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密度

时间:2023-06-12 07:36:46编辑:优化君
定义

雪密度是单位体积积雪的重量(g/cm),其与雪深(cm)的乘积为雪压。另外,雪密度也指单位雪盖体积中干雪、融化水和水汽质量之和。因此,雪密度可由雪压和雪深的商获得。

雪密度是一基本物理参量,研究雪密度对积雪区域水量平衡研究、融雪径流模拟、雪崩预报和建筑物雪荷载计算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了解雪密度的时空分布有助于研究雪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其合理的利用。在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和湿度、气候环境变化等研究过程中,雪密度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参数;另外在许多实际工程和农业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雪密度也是一项必要的参数,如判断当地道路可以通行的程度,决定冬季道路的建设,以及确定建筑屋顶因雪而增加的荷重,测定雪内的含水量,研究积雪对农作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等。[1]

测量方法

目前较常用的测量雪密度的方法有称重法和融化雪水量侧体积两种。积雪层作为高度非线性动力系统,影响其变化的要素很多,相互关系复杂。积雪密度自身的变化也较复杂,很难用简单的线性方程来描述和观测现象来表达。但由于积雪密度的重要性,又需要清楚其变化过程,探讨其变化的内在原因。因此,利用目前国际通用积雪观测仪,通过观测和分析,为积雪预测和模型参数化以及积雪利用提供基础研究资料和方法。

空间分布

我国纬度跨越40多度,海拔从东到西呈阶梯状分布,而且东南部靠海,西北部远离海洋。所以,不同地区进入雪季的时间不同,积雪特性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显著差异。我国进入季节性积雪是从10月份开始,截止到翌年4月结束。

从总体上看,全国雪密度月最高值从10月开始到1月一直南移,从1月到4月不断北移,较湿润的东部地区、沿海地区虽然降雪稀少,但是只要有雪存在其雪密度都相对较高,该地区空气湿度大,而且降水多。因此,雪中含水量大导致雪密度增大。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西北新疆北部地区雪深最大,雪密度也相对较高。

研究发现,我国的雪密度分布不均匀,存在3个密度最高值区:大小兴安岭、天山和雨水丰富的江南地区。

雪密度

雪密度

影响因素

通过对雪深、降水、气温、风速等气候因子和雪密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受这些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从整体上,东北和西北雪深对雪密度的贡献最大,风速对雪密度基本没有影响。但在较小尺度上,雪密度还可能受其他气候因素的影响,如风速、吹雪日数、海拔等,还有下垫面的植被类型,空气湿度等。

上一篇:四次元空间

下一篇:西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