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孔子经典语录

时间:2024-09-10 23:57:56编辑:优化君

孔子最经典语录

  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以下是我整理的孔子最经典语录,欢迎阅读参考!

  1、【孔子经典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2、【孔子经典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3、【孔子经典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4、【孔子经典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5、【孔子经典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6、【孔子经典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7、【孔子经典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8、【孔子经典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9、【孔子经典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0、【孔子经典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1、【孔子经典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12、【孔子经典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13、【孔子经典语录】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14、【孔子经典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15、【孔子经典语录】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16、【孔子经典语录】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17、【孔子经典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18、【孔子经典语录】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19、【孔子经典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20、【孔子经典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出自:孔子《大学》

  【译文】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1、【孔子经典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出自:孔子《大学》

  【译文】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22、【孔子经典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出自:孔子《大学》

  【译文】《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3、【孔子经典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孔子《中庸》

  【译文】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24、【孔子经典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出自:孔子《中庸》

  【译文】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25、【孔子经典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出自:孔子《中庸》

  【译文】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26、【孔子经典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自:孔子《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27、【孔子经典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孔子《中庸》

  【译文】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28、【孔子经典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出自:孔子《中庸》

  【译文】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29、【孔子经典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出自:孔子《中庸》

  【译文】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30、【孔子经典语录】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31、【孔子经典语录】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32、【孔子经典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33、【孔子经典语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4、【孔子经典语录】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35、【孔子经典语录】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36、【孔子经典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37、【孔子经典语录】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38、【孔子经典语录】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39、【孔子经典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孔子《大学》

  【译文】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40、【孔子经典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出自:孔子《大学》

  【译文】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41、【孔子经典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出自:孔子《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2、【孔子经典语录】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43、【孔子经典语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44、【孔子经典语录】《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45、【孔子经典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46、【孔子经典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47、【孔子经典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48、【孔子经典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49、【孔子经典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50、【孔子经典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电影《孔子》里的经典台词

    看完《孔子》这部电影,感觉孔子和他的学生一生都在颠沛流离。

    以下是个人认为的《电影的孔子》经典台词:


    无为方能无不为。







      世上只有成败,仁与不仁,那只是说辞。








      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么就应当去改变自己的内心。










    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










    能以礼治国是国家社稷,人民之福。

    有什么难处不能克服呢?


    礼法流失,国家就会混乱。


    男人的本性。就是贪财好色。为此争得头破血流。


    这也是天性,要克服,难啊?


  正因为难才能考验出君子。










      朝闻道,夕死可矣。





    《诗》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情思深深,而没有邪念。


    世人也许很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到,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为政不能急于求成。




   


孔子里的经典语录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上)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1、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3、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24、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5、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2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2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2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1、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32、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3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6、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37、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3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9、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4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电影孔子怎样体现论语中孔子思想

