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时间:2024-08-29 06:45:20编辑:优化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这个说来话长了。 这个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当年刚入佛门修行时,他的师父出题让他们写一首偈语来阐述自己对佛法的领悟,于是大师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则对大师兄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感悟,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佛法的修为及境界上来看,慧能的显然要高得多,所以最终慧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传授,称为禅宗第六代法脉传承(你可以理解为“掌门人”)。 大师兄神秀的诗是这样理解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弟子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出于此)。 而慧能则这样来解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菩提树不是菩提树,而是原本比喻智慧的,明亮的镜子本来就不是镜子,而是比喻清静的心的。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清静的,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呢? 二者的差异在于,神秀要借助具体的物体意象来表达自己感悟,而慧能则超越了神秀的境界,不需要比喻,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质了。 但是这个公案导致了世俗很多人认为顿悟要比渐悟高,所以颇有贬神秀褒慧能的趋势,实际上就好比古人吃7个烧饼的故事,吃完七个他吃饱了,若有所悟,早知道第七个烧饼能吃饱,我就只吃第七个了!依此比对,神秀是1-6个烧饼,慧能是第7个烧饼,二者前后相承,谁也离不开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意思为: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出处: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文白话释义: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惠能大师菩提偈的其他三偈: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白话释义: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白话释义: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3、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白话释义: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这是神秀和尚所做的一首禅诗。意思就是:自身就像是菩提树一样,内心跟就像一个明亮的镜台,时不时的擦拭一下自己的内心,不要让它被世间的尘埃所蒙蔽。说起这首禅诗,那就不得不提起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咱们的佛家第五祖“弘忍大师”年事已高,已经接近坐化的年龄了,但是仍然未能传道给任何一个人,神秀和尚是弘忍大师的大弟子,佛法很高其实,神秀一直跟随五祖很多年了,静心修禅,出家前博览群书,熟读经史。对佛法义理也能融会贯通,在众多弟子中表现出众,受到大家的尊重和认可。弘忍深为器重,称其为“悬解圆照第一“,“神秀上座”,令为“教授师”。弘忍大师而这时候我们的未来六祖慧能大师还在干什么那,在寺里当舂米的小和尚,而且我们的六祖这时候大字不识一个,因为慧能大师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跟随母亲生活,家境贫寒,没钱读书根本,后来与佛有缘来到了五祖所在的寺庙学法。五祖一直寻找可以继承自己衣钵的传人,遇到慧能的时候就问他:南蛮獦獠也来闻佛法。意思就是南边的蛮夷也来学佛法?那个时代分为南北佛法,对立的厉害,对于五祖的提问,慧能大师回答:人有南北,难道佛性还有南北么?五祖自此确定,此人就是自己的传人,终于等到他了,能够弘扬佛法不分南北的人。五祖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将自己的弟子都召集到了一起,让他们各自做一个偈语,谁做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神秀和尚神秀和尚题一偈与墙上,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大家都觉得神秀和尚写得好,肯定是他得到五祖的传法了,到处念着这首偈语。慧能大师慧能和尚也听到了,感觉这首偈语不能见人见性,就请人在墙上写了另外一首,就是我们熟知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弘忍大师看到这个偈语非但没有夸赞慧能,反而用鞋子将墙上的字迹给擦掉了,说他写的不好,但是半夜偷偷来找慧能,将自己的衣钵传给了他,并告诉他马上下山逃向南方,不然会有危险,等到时机成熟再传法,慧能大师哪里不能猜到是为什么啊,拜别五祖后遍逃走了。神秀和尚未能得到五祖的衣钵,但是他的影响力依旧很大,北宗禅法依旧是他在传播,有人说神秀和尚派人去追杀慧能,我是不信的,毕竟如果神秀真的这么做的,那么他的佛法也就破了贪嗔痴这三戒,那么他还能有那么高的佛法造诣么,所以追杀慧能大师的应该是神秀和尚的徒弟,为他们的师傅感到不平而要去夺回五祖传下的衣钵。若干年后,六祖慧能创建南禅,到此就结束了,因为达摩祖师有言“法仅传六世”,所以只有六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什么意思?

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出自——六祖慧能《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译文: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曰:“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尘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尘务。扩展资料:1,禅宗故事--菩提本无树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2,作者简介惠能(638—713)唐代高僧。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他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七十六岁时赴新州入灭。其思想核心有二,一是自有佛性说,一是顿悟成佛说。在世界佛教史上,他是一个把中西佛教思想融合贯通的思想家。六祖圆寂于公元713 年夏天,当时正值南方炎热潮湿天气,他的肉身未经任何防腐处理,一直保留至今,将近130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腐烂。六祖惠能遗体高80厘米,成跏趺坐。外表上红褐色漆,漆下有麻布;遗体内除真身骨架,还有铁条支撑。是以肉身为基础制作的夹纶生漆造像,其实是一坐式木乃伊。这是临终时盘腿,坐化后即进行密封和干燥制成的。其制作方法可能是:放置一个大缸,架上木座,座下放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排漏孔,把坐尸放在木座上,再把另一个大缸覆盖在上面密封。当尸体腐物滴到生石灰上,便会产生热气,水份被吸干后成为坐式干尸(木乃伊)。六祖真身在历史上曾遭受过几次人为破坏,遗体被打开过,也有过蚁侵。有过多次的修补和油饰,里面的骨架已经散乱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慧能

上一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