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院校
专业
学位
1983年9月至1986年8月新民高中1986年9月至1990年8月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1990年9月至1993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硕士1997年7月至2001年6月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科学系博士工作经历1993年9月至1997年6月任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师。
2001年7月至2001年8月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2001年9月至2004年8月担任哈佛大学天文系钱德拉塞卡博士后研究员。
2004年9月至2008年8月担任马普天体物理研究所高级博士后研究员。
2008年9月至今担任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和天文学系教授。[1]
社会活动1993年7月至今中国引力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会员。
1998年4月至2004年8月美国物理学会会员。
2000年7月至2004年8月美国天文学会会员。
2006年6月至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会员。
2007年4月至今美国航天局Constellation-X项目科学工作组成员。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主要贡献
从事天体物理方面的研究,做出很多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工作,已经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
在以下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
(1)广义相对论:推翻了霍金的时序保护猜想,证明了物理规律允许闭合类时曲线的存在和制造时间机器在原则上是可行的。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Gott教授一起提出了一个新的宇宙起源模型,在这个模型里时间没有起点,这解决了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时间起源问题。
(2)引力透镜和暗物质:提出计算宇宙中引力透镜的模型,发现透镜的效应敏感地依赖于暗物质的小尺度结构。
(3)黑洞和吸积盘:发现链接黑洞和吸积盘的磁场可以在黑洞和吸积盘之间传递能量和角动量,从而提供了从黑洞中提取能量的新模型。
(4)X-射线双星和黑洞:发展了一个精密测量黑洞的自旋的方法,与合作者测量了四个X-射线双星系统中的黑洞自旋参数。
(5)伽马射线暴:发现一个伽马暴和超新星的定量关系,和普林斯顿大学的Paczynski教授一起提出双中子星合并的Li-Paczynski模型。
获得荣誉时间
奖项全称
2001年至2004年钱德拉塞卡X-射线天文台(美国航天局资助)钱德拉塞卡博士后奖学金200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洛德·道兹(Harold W. Dodds)奖学金1997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Merit Fellowship)1995年北京师范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奖励1994年中国引力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论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