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游戏影评
影片拥有一个让所有电影人看了都为之心动的绝好题材。阿兰·图灵的传奇人生,以及这个人物本身所具有的诸多特质,都天然地构成了一部好戏所应有的诸多因素。阿兰·图灵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图灵机的发明人,被誉为AI(人工智能)之父及计算机之父。他最早发明的能进行逻辑运算的计算机帮助盟军破解了德国人的英格玛密码机,为盟军取得二战胜利功不可没。当然,他还是个著名的同性恋,因为不容于社会被强行化学阉割。后又因为吃了浸有氰化物的苹果中毒身亡。据说乔布斯苹果公司的灵感便来源于此。 就阿兰·图灵的故事而言,首先他是个天才的科学家,计算机学科的奠基人,仅此一点就已经是一部相当有料的传记故事了,再加上他另一个著名的同性恋身份,被当时的世俗社会所不容所糟受的迫害更为他的悲剧故事锦上添花。更重要的,他还破解了二战时德国的英格玛密码机,为英国的军情六处工作过……科学天才、著名同性恋、神秘间谍,诸多身份让阿兰·图灵的故事充满了悲情和悬念。难怪在2011年好莱坞评选的未拍摄的最优秀剧本中,本片剧本排名第一。 只可惜《美丽心灵》珠玉在前,又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纵使阿兰·图灵的故事再精彩,要取得《美丽心灵》当年的成就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两个故事确有很多类同之处,两部影片都是关于天才数学家的故事,而且都患有身体或精神上的“疾病”,约翰·纳什有妄想症,阿兰·图灵是个同性恋;纳什妄想自己一直为军方破译密码,而图灵确实在为军方破译密码;纳什和图灵都在很年轻时就完成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科学成就,而他们的成就又都在很晚才受到人们的重视且发扬光大。将两部影片相对照,《美丽心灵》着重演绎了纳什的妄想症故事,由此为一部普通的传记影片增加了诸多悬疑成份,你可以说影片的悬疑气质多多少少遮盖了影片作为传记电影的严肃性,但不可否认,影片在忠于真实故事的情况下确实将纳什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我们甚至忽略了纳什患病的痛苦以至于沉浸于影片所营造的解谜氛围中。虽然图灵的故事在悬疑性上比纳什的故事不知强出多少倍,但在影片的整体观感上,《模仿游戏》的悬疑精彩程度并不比《美丽心灵》强,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导演对于故事的掌控能力的问题,莫腾·泰杜姆在玩弄剧情上的功夫是无法与朗·霍华德相抗衡的。但并不能说《模仿游戏》的可看性就弱于《美丽心灵》,前者更具有英国片的稳重特质,不夸张,不卖弄,让悬念暗流涌动,完全不似好莱坞的浮夸气质。 虽然图灵的真实故事远远比纳什的精彩,但我们仍可看到导演在剧情方面的力不从心。影片虚构了一个酒吧的场景,让图灵在未婚妻闺蜜的身上找到了破解英格玛密码的灵感,这个桥断跟《美丽心灵》中纳什从美女身上获得纳什均衡的灵感如出一辙。不管是否抄袭,不知有意无意,前者珠玉在前,导演都应该避免相似桥断的产生,而这种生涩的模仿并不能成为“模仿游戏”的戒口。 再者,影片基于史实拍摄,但导演为了增加戏剧性却作出了很多有违史实的情节设置。在当时的布莱切利园,各部门完全分开,当时的苏联间谍确实存在,但跟图灵并不属于一个部门,图灵压根儿可能都没见过这个苏联间谍,更谈不上如影片所讲,图灵跟苏联间谍作了一个交易,图灵帮助隐瞒同事的间谍身份,而同事则隐瞒他的同性恋身份。可以说,这个无中生有的虚构情节是导演所强加于影片,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影片的悬疑程度。但另一方面却对阿兰·图灵本人造成了一定的曲解,甚至可以说是人身污辱。因为真实的图灵是一个极其勇敢又勇于担当的人,他并没有特意掩饰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在1950年代因性侵向问题受审时,他明知自己将要受刑,却在所写的陈诉材料中对于性细节露骨而直接。对于同性恋身份,真实的图灵并不似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样软弱,更何况隐瞒苏联间谍的事实等同于叛国罪,现实中的图灵真有那么胆小吗?影片在某种程度上对图灵是一种污蔑。而更可笑的是,影片中的图灵团队居然在破解密码之余居然代替军方处理德军密电,一群科学家居然可以决定哪条密电可以上报,哪条不报,甚至跟军情六处一起代替军方作出战略布局。更可笑的是军情六处的长官居然对图灵说“你终于成了我一直期待的那个人”硬生生地将一个科学天才演绎成了007。稍有常识的人也会知道这段有违史实了。 电影对史实的合理演绎是可以的,但影片有些地方确实显得夸张了些。导演为了增加影片的戏剧冲突而对史实的歪曲为影片减分不少。不过也有些相当出彩的虚构情节,比如将图灵的计算机命名为“克里斯托弗”由此勾连出图灵对初恋男友的思念。 无论如何,在成片上看起来,影片都是上成之作,尤其突出的是影片齐头并进的三条故事线,互为应照避免了单线叙事的乏味也为我们较为完整地演绎了图灵的一生。再就是影片的表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图灵,既天才霸道,又呆萌可怜,较快的语速加上略微口吃的毛病将图灵的性格描画得丝丝入扣。 能获得这么多奥斯卡提名,相信《模仿游戏》这部电影一定很精彩! 电影《模仿游戏》相关推荐:
