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版本的《铁器时代》
卡伦太太是一个退休的大学历史教授,独自住在开普敦的一幢大房子里,丈夫离异,唯一的女儿远在美国。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时日无多之后,她开始给女儿写一封长信,记录下她生命最后阶段的见闻、感受、想法。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卡伦太太向来反对种族隔离,而在生命晚期,她亲眼目睹了身边发生的黑人们的种种不幸,残酷的现实触目惊心。她把这些经历记述在这封长信中:看见一个附近的黑人小镇被烧毁;发现她女佣的儿子布满弹孔的尸体;一个躲在她家中的黑人少年被警察击毙……卡伦太太承受着身心的双重折磨,而陪伴她的,只有她家门前的流浪汉范库尔先生……[1]作品评析《铁器时代》讲述现实的罪愆一再激发陷入死亡阴影的卡伦太太内心的救赎意识,而他者的厄运又使她不断坠入耻辱的深渊。面对这个混乱的世界,她最终以安乐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作者像铁一样冷酷,坚硬,不动声色。与其说这是出于天性,不如说更是出于需要,出于一种抵抗这个世界的需要。[2]
目录在暴力的旋风中写作 / 001
第一章 / 001
第二章 / 034
第三章 / 089
第四章 / 186
译后记 / 210
作者简介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 离政策逐渐成形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他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毕业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做教授,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小说《等待野蛮人》(1980)一出版,即摘取费柏纪念奖、布莱克纪念奖。这些奖项为库切赢得了国际声誉。《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版当年就赢得英语文学界最高荣誉——英国布克奖。《耻》1999年再度获布克奖,使库切成为唯一的一位两次获该奖项的作家。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师》获得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男孩》(1997)和《青春》(2002)是自传体小说,披露他生活中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幽暗之地》(1974)、《内陆深处》(1977)、《福》(1986)、《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2003)、《慢人》(2005)等。库切的每一部作品风格完全不同,意义多元。他是英语文学中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奖项,还获得过法国费米那奖、美国普利策奖、2000年英联邦作家奖等。2003年库切荣膺诺贝尔文学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