表 松冈洋右 YOSHITSUGU TATEKAWA 日ソ中立条约(にっそちゅうりつじょうやく)は、1941年(昭和16年)に日本とソビエト连邦(ソ连)の间で缔结された中立条约。相互不可侵および、一方が第三国の军事行动の対象になった场合の他方の中立などを定めた全4条の条约本文、及び、満州国とモンゴル人民共和国それぞれの领土の保全と相互不可侵を讴った声明书から成る。有効期间は5年であり、その満了1年前までに両国のいずれかが廃弃を通告しない场合は、さらに次の5年间、自动的に延长されるものとされた(第3条)。 日苏中立条约是1941年(昭和16年)日本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之间缔结的中立条约。由相互不可侵犯及日苏任何一方成为第三国军事攻击的对象时,另一方保持中立等4条条约和承认满洲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各自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的声明书构成的。有效期为5年,在其期满前1年两国若无废除通告则自动延长5年(第3条)。 条约破弃 1945年(昭和20年)4月5日、翌年期限切れとなる同条约をソ连は延长しないことを日本に通达した。 条约废弃 1945年(昭和20年)4月5日苏联通知日本不延长第二年到期的合约。
什么是“大东亚共荣圈”?
大东亚共荣圈,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出的邦联制战略构想与政治号召。大东亚共荣圈,以日本与东亚与东南亚以“共存共荣的新秩序”作为建设目标为意义,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宣言,欲树立“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助连环的关系”,提出此基本政策构想的为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近卫声明”。1940年8月,近卫文麿首相首度明白指出“大东亚共荣圈”的名称及指明中国、朝鲜、日本、满洲国、法属中南半岛、荷属印尼、新几内亚等大洋洲,及澳洲、新西兰、印度及西伯利亚东部等地为大东亚之范围。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本本国与伪满洲国、中国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而且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在内阁设立大东亚省,并且于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与伪满洲国(代表:首相张景惠)、南京国民政府(代表:行政院长汪精卫)、泰国(皇室王子汪歪搭雅昆·瓦拉汪)、菲律宾(总统劳威尔)、缅甸(总理巴莫)、自由印度临时政府(首席代表钱德拉·鲍斯)等共同召开大东亚会议,并在会后发表《大东亚宣言》揭暨其目标。虽然大东亚共荣圈是以所谓“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但是大东亚共荣圈中的独立国家却是由日本军队掌控或部分掌控,实为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战争,而且大东亚共荣圈内的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日方也没有使其独立;虽然日本在战争末期改变其目标,准备让爪哇岛独立。大东亚共荣圈随著日本的投降而结束,虽然日本被认为是“一时的侵略者”,但是日本军队排除东南亚殖民地宗主国的势力,并且企图建立现代化体制,同时也让菲律宾、缅甸等国独立,许多如苏卡诺、劳威尔等独立运动领袖也多与日本方面联合。至今关于这方面的正反讨论仍持续不断地进行。此外与之相对的是,中国、朝鲜、韩国等部分亚洲国家则一直坚持“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为取得侵略本国机会的大义名分而已,其实质是在这个共荣圈中接受日本的统治。事实上,日本现今有些民众仍认为中日战争为“被迫应战”,而大东亚共荣圈,更是“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中解放亚洲”的必有作为。另一方面,此历史定位与论点常成为日本与邻近国家地区﹔如中国、韩国外交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昭然若揭。
大东亚共荣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日本人常说的大东亚共荣是什么意思? 就是在东亚地区建立统一的大一统国家,东亚人民自古希望统一反对分裂。
问题二:日本进中国的时侯大东亚共荣圈是什么意思? 大东亚共荣圈(The Great East Asia Coprosperity Sphere),是指为日本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出的邦联制战略构想与政治号召。起由于1938年11月日本 *** 发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宣言,欲树立“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助连环的关系”,提出此基本政策构想的为日本首相近卫文O发表的“近卫声明”。试图以“大东亚共荣圈”为整体,以日本与东亚与东南亚以“共存共荣的新秩序”作为建设目标为意义的政治体系。背景 1940年7月22日,第二届近卫内阁上台,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和《适应世界形势处理时局纲要》。1940年8月1日,外相松冈洋右在为德国驻日大使奥特举行的招待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大东亚共荣圈的范围为中国、朝鲜、日本、“满洲国”、法属中南半岛、荷属印尼、新几内亚等大洋洲,及澳洲、新西兰、印度及西伯利亚东部等地。