模仿游戏的影片评价
《模仿游戏》是一部传记电影,应围绕作品的历史背景、真实性等方面评价。例评:1、伦敦国际电影节主席克莱尔·斯图尔特评《模仿游戏》真实地再现了艾伦·图灵,表现了他对英国历史的贡献和短暂的一生。无论是图灵的人物视角、心理活动及生活经历,还是图灵对英国历史和当代社会的持久影响力,《模仿游戏》都正确地塑造出了这两个方面的人物形象。2、腾讯网评不论是道德、性向还是社会,影片所呈现出的这一系列密码都有些波澜不惊,好在“缺爷”极为精彩的表演能让人在字幕出现后仍久久不能忘怀。扩展资料:剧情:影片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传记《艾伦·图灵传》,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故事主要聚焦于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经历。二战期间,盟军苦于德国的密码系统“英格玛”无法破译,政府召集了一批数学家、逻辑学家进行秘密破解工作,艾伦·图灵(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就是其中之一。破解计划刚开始,图灵遭到了以休·亚历山大(马修·古迪饰)为首的组员和领导的排斥,幸而军情六局局长斯图尔特·孟席斯(马克·斯特朗饰)帮助他立项研究破译密码的机器,而图灵则变成了负责人,并招收了新的成员琼·克拉克(凯拉·奈特莉饰)开始艰难的工作。琼很快就迷上了图灵,由于她的帮助所有组员空前的团结,并于两年后成功破解了德军密码。
简答题 电影寓言的涵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问题片的代表作之一;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纪末的现代启示录;一幕以死亡为主题的黑色喜剧;一部具有社会警示作用的电影,兼具强烈的世纪末情绪和浓厚的无政府主义色彩。《搏击俱乐部》隐喻了社会边缘青年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当搏击结束时,什么也没有解决,不过一切都无所谓,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感到自己被拯救。”电影中的人物就是在这种痛苦和接近死亡的状态中寻找自己的存在目的。杰克最初混进的是一个睾丸癌幸存者组成的帮助会。这也许并非巧合,而是暗示了在一种空虚的被阉割过的消费主义文化中人的恐惧。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现状,是一种癌症,是现代生活中的癌症。面对现实时的虚弱感是致命的,对生命的空虚感是一种普遍的虚无,其中蕴藏着深深的绝望。虚无使人痛苦,使人希望借各种方式找回存在的真实感。于是搏击俱乐部的成员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的哲学就是:如果不能结束或缓解这种痛苦,那就让它来得更猛烈、更极端、更直接一些,将精神上的痛苦转为肉体上的直接痛苦,将痛苦承受的中心由大脑和精神转移向肉体。在搏击俱乐部的初期阶段,暴力还不是毁灭性的力量,如果说它毁灭了什么的话,就是在打斗的时候毁灭了每个人那种虚无缥缈的不真实感,毁灭了虚无带来的痛苦,代之以肉体痛苦的快感。这些博击俱乐部的成员们此时有些像集体修炼的苦行僧,通过一次次肉体的痛苦修行,使他们对肉体痛苦的信仰更加坚定。搏击俱乐部更像一个医院,而暴力是药,搏击是精神疗法。更确切地说,暴力是兴奋剂,它与吸毒的作用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用幻觉和模拟的体验使人逃避现实。这种相互分享并且上了瘾的暴力,终将蜕变扭曲。上瘾就意味着被自己之外的东西、被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所控制,成为它们的奴隶,就意味着生活的自主权被阉割。现代人的精神悲剧就是,当他们自我搏斗、脱离了一种精神上的奴役的时候,不知不觉又进入了另一种奴役;他们期待一种精神毒品使他们脱离自身的麻痹,不幸的是,这种精神毒品使他们更加麻痹了。当泰勒的理想慢慢成为现实,整个世界都在宣泄,都在革命。可是在人们找寻自然本色的过程中,随着欲望的不断成长,搏击俱乐部成了不可思议的暴力组织并且走向了不可遏制的深渊。当人的暴力本能和欲望本能被唤醒的时候,没有什么能阻止这个精神怪兽。搏击俱乐部本身是对暴力本能的歌颂,也是对暴力本能的诅咒,因而这场所谓的“革命”最终也只能以妥协告终,毁灭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