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镜头语言知识
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 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也就是一般所讲的'镜头语言。 而大部份的入门者还是在婴儿'学讲话的阶段',所以无法透过'言语'很清楚的表达他想说的话, 甚至于颠三倒四语焉不详,更甚至语无伦次令人摸不着头绪。所以你只要把'镜头语言'搞懂, 你就能'言之有物,畅所欲言',三言两语的把你要表达的事情说得凊凊楚楚,不再让人有不知所云的感觉。以上用'语言'当做比喻,来说明摄影就像在讲话,用词美不美倒是其次,要让人听得懂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要透过镜头来表达一件事件,让别人很轻易的就可看出你的影片到底在表达什么, 例如你拍摄一个中正纪念堂的大门,大家只要一看到这画面马上就可以了解, 而有的人就是怕你没印象,左边拍一次右边再拍一次,这就好像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老先生, 一直在你耳边一直重覆着同样一件事,你说烦不烦? 还有许多人在拍摄静物时,如花朵、器皿、图画等,画面虽美但不很生动的主题,镜头却停滞很久, 这就好像明明三言两语可表达清楚的事情,却用了长篇大论来说明,当然你会没有耐心再听下去。 同样的在影像的世界里,虽然和平常讲话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 所以你在拍摄时把它幻想成你在说故事,如此一来就不会脑袋空空,不知道要拍些什么画面及内容。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
电影镜头语言
镜头就是用镜头像语言一样去表达我们的意思。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也就是一般所讲的“镜头语言”样的在影像的世界里,虽然和平常讲话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所以说镜头语言没有规律可言,只要用镜头表达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种镜头方式,都可称为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景别:
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扳机等。
二、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如轨道或摇臂,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像。 降:下降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反打:指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
淡入:又称渐显。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 “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它是通过分割画面,表现人物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由于划:又称“划入划出”。它不同于化、叠,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如用“圆”的方式又称“圈入圈出”;“帘”又称“帘入帘出”,即像卷帘子一样,使镜头内容发生变化。 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 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通常,电影、电视画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以定格结束,由动变静。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一般表现新与旧、穷与富、喜与悲、今与昔的强烈对比。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装配、剪切之意,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它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前者主要以展现事件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称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属此类。“表现蒙太奇”则是为加强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通过“不相关”镜头的相连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而产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也是摄制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四、其他名词:
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中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部分。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间的部位。 前景、中景、后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于层次感、纵深感。有些画面的层次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如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许多画面构图,可达七八个层次。 内景:也称“棚内景”。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较大的摄影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为8米以上。棚内四周有为绘制背景用的天片,装有各种照明设施、音响条件,以及隔音、通风、调节气温、排水等设备。棚内可搭建供拍摄的各种室内外布景。 造型语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 宽银幕电影: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象。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使放映画面高宽比由普通银幕电影的1:1.33,变成 1:1.66至1:1.85,故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 遮幅宽银幕电影: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面宽度,能得到与变形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的方法较为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 (2)声画对立。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编辑本段景和镜头的基本含义
“景”就是指银幕和屏幕上的单个画面图象,是一种瞬间的空间呈现.不同的画面叫“景别”,景和景别都是一个空间概念,而“镜头”头则不同,它主要是一个时间概念.一个镜头就是摄影机或摄象机从开始到停止所拍下的全部影象。所以,一个镜头可以是一个景,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景。
