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海军最大的舰艇是多少排水量?
水面舰艇最大的是苏湖级护卫舰,潜艇最大的是R级潜艇。
朝鲜海军共拥有各型舰艇660多艘,舰艇的国产化水平较高,约四分之三以上为本国自产和仿造。因其重点放在突袭兵力的配置上,故绝大部分为中型以下舰艇,其中直接用于作战的舰艇有:3艘护卫舰、5艘轻型护卫舰、26艘大型潜艇、26艘小型潜艇、36艘微型潜艇、38艘导弹快艇、125艘鱼雷快艇、43艘大型巡逻艇、122艘炮艇、100多艘小型巡逻艇以及260多艘登陆艇。
一、护卫舰:罗津级导弹护卫舰、苏湖级导弹护卫舰
1.罗津级导弹护卫舰:
罗津级护卫舰采用平直甲板船型。舰艏尖瘦艏舷弧明显。舰体中部较为方正。舰艉为方艉有利于双桨的布置。上层建筑较为简单一段较长的甲板室位于舰体中部。舰桥位于甲板室偏前部。 舰桥后甲板室上布置有2座网格桅,每个桅杆后布置有1座烟囱。从整体舰形看,“罗津”级护卫舰保留了前苏联50年代一些舰艇的风格,据称是仿前苏联“科拉”级护卫舰建造的。
2门100毫米炮位于甲板室前后方的甲板上,2座57毫米炮位于甲板室前后端。2座舰对舰导弹发射装置固定布置在舰体中后部两舷侧。舰艏布置有2座反潜深弹发射装置舰艉布置有2个深水炸弹投放架。
排水量:满载排水量1500吨
主尺度:舰长102米,宽10米,吃水2.7米。
动力装置:“罗津”级主机为2台柴油机,功率15000马力,双轴推进。
航速:最高航速24节
续航力:续航力4000海里/13节
编制:180名
2.苏湖级导弹护卫舰:
苏湖级护卫舰作为朝鲜80年代设计生产的护卫舰,是朝鲜海军迄今为止最新生产的,也是性能最先进的一型中型水面舰艇.由于种种因素,该级护卫舰仅仅建造一艘,并且外界关于苏湖级的资料甚少。
苏湖级护卫舰排水量为1640吨.,动力为有2台1500马力柴油机,最高速度较慢、只有23节.,乘员189人(其中军官17人),配备4枚中国制造的"上游1型"(CSS-N-1)反舰导弹,射程约50千米,速度0.85至0.9马赫,主炮为1门100毫米舰炮,其它武器包括37毫米,30毫米,25毫米机关炮各4门。有资料称,舰载雷达系统都是中国制造的。
二、潜艇:潜艇共有两型26艘,其中W型4艘,R型潜艇为22艘。
1.W级潜艇:
1960年从苏联购入4艘W级潜艇,该型艇已经老旧,主要作练习用。
W级潜艇(原型苏联代号:613型,北约代号:Whiskey class)是苏联在二战之后生产的第一种潜艇。该型潜艇制造技术出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全世界建造出来的W级潜艇总数达到了236艘,成为二战之后,全世界建造数量最多的潜艇级别。
排水量: 1050吨(水上),1342吨(水下)
主尺度:长74.7米,宽7.3米。吃水4.3米
主 机:4000马力
航 速:18节(水上),13节(水下)
潜 深:200米
编 制:53人
鱼 雷:6具533毫米发射管(艇首4具,艇尾2具), 12条
水 雷:22枚
火 炮:25毫米双管火炮2门
2.R级潜艇
其中7艘于1973-1975年间从中国引进,余下为1975-1982年间自行组装。R级潜艇配备在黄海,1985年在日本海沉没的就是R型艇。
R级(罗密欧级)是前苏联613型的改进型,前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由中国进行仿制的,国内称为033型。曾一度是中国的主力潜艇,向朝鲜输出过。
排水量:1475吨/1830吨(水面/水下)
长:76.6 m
宽:6.7 m
吃水:5.2m
航速:15节(水面)
12节(水下)
武器:8具533mm鱼雷发射管,也可携带水雷28枚
潜深:300米
续航力:水上9000公里/9节
动力:两台37-D柴油机,双轴
清末打仗,清政府为什么老是规定不开第一枪?
