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译文:
昨夜雨疏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知否》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今天我们来讲的这部电视剧叫做《知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它讲述的是主角是明兰与顾廷烨之间的故事。那么明兰小的时候,经历丧母之痛,经过祖母抚养长大,成为一个亭亭玉立。花朵一般的姑娘,在逆境中忍辱负重,可以说是明兰在当时是一个自立自强,经历艰难,才会有如此的成长。那么,作为她的丈夫顾廷烨呢?他也帮过明兰,他见过明兰,软糯外表下的聪睿。也知道明兰刚强的性格中有脆弱的孤单,所以早已对明兰倾心,就我们今天来讲的《知否》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究竟是什么含义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其实,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是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叫做《如梦令》里面是的诗句,叫做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叫做。你可知道?你可知道,在这个时期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那么这句话是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那我们都知道,在看过电视剧的时候,无论是电视剧里面谁结婚,都是男的是穿红衣,女的穿绿衣,这也真正恰巧印证了绿肥红瘦这一句话,就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在那个时候就暗示女性的地位是比男性的地位要强的。所以的话,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寓意吧。这个朝代他是非常重视男女之别的区别呢。红男绿一,红色代表男人,绿色代表女人。那么无论是做什么大的事情,或者在出嫁的时候。女人就会穿上绿色的衣服来彰显自己尊贵的地位,由此而可以解释。绿肥红瘦这句话在电视剧里面也是有所体现。对于这样的解释,你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这句耳目能详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意思是: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出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注释】:疏:指稀疏。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赏析】: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 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孰料, “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 “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什么意思?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绿叶繁盛,红花凋谢才是”。该句诗词出自清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此词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之情,也借由流露出些许内心的苦闷之意。其中,“绿肥红瘦”是全词的精绝之笔。“绿”代表叶,“红”代表花,是叶和花两种颜色的对比;“肥”指雨后叶子的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花朵的凋谢稀疏,是两种状态的鲜明对比。平常四字经过巧妙搭配,让人心生无限联想,画面生动形象。词句具体赏析前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词人知道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侍女对女主人婉转的心事毫无觉察,回答海棠花还是那样。而后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叙述口吻看,既像是在询问侍女,也像是自言自语。对白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应是”一词更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含有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语意深重。整首诗词曲折委婉,富有层次。从惜花痛饮,知花谢“试问”卷帘人,到再次反问确信,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将惜花爱花表达得摇曳生情。
知否绿肥红瘦暗指什么?
“绿肥红瘦”暗指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绿”形容的是海棠叶;“红”形容的是海棠花。“绿肥红瘦”,是指草木绿叶茂盛而花朵却萎凋稀少,这是形容暮春景色。出自宋·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翻译为: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创作背景这首作品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