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共有几个丈夫
慈禧太后只有一个丈夫,即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慈禧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慈禧的儿子分别有几个?
慈禧的儿子只有一个,就是同治帝,本名爱新觉罗·载淳,是清朝第十位、清军入关后第八位皇帝。自1862年1月30日(同治元年正月初一)开始使用,至1875年1月12日(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驾崩为止。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但载淳的亲政仍难摆脱慈禧太后的干预。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同治帝年号由来及简介同治帝为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和清文宗咸丰帝之子,在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䜣等人发动辛酉政变以后,慈禧太后采纳了大学士周祖培的奏议,废止原八位顾命大臣拟定的“祺祥”年号,改用大学士周祖培提议的“同治”年号。“同治”,表示两宫太后临朝同治之意或者说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同治也有同于顺治之意)。慈禧太后一听十分高兴,特颁谕旨,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并命停铸“祺祥”钱,改铸“同治”钱币。所以“祺祥”年号历史上并未真正使用。
慈禧有没有后人?
按照道理说,慈禧是没有嫡系的后人的。他的亲生儿子同治死了之后并没有留下后代,此后,她过继了醇亲王的儿子为养子,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慈禧之所以会选择光绪帝,也因为他是自己家族的血脉,他的母亲是她的妹妹,可惜光绪帝也没有后代。慈禧又将光绪帝弟弟的儿子溥仪过继给光绪帝作为养子,溥仪虽然有好几个老婆,但一个儿子也没有。所以无论是生养的还是过继的,慈禧都没有孙子辈,因此现在号称是慈禧的后人,也仅仅是叶赫那拉家族的后人。叶赫那拉氏是一个清朝显赫的大家族,人丁兴旺,至今仍然有很多后人。作为清末实际上最后一个掌权者的后代,叶赫那拉氏过得并不是很好。到了民国时期,所有对清朝不满和谩骂都集中到慈禧一个人身上。叶赫那拉氏为了躲避追骂,平淡一生,只好隐姓埋名。一直到现代,叶赫那拉氏的后人才终于愿意公布身份,并且想要为慈禧挽回一点颜面。叶赫那拉根正是慈禧胞弟的曾孙子,纳兰性德的后代,和慈禧也算是近亲。虽然家族对外一直隐藏自己的身份,但是根正因为受到父辈和祖辈的影响,对满族文化和满文书法有着很深的造诣,是我国知名的书法家。对于慈禧,根正认为历史对她的评断并不合理,世人对于慈禧铺天盖地的谩骂是非常不公平的,不应该将清末的屎盆子全部扣在慈禧一个人头上。相对于男性后人,人们似乎对女性的后人更加感兴趣一些,总希望能从这些女性后人身上看到慈禧家族的基因,找到慈禧的影子。有一段时间,网络上盛传那英就是慈禧的后人,严格上来说,那英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人,和慈禧是同族,但是论血亲已经是八竿子以外的亲戚关系了。后来又有一位女子在网络上走红,这位女子称自己是慈禧第五代外孙女,她名为叶赫那拉·姝宏,是中国长城书画家协会会员,是叶赫那拉根正的侄女。姝宏的出现一下子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有人将姝宏的照片和慈禧的画像对比,发现两人真的有相似之处。姝宏是一名教师,因为家族的影响,她也十分喜欢书法,能写得一手好字。其实当年慈禧也是极善字画,咸丰也是因为她书画上的天分才对她另眼相看。虽然在清朝灭亡之后,很多叶赫那拉氏因为受不了舆论的压力改了姓氏,至今不愿承认自己是叶赫那拉氏的传人。但是姝宏不同,她一直以自己的姓氏为骄傲。在生活之中,她一直低调,一直到了将近50岁才向媒体表露自己的身份,她选择在这个年纪公布,第一是想要表达自己对家族的肯定,第二也是想要告诉世人,她此举并非是想要夺人眼球,也不是想要借着慈禧的名字出名,仅仅是出于对于老祖宗的尊敬,对外承认自己的家族罢了。姝宏同样是一位很有造诣的书法家,她的书法得到舅父根正的指导,书法作品得到各界的认可。姝宏在网络上大火之后,也有电视剧制作人联系她,希望她能出演慈禧的角色,被她万言拒绝了。对于她来说,叶赫那拉氏并不是拿来出风头的工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坦言想要以自己的力量传播满文书法艺术,不想让满文就此消失,成为后人看不懂的天书。其实无论是根正还是姝宏,叶赫那拉家族能在经历了民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之后一直坚持满文的书法艺术,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虽然家族背景已经无法给她们财富和特权,在人群之中她们和其他的老百姓没有两样,但是浓厚的皇家贵族文化氛围还是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