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本本国与满洲国、中国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而且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在内阁设立大东亚省,并且于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与满洲国(代表:首相张景惠)、南京国民 *** (代表:行政院长汪精卫)、泰国(皇室王子汪歪搭雅昆・瓦拉汪)、菲律宾(总统劳威尔)、缅甸(总理巴莫)、自由印度临时 *** (首席代表钱德拉・鲍斯)等共同召开大东亚会议,并在会后发表《大东亚宣言》揭暨其目标。 编辑本段过程 虽然大东亚共荣圈是以所谓“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但是大东亚共荣圈中的独立国家却是由日本军队掌控或部分掌控,成为日本侵略亚洲的障眼名目,大东亚共荣圈内的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日方也没有使其独立;虽然日本在战争末期改变其目标,准备让爪哇岛独立。 大东亚共荣圈随着日本的投降而结束,虽然日本被认为是侵略者,但是日本军队排除东南亚殖民地宗主国的势力,并且企图建立现代化体制,同时也让菲律宾、缅甸等国独立,许多如苏卡诺、劳威尔等独立运动领袖也多与日本方面联合。至今关于这方面的正反讨论仍持续不断地进行。 此外与之相对的是,中国、朝鲜、韩国等国家则一直坚持“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为取得侵略本国机会的名分而已,其实质是在这个共荣圈中接受日本的统治。事实上,日本右派仍认为中日战争为“被迫应战”,而大东亚共荣圈,更是“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中解放亚洲”的必有作为。另一方面,此历史定位与论点常成为日本与邻近国家地区;如中国、韩国外交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 “大东亚共荣圈”的海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 *** 妄图在亚洲、澳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建立殖民大帝国的侵略计划。 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图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的势力区域。包括中国、朝鲜、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当时称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日本为中心,排除英美等其他势力。经过全世界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共同奋斗,这一阴谋被粉碎。 早在1936年,日本军国主义 *** 就决定了作为长期国策基本方针的《国策基准》,把确保日本在东亚大陆的统治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 作为“帝国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这是“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初设想。1938年11月3日,近卫文O *** 发表关于“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声明。这一声明的实质是表明日本要独霸中国东北及更广大地区。 日本对东南亚的战略位置及丰富的大米、橡胶、锡、石油等战略资源垂涎已久,早就渴......>>
问题三:对于大日本帝国的大东亚共荣政策是什么意思 就是东亚各个国家共同繁荣共同富强,共同抵御欧美列强。
初衷是好的,政策也是好的,但是后来被有些人歪曲。
问题四:抗战时期小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是什么意思?懂这段历史的讲讲 “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炮制的一个侵略计划,其宗旨是把亚洲和西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变成日本殖民地。
1940年春夏之际,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在西欧得逞一时,荷兰、法国败阵,英国困守三岛,惶惶不可终日,日本军国主义者认为实现其在东亚的扩张时机已到。1940年7月26日,日本近卫内阁制定了载有所谓“共存共荣”内容的“基本国策纲要”。同年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发表声明,正式抛出了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这个计划是以日本为中心,以其所谓的“日、满、华的牢固结合为基础”,把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供日本掠夺和剥削,由它主宰一切。
被列入这个“共荣圈”的国家和地区有: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以及夏威夷群岛等。1941年底至1942年初,日本陆军省和拓务省制订“大东亚共荣圈土地处理方案”时,还确定要占领苏联的远东地区,把它纳入“共荣圈”。
日本在大肆鼓吹“大东亚共荣圈”的同时,残酷地奴役和屠杀被划入“共荣圈”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大肆掠夺这些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便陷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汪洋大海,并遭到致命打击。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也奋起抵抗,终于使日本妄图称霸东亚的这个侵略计划化为泡影。