孔子既是中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鲜为人知的政治家。电影《孔子》就选取了孔子成就最小且最为失败的政治生涯,展示了孔子51岁(即公元前501年)出任中都宰到73岁去世跌宕起伏的后半生。其中主要的情节有:夹谷之会、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陈蔡被围、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基本上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里所叙述的孔子生平主线一致,同时又融合了孔子的学说主张,不时地穿插了《论语》中的孔子经典语录,着力表现了孔子文韬武略的政治家风范、颠沛流离的“丧家狗”形象以及为师为父的仁者情怀,艺术地再现了孔子形象的魅力,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到了真实而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孔子。
一、孔子形象魅力之一——文韬武略的政治家风范
春秋后期,礼崩乐坏,诸侯征伐、民不聊生,社会极为动荡不安。在这样的乱世,孔子却一直坚守着自己恢复周礼、拯世救民的政治理想。他反对暴政,渴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的社会理想;他强调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试图通过“正名”来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的君臣、人伦关系;他主张举贤,要求“举直错诸枉,可使枉者直”(《论语·为政》);他主张“有文事必有武备,有武事必有文备”(《孔子家语·相鲁》),反对攻占杀伐……孔子的这些为政理念在影片中得到充分体现。
影片一开始,写孔子任中都宰一年,实施礼治,取得了不错的政绩,回朝廷述职。因为鲁定公的赏识和支持,孔子晋升为大司寇,这为他在全国推行礼治、实施自己的执政理念提供了舞台。彼时,鲁国的朝政由“三桓”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把持,这也是孔子施政时要面临的重重阻力。而私下里,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漆思弓免受陪葬之死,已经与之结怨。之后,他随鲁定公赴鲁齐两国的“夹谷之会”,与齐景公和大夫黎
且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从齐国收回汶上三城,回国后出任代国相。随即,为了打击“三桓”的势力而巩固中央政权,他提出“堕三都”的举措,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定公旨意,罢黜了孔子。至此,孔子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因此,当连鲁定公都无奈地发出“战败了,谁还在乎你有没有仁义”的叹息时,我们看到了孔子在政治上的失败命运。
孔子的为政时间虽短,然其能文善武的政治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无论是外交上获得成功的“夹谷之会”,还是内政上归于失败的“堕三都”。尤其是鲁定公十年的齐鲁“夹谷之会”,更是彰显孔子治国才能的高潮部分。会盟前,孔子谋划为鲁定公配备军队,并用善射赢得大司空五百乘兵马的支持。会盟中,孔子不仅化解了齐臣犁弥等人突然发难,还以奇招镇住了齐国大军。会盟后,齐人为孔子的凛然大义所折服,归还了汶上三城。可以说影片中“夹谷之会”的场景,既体现了孔子文武兼备的外交策略,又展示了孔子义正辞言的胆略和才智,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孔子文韬武略的政治家风范。
如果说,“夹谷之会”是从正面展示孔子的施政魅力,那么“堕三都”则是从反面坐实了孔子的政治才干。“堕三都”是指孔子建议鲁君毁掉“三桓”私邑费、郈、郕的城墙,防止他们拥城自大、各自为政,以求打破“三桓”割据的局面,达到强公室、抑大夫、贬家臣的最终目的。是时,“三桓”之家臣势大震主,故此议亦得到“三桓”的响应。先是郈邑被拆掉了;在拆除费邑时引发了家臣公山不狃的叛乱,孔子率鲁军平定了叛乱;最后拆除郕时,则没有成功。至此,“堕三都”的计划失败。这一剂猛药,不仅震醒了“三桓”,还惊动了邻国的齐景公,他们一明一暗,合力剥夺了孔子的施政舞台。虽然孔子的政治生涯因之结束,但“堕三都”这一环节更让我们见识了孔子那不可小觑的为政能力。
二、孔子形象魅力之二——颠沛流离的丧家狗形象
所谓“丧家狗”,通常是用来形容人凄凄惶惶、无所归依的狼狈样。这一说很符合孔子当时沧桑落魄的外表,然用“丧家狗”来比喻孔子,亦是对其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虽然历经坎坷,却始终保持傲骨的一种褒扬。《韩诗外传》有云:“汝独不见夫丧家之狗欤……顾望无人。(丘)意欲施之,上无明王,下无贤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强陵弱,众暴寡,百姓纵心,莫之纲纪。是人固以丘为欲当之者也。”这既是孔子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孔子“丧家狗”形象的最好注解。
公元前497年,54岁的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十四年的颠沛流离生活。期间,他来往于卫、陈、宋、蔡、叶、楚等国,想劝说诸侯,希望得到重用,以便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根本没有哪国国君愿意采纳孔子的建议。影片写孔子冒雨离开鲁国,跌进泥水里仰天长笑的悲凉,可谓开启了孔子辗转漂泊于异国的“丧家狗”之旅,也是孔子为政理想得不到实现的一个缩影。
一路之上,即使是治国理念得不到实施、希望一次次落空,孔子始终怀揣“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热情,其当仁不让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影片中写卫灵公起初是很尊重孔子的,不仅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还恳请孔子能够见一下自己的夫人南子。南子见到孔子,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孔子的爱慕之情,二人的谈话内容也很广,涉及了《诗经》、礼让治国等问题。之后,南子请求卫灵公重用孔子,但卫灵公最终并没给他什么官职,也没让他参与政事。然因“未见如斯好德如好色之人”,也因为预感到卫国即将大乱,孔子离开了卫国。他在卫国为政的愿望也随之化为泡影。同样,其他国家也没有为孔子提供为政的舞台。

