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卓,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大数据与智能计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大数据分析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知识计算方向负责人[1],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2],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大数据教材编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信息化委员会专家、国家信息安全平台项目组专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开放知识网络计算、社交网络演化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隐私泄漏行为分析等。
研究方向网络大数据分析、开放知识网络计算、社交网络演化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隐私泄漏行为分析等。
承担课题主持了20项科研项目[1],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973计划子课题,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点项目课题等\。
学术成果在网络数据科学等领域发表论文180篇[1],其中包括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篇(包括:WWW、AAAI、CIKM、ICNP等),在数据安全、智能分析和综合性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30篇(包括:ACM/IEEE Trans.、Plos One等)。获授权发明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4项。已出版《隐私数据泄露行为分析》、《开放网络知识计算》、《社交网络演化计算》等5部学术专著,参与组织编写《大数据导论》教材。
所获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3]
北京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
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一等奖(2011年)
中文信息学会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4年)
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
并入选了:
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计划(2012)
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人才计划(2011)
中科院计算所卓越之星(2017)[1]
个人生活2019 年初王元卓给女儿手绘的《流浪地球》讲解图,被100余家媒体在微博发布,微博总阅读量超过1.5亿人次,被境外媒体翻译成英文进行了报道,央视、北京卫视等10多家电视台进行报道或专访,《中国青年报》、《北京科技报》等做了专题报道,他被网友称为“硬核科学家奶爸”。王元卓创作的《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宇宙手绘》系列手绘科普书籍,引发读者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