问题五:东日轻善.大东亚共荣是什么意思 中日亲善吧,中日亲近友好,大东亚共同富裕
问题六:中亚共荣是什么意思 大东亚共荣圈(日语假名:だいとうあきょうえいけん 罗马音:Daitōa kyōeiken 英文:The Greater East Asia Coprosperity Sphere),是指为日本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提出的邦联制战略构想与政治号召。起由于1938年11月日本 *** 发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宣言,欲树立“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助连环的关系”,提出此基本政策构想的为日本首相近卫文O发表的“近卫声明”。试图以“大东亚共荣圈”为整体,以日本与东亚与东南亚以“共存共荣的新秩序”作为建设目标为意义的政治体系。
问题七:大东亚共荣 指那些呢 1938年11月日本 *** 发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宣言,欲树立“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助连环的关系”,提出此基本政策构想的为日本首相近卫文O发表的“近卫声明”。试图以“大东亚共荣圈”为整体,以日本、东亚与东南亚“共存共荣的新秩序”作为建设目标为意义的政治体系。
“大东亚共荣圈”的范围包括东亚、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南亚、大洋洲、南亚、阿富汗(在一些书籍中还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西部地区、美国西部地区、中美洲[1] )。
大东亚共荣圈中,日本本国与满洲国、中国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而且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在内阁设立大东亚省,并且于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与满洲国(代表:首相张景惠)、汪伪国民 *** (代表:行政院长汪精卫)、泰国(皇室王子汪歪搭雅昆・瓦拉汪)、菲律宾(总统劳威尔)、缅甸(总理巴莫)、自由印度临时 *** (首席代表钱德拉・鲍斯)等共同召开大东亚会议,并在会后发表《大东亚宣言》揭暨其目标。
大东亚共荣圈是以“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独立”为号召,然而大东亚共荣圈中的独立国家却是由日本军队掌控或部分掌控,大东亚共荣圈内的英属马来亚与荷属东印度群岛日方也没有使其独立;虽然日本在战争末期改变其目标,准备让爪哇岛独立。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1、 日本综合国力的提高,迫切想改变战后对它的一些应有的限制,发展成军事大国。2、在世界经济快速发挥的情况下,日本向海外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3、 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在日本普遍抬头。4、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想借战争来缓解本国的阶级矛盾,转移国内视线。扩展资料:日本侵华战争最终以无条件投降结束: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尼米茨海军上将、中国徐永昌将军、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从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青海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从1874到1945日本侵华时期,中国非正常死亡累积人数至少达2.8亿,经济损失50万亿美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侵华战争
日本发动了那几次侵华战争?
第一次: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明治二十七年),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10月25日,日军突破清军的鸭绿江防线,入侵东北。
第二次: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5月,列强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6月17日日军派遣第5师团为主力、抽调第11师团部分部队进攻太沽炮台,开始侵略中国。
第三次: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开战,侵犯了中国主权。
第四次:1914年一战正在进行,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殖民地,于8月23日正式对德宣战,9月2日,日军第18师团2万多人在山东龙口登陆,正式入侵山东。
第五次:1926年,日军炮击大沽口,驱赶冯玉祥。
第六次:1928年,出兵济南,制造济南惨案,干扰国军北伐。
第七次: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
第八次: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第九次:1933年,热河事变,攻占山海关和热河,并进犯长城其他各口。
第十次:1935年,华北事变,策划华北五省独立。
第十一次:1936年,进犯绥远,被中国守军击退。
第十二次: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八一三事变,日本全面侵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