一路之上,即使是身处逆境、困境、危境之中,孔子也不以之为绝境,始终坦然面对,将积极乐观而又不失坚韧的人生态度落脚在具体的人生行为当中。影片中孔子离开卫国后,与弟子居于宋,在讲学之际遭遇宋国大司马桓魋派人砍树破坏,孔子依然镇定处之,神色自若地为弟子讲诵《诗》《礼》。再如“陈蔡被围”的情节,写孔子与弟子于陈蔡交界空村中被困七日,众弟子断粮挨饿,有人不禁对老师产生了怀疑。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孔子虽然面容憔悴,却用琴声传递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坚强心境,并经受住了苦难现实的考验。
一路之上,即使被世人误解或嘲弄,孔子始终坚守“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坚持向自己的学生传道。影片写子路问津,招致了农人的嘲弄,还有人劝他隐居算了。面对这种情形,孔子仅是淡然一笑而过。尤其是当孔子与众弟子失散又重聚时,弟子复述他人眼中的孔子,称“东边有个外乡人,其额像尧帝,其肩像子产,神气像大人物,却狼狈得像丧家之犬”。孔子闻听“丧家之犬”之语,开怀大笑,认可了这一说法。虽然时人认为孔子的道行不通,但孔子依然坚持向学生传授君子的必修课“诗书礼乐”,传播“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以忠孝为本,可以使人道和谐、百业兴旺”等治国理念。
总之,影片以散文式的结构展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困顿窘迫,一路遭遇饥寒交迫、战乱逃难以及爱徒死亡,但他一直坚持传道,慷慨悲歌,既让我们敬畏和叹服,又让我们感受到孔子赋予“丧家狗”这一称号的精神内核。
三、孔子形象魅力之三——为师为父的仁君子情怀
虽然影片重点凸显孔子的政治理想,但也不忘展示了孔子为师为父的仁君子情怀。从片头弟子净手听孔子的谆谆教导,到结尾皓首穷经作《春秋》,始终穿插着孔子和众弟子在一起的生活场景。尤其是周游列国期间,师生之间患难与共的深厚情感,可谓催人泪下。孔子众弟子尤其是漆思弓、颜回、子路、冉求等人的所作所为,既让我们感受到孔子对弟子言传身教的影响和领悟到孔子精神的伟大,又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孔子为师为父的仁君子情怀。
漆思弓是影片中虚构的孔子弟子。此人原本是季平子生前爱奴,因抗拒殉葬仓皇出逃,后遭追捕断臂,被孔子收纳为徒,一直随孔子周游列国,后来又随冉求回鲁国迎战齐军。因为他,孔子在朝堂之上雄辩群臣,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力主废除人殉陋制,使得鲁君最终废除了人殉陋制。
颜回外表文弱却意志坚定。颜回之死是影片中最牵动人心的一幕。为了抢救孔子的著述,他反复潜入水中抓取竹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缓不过来了,可是孔子依旧抱着颜回尸体不肯放手,其场面令人震撼。
子路孔武有力,一路伴随孔子左右,为老师保驾护航。后来,为了实现老师的政治理想,子路出仕卫国。子路之死则是影片中最悲壮的一幕。卫国动乱,子路为保护幼小的卫君,浴血奋战,在生命垂危之际,扶冠就义,声言:“我的夫子有教,君子就是死,冠帽也要戴得堂堂正正!”
冉求在陪伴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召回鲁国做官,并在齐鲁大战中率领鲁国军队取得胜利。交战时,冉求展示了非凡的射箭和驾车功力。战后,当季康子问他军旅的本领是学来的还是天生就会的,冉求回答:“学之于孔子”。他不求任何赏赐,只是一再地殷殷恳求能让自己的老师回国。在冉求的努力下,68岁的孔子最终回到了鲁国。
本片的不足之处,就是对“子见南子”事件的处理。“子见南子”是事实,然因史载简单,为后人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然影片将南子想象成孔子的知己,甚至让她死时脑海中依然浮现孔子的影像,实在是一大败笔。尤其是南子所言:“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样的设置,让爱师如命的颜回、子路、冉有等众弟子情何以堪?孔门号称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难道真的就找不出一个懂得孔子之人么?
总之,电影《孔子》以非常严谨的创作态度展示了孔子推行礼乐仁和的大同世界的艰难历程,褪去了附加在孔子身上的“圣人”光环,将其还原为“人”,表现了孔子终其一生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高尚人格,塑造了一个人性的、鲜活而傲岸的孔子形象。恰如导演胡玫所言:“我们都听过孔子这个名字,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的事迹。也许我们也在背‘四书五经’,但不一定真正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电影是一种先进而又行之有效的传播手段,我想通过它,让孔子走出《春秋》和《史记》,走进现代人的视野。这也是我拍摄电影《孔子》的初衷。”确实如此,影片不仅多方位地再现孔子形象的魅力,还让我们看到孔子的仁和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


孔子《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上一篇:我记得你 电影

下一篇:杨凌传电视剧全集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