近代以来的国际形势下,国与国之间经常要面临战略博弈,而博弈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战略威慑与战略恫吓,说白了就是吓唬对方。如果公开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等于明明白白告诉对方只要你不先“动手”我是不会“动手”的。事先标明红线是有避免误判的作用,但同时也亮出来了底线,被对方抓住这一点那只要他不先动手,怎么欺负你都成了。马尾港事变1883年,法国侵略大清的藩属国越南进而引发了中法战争。1884年7月,法国舰队进入福州马尾港停靠,由于当时两国尚未公开宣战,根据中法之间的不平等条约,法国舰队有权巡视通商口岸,因此停靠港内的福建水师没有任何动作,默认法国军舰进入马尾港,造成了事实上已处于交战状态的两国舰队“和平地”共同停靠在同一港口内的奇葩局面。在这期间内福建水师坐视法国舰队测量水文刺探军情,8月22日下午1:50,法国舰队突袭福建水师,中法马江战役爆发,半个小时内大清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那时候的福建水师军舰虽然还是没法跟法国军舰比,但是已经比鸦片战争时候的那种破船好多了,虽然还是木质军舰但已经是蒸汽动力了。这种情况下虽然战败是正常的,但是败得这么惨就不正常了。会出现这种奇葩局面的原因就是清政府一直寄希望于避免战争,因此即便法国军舰已经全副武装开进马尾港,清政府仍然下令“不可衅自我开”(说白了就是绝不先动手),如果贸然开战虽胜亦罪,拱手将海战主动权让给了法军。甲午海战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之乱,清王朝以宗主国身份派兵进入朝鲜代为平叛,日本随即依据日清间的条约派兵入朝,清日双方陈兵朝鲜半岛战争一触即发。此时北洋水师奉命护送陆军登陆朝鲜,行前得到的又是那种类似“不开第一枪”的命令,李鸿章说“如倭先开炮,我不得不应,祈相机酌办。”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回复“船少力单,如彼先开炮,必致吃亏”。1894年7月25日,北洋水师“济远”、“广乙”两舰在丰岛海域遭遇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北洋水师确实贯彻了“不开第一炮”的命令,希望避免战争。随后日本不宣而战,先行向济远舰开炮,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虽然说清朝,但我们加一个不开第一枪影响比较大的战争便是九一八,直接丢了东三省。“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人一万大军一周之内控制辽吉,四个月控制东三省。张学良驻扎关外的东北军19万人一枪不发,放弃抵抗,全部进入关内。究其原因便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准抵抗,现在有很多回忆录,包括张学良自己的回忆录都有提及蒋对其的禁令。比如张学良机要秘书的郭维城就回忆:“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将军在北平,一夜之间十几次电南京蒋介石请示,南京方面却若无其事地十几次复电不准抵抗,把枪架起来,把仓库锁起来,一律点交日军。美国近代以来先发制人战略,以此理解近代中国为何不愿先发制人美国历来坚持韦伯斯特关于先发制人的立场以及《联合国宪章》第51款有关自卫条件的限制派解释。美国历来依赖遏制政策,通常等敌人首先攻击后才进行战争。这是切实可行的,因为至少在核时代以前,美国能够在承受一次袭击后仍能打赢。保持其道义优势对赢得国内支持和国际支援都至关重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潜在核对手的出现,先发制人打击引起更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成为了克制的主要原因。最后,先发制人的限制派观点人士都避免树立允许其他国家通过宣称有权先发制人而发动战争的先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都担心引发更大规模的升级,也都想避免被贴上侵略者标签,这两点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因素。最终,美国的行动被称为“隔离”而非封锁,旨在避免封锁成为导致战争的借口。以此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要想先发制人你首先要有足够的势力一举将敌人击溃,防止他的二次组织进犯。显然清末不具备,其次先发制人在道义上不利于国内支持和国际支援。再有便是清末中国周围强国虎视眈眈,压下葫芦浮起瓢,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去击溃一个外敌,因为就这点家底,还要布置在这么长的国境线上,钱给了海军陆军就没了,给陆军海防怎么办?再有一点便是清朝内部朝廷的腐败无能与防汉大于防川的心理加剧了国家的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