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要讲了什么?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概内容:电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要讲了通过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故事,展开了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一个家宅的兴荣,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奋斗传奇。盛家六姑娘明兰从小聪颖貌美,却遭遇嫡母不慈,姐妹难缠,父亲不重视,生母被害去世的困境。她藏起聪慧,掩埋锋芒,忍辱负重逆境成长,在万般打压之下依然自立自强,终历尽艰难为母报仇。在这一过程中,明兰结识了宁远侯府二公子顾廷烨。顾廷烨帮过明兰,也刻薄过明兰,他见过明兰软弱表皮下的聪慧锐利,也见过她刚强性格中的脆弱孤单,对她早已倾心。朝廷风云变幻,在顾廷烨的拥戴下,赵家旁支宗室子弟被立为太子。齐衡,齐公府的二公子,京城中有名的贵公子,英俊不凡,学识出众,但是和盛明兰终因家族权势之争而错过,抱憾而终。当明兰逐渐走上家族中心位置的同时,顾廷烨也经历了家门的变故颠沛流离,最终幡然醒悟从军而去,而能支持自己的信念就是有明兰的等待。后来,朝廷动荡不安,顾廷烨拿着勤王诏书,大破反贼,而后拥立新帝,成为新朝第一功臣。此时,齐衡早已死去,顾廷烨不再隐藏自己的爱心,施巧计迎娶明兰为妻。明兰婚后管家业、整侯府、铲奸佞、除宵小,夫妻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最终明兰与丈夫一同协助明君巩固政权,二人也收获了美满的人生。扩展资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片名简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南宋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是嫡庶之别。“红”代表着正室,嫡子嫡女,就是剧中的华兰、如兰和长柏,“绿”则代表着庶子庶女,非正室所生,就是侧室生的子女,就如剧中的墨兰明兰和长枫。所谓的绿肥红瘦就是说庶女明兰聪明贤惠所嫁侯爷家,成就辉煌,超过了嫡女华兰如兰,就像李清照的如梦令所说的红花凋零后绿叶越来越茂盛,寓意着能经受住风雨雷电的考验打击,而茁壮成长。宋朝时期大户人家的家长里短。宋朝的男女成婚有个习俗就是红男绿女,男着红装,而女孩子着绿装,也呼应了绿肥红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小说名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根据关心则乱同名小说改编,小说出版书名《庶女·明兰传》,简称明兰传小说。盛明兰:女主角,从事法律记事文书工作的姚依依,因泥石流丧生穿越到古代成为盛府六小姐——卫姨娘与盛紘的庶出女儿盛明兰。盛明兰从小聪颖貌美,却遭遇嫡母不慈、生母被害去世的窘状,身为家中最不受宠爱的女儿,自幼所处父亲不重视,姐妹欺压难缠的困境,不仅生存艰难,深宅之中更处处深藏意想不到的危机。所幸明兰知命却不受命运摆弄,在万般打压之下几次三番泥船渡河依然自强自立,如履薄冰筹谋多年忍辱负重逆境成长,终历尽艰难为母报仇。曾被盛老太太安排与其手帕交嫡孙贺弘文议亲却无疾而终,结识嫡兄同窗齐衡因地位悬殊攸关性命而未能结成连理,被纨绔子弟顾廷烨施计代盛如兰嫁入宁远侯府,在其承袭爵位后受封正一品诰命夫人,管家业整内务、铲奸佞除宵小。盛明兰凭借自己的聪慧隐忍与祖母的栽培点拨,从在家中备受冷落欺凌,到成为影响着家族兴荣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一路完成从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前进励志人生之路。余生未困于闺阁之中,踏遍祖国山水。顾家人物简介:大房:顾偃开(老侯爷,卒),大秦氏(嫡妻,生子顾廷煜,卒),白氏(续弦,生子顾廷烨,卒),小秦氏(填房,生子顾廷炜、生女顾廷灿,卒),邱氏(侍妾,生女顾廷烟)。顾廷煜(大侯爷,卒),迎娶邵素芯(嫡妻,生女娴姐儿),任露娘(侍妾)。顾廷烨(二侯爷),迎娶曼娘(外室,生女蓉姐儿、儿子顾士昌卒),余嫣红(嫡妻,卒),秋娘(通房丫鬟),巩红绡(侍妾,被休),盛明兰(续弦,生四子顾士团顾士圆等)。顾廷炜(卒),朱氏(嫡妻,生子顾士贤卒、生女卒),欣儿(通房丫鬟)。顾廷灿,韩诚(原配)。四房:四老太爷(瘫痪),嫡妻(生子顾廷煊,卒),四老太太(续弦,生女顾廷荧),刘氏(侍妾,生子顾廷炳、生女顾廷炆)。五房:五老太爷,五老太太(嫡妻,生子顾廷炀卒、顾廷狄),姨娘(侍妾,生女顾廷灵)。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出处是?
“知否,知否”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诗原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宋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注释疏:指稀疏。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赏析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哪里?
出自南宋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词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浓睡"时如何知屋外"风雨"?)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读者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皆非虚誉。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评价非常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