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小区研究史的简要回顾早在五十年代初,病理学家和放射学家就已经发现,在胃粘膜表面,除基本纵行走行的粘膜皱襞外,尚有纵横交错的胃小沟将其分隔为直径约1-5毫米鹅卵石样的细微结构,即胃小区或胃黏膜表面被许多纵横交错的微细浅沟分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区;直径为数毫米。用实体行显微镜观察时,每个胃小区还有许多小窝,称胃小凹。是胃腺的开口处。用放大镜观察,不同的胃黏膜病变,胃小区的外形可发生不同的变化。
在X线胃双重造影片上呈微小的酷似橘皮表面的小颗粒,胃窦部更易显示,这一正常表现对发现胃的表浅细小病变有重要价值。胃小区在五十年代标准组织学教科书中已有描述,大约五十年代中期,W.指出,细心的检查加上合适的钡剂和不同程度的压迫,胃小区可以通过X线摄影显示出来。由于双对比造影技术到七十年代才在临床上普及应用,因此胃小区的X线研究工作是从离体标本研究开始的。
为了提高胃癌临床X线诊断的水平,我们把离体新鲜胃标本中的胃小区形态与病理组织学的改变进行了对照研究,认为胃小区形态改变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有比较肯定的价值;胃小区大小与形态的改变对于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也有一定的意义。
胃小区这一概念在1937年组织学中就有描述,近二十多年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报导。特别是胃肠双对比造影的开展,使胃粘膜的微细结构一胃小区和胃小沟得以显示,为X线诊断胃部疾患提出了新课题,1966年,白壁氏确定了双对比造影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胃双对比造影所提供的X线征象比单对比检查多而细致,尤其是能显示胃粘膜微细结构——胃小区和胃小沟。这样使X线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达到发现毫米直径大小隆起和凹陷结构的能力,因此有条件能正确的反映胃粘膜微细结构的正常解剖。
胃小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为基础的一系列慢性炎症过程。可表现为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全层变薄,或表现为上皮、腺体、黏膜肌及淋巴滤泡的代偿性增生使黏膜变厚。通过x线双对比造影、解剖镜及病理组织学的对照研究,观察不同形态胃小区和胃小沟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改变,以确定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