编辑本段镜头的形态以及景别的拍摄
一个镜头,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写,也可以由特写拉成近景;中景;全景乃至远景景别是由视距来确定和划分的,所谓视距,是指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在一个镜头内,或者说一个电影句子内,就应包括经过严格选择的各种不同的景。因此,便有了各种景别 任何一部影片都要使用各种景别,概括的说,可分五大类即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其中还分为大全景;大特写。每一单个镜头镜头的形态有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景别,远景
(1)景别,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各种景别的界定以人在画面中的比例为准。如远景和大全景,主要表现人被周围世界吞没或者人和大自然的融合,全景和中景主要拍摄人物的全貌或半身,它比较接近生活中人们常规的视野,一般情况下的运用过程,都适于在这种均衡;平稳的景别中表现。近景和特写指人胸部或肩部以上的镜头,它们象放大镜似的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形象和表情的细部,当导演要强调人物的瞬间反应或激情,给予观众情绪冲击力的时候,近景和特写就突出地发挥着他那逼近观察的作用。大特写一般指人脸上的某一个局部或某件特殊的物件道具,这是用的极少,但一用则让人过目难忘的一种镜头。 景别决定着我们对银幕上人和事物关系的程度,它所产生的不同构图又创造着各种造型表现的不同意向.通过景别的变化给观众带来的时远时近,时粗疏,时细密,时而浏览品味时而一目了然的观察方式,是电影魅力所在的重要原因。
角度
(2)角度,在水平和垂直各个方向上镜位的选择,以摄影机和被摄对象的不同方位关系,分为正;侧;背;平;仰;俯等。
移动形式
(3)移动形式,移动镜头推;拉;摇;移;升;降以及综合镜头。镜头的各种运动形式是对角度和景别的修饰和扩充,横向,垂直,纵身诸多方向上的移位,达到在运动中观察的效果,跟固定镜头的静止观察互为补充。运动镜头所造成的画面空间不断变化,更大程度地还原了活动的人在活动的世界中的视觉感受,接近(推);离开(拉);环视;摇首;和俯身(摇下)边走边看(移);紧紧跟上(跟);上浮下沉(升降)以及种种复合的动态观察(综合运动),这些也正是更为生动地描述剧情展现动作的必要手段。
长度
(4)长度,镜头的时间以胶片的长度来折算,摄影机每一秒钟拍摄24画格和1.5英尺;3英尺的镜头就是2秒,90英尺的镜头就是一分钟。通常一部影片的长度一个半小时,胶片总长度既90(英尺)x90(分钟)=8100英尺(2700米),而一部故事影片的镜头数大约300-1000个左右,如果300个镜头的影片,平均每个镜头长27英尺,18秒钟,而900个镜头的影片,平均镜头就变成了90英尺,6秒钟。从这个粗略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来镜头长度的意义——它是导演通过时间控制创造电影叙述节奏的媒介。 一个镜头的长度是由内,外两个因素决定的。内部因素即镜头内容和空间形态的制约,画面内容的陌生感和熟悉度也影响着镜头长度。外部因素是指镜头段落与全片镜头序列的叙述节奏的需要,恬淡的故事,舒缓的讲法多用长镜头,追逐;暴力;欢乐;恐怖的场面和惊险;战争;歌舞等影片中,必以短镜头为主。 镜头的长度没有统一的标准,景别;角度;运动形式;长度,把每一个镜头以空间和时间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构成影片的一个内容单元,同时,他们又跟相连的镜头和全片镜头的形态建立起各种对应关系,成为影片蒙太奇结构中最基本的元素。确定每一个镜头的形态时都不应孤立,单一地进行,要通盘考虑下,把总体的形态。把握,分别落实到一个个镜头及相互关系中。 在安排一个镜头时,应考虑到根据故事内容,镜头的具体布局,哪一角度更富于动作性或感染力,连贯性,预期的视觉效果和情绪效果,剪辑方案以及切出镜头和插入镜头的运用,故事和影片的形式和结构感,画面宽度以多长为宜,怎样改变和转换观众的注意力,怎样运用主观镜头或客观镜头。一个镜头在一场戏中究竟应占多长时间,以及怎样确立或改变拍摄对象与空间之间的关系等等。
镜头的组接方式
单个镜头虽然都有一定的含义,但是要按照剧情的发展,有机地,自然流畅地组接起来,才能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于是便形成了一整套的镜头组接方式。显;隐;化;切;等,这就是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不同的组接方式 显,又叫渐显;渐显;淡入,这就是画面从空白或全黑中渐渐现出。 隐,又叫渐隐;淡出,与渐现正好相反,就是画面逐渐退隐直到完全消失。 若将渐隐和渐显结合起来,就会形成明显的间歇感这就是告诉了观众,这是一个完整的段落的结束和另一个段落的开始。 化,又叫“溶”或叫“叠化”上一个画面在下一个正在显现时渐渐消失叫“化出”下一个画面在上一个画面的逐步消失中逐渐出现叫“化入”。化出;化入,通常用来表现一些不完整的段落之间的时间分割。运用叠化能表现某人或某事在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变化。 切,又叫“切换”具体讲,又可分为连续性切换和穿插性切换。 连续切换,即后一画面中所表现的动作是前一画面中动作的继续或者是前一画面中所展现的内容的一部分。把其间的许多不必要表现的过程都“切”去了,不但脉络清晰,而且简洁流畅。这便是连续切换。 穿插性切换,它与连续性切换不同,后一镜头不是前一画面中某一动作的继续,他不包括前一画面的某些部分。但它们有内在的相关因素,在整个故事发展的链条中是可以连接在一起的。 关于镜头(画面)的上述组接方式,只是影视艺术剪辑的多种多样手法中的几种。归纳起来有两大类:即技巧性组接。如果画面的组接使用的是隐;显;化等手法就须在剪辑组接时使用某些光学技巧,因此叫技巧性组接。而切换则无须使用任何光学技巧,因此它叫非技巧性组接。 关于影视画面的各种组接方式,实际上是蒙太奇技巧在画面转换和组接中的具体运用。电影和电视其所以通过画面说话,成为能讲故事的叙述艺术,只因为它们具有一种最基本的构成手段——蒙太奇。蒙太奇既是影视成为独特艺术的基本特性,又是影视画面实现基本叙事功能的一种“语法修辞”,或者说影视和电视能够成为完美而独立的艺术的基本手段。 在电影的制作中,需要将全片所表现的内容,分解成许多不同的镜头,分别拍摄完成后,在按照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许多分散的;不同的镜头,按照故事的发展,艺术地加以剪辑;组合,使其通过画面形象相辅相承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烘托,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构成一部有机的;自然流畅的;能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影片.当声音和色彩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进入电影以后,又增加了画面与声音,画面与色彩,以及声音与声音等各种各样的组合方式和组合技巧.所以,蒙太奇又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着的艺术范畴。
有哪些剧情普通可是因叙述手法独特而吸引人的电影?
整个电影的所有元素基本都是为叙事手法服务。(例如为了表现不同叙事层次而设计的不同画面色调。) 韦家辉《再生号》。华语电影里少见的圆环套圆环,多线并进而又相互穿插的叙事手法。虽然韦生似乎有点玩脱了,片子本身像他本人一样滑向了走火入魔,甚至有电影形式喧宾夺主的毛病,但是如此庞大的叙事体系和复杂的叙事手法在我看过的华语甚至世界电影里仅此一家。整个电影的主体叙述话语是倒叙的,而且是狭义上的倒叙。即先给出结尾,然后开始顺叙。当然melody死没死是一个悬念,但不妨碍我们说大体结构是倒叙的。首先,电影中的女声旁白是真实的melody,是一种回忆式的,还有瞎眼婆婆的话,说爸爸的这种日子是长久不了的,是谶言式的,这和爸爸的写作基调是不符合的(爸爸创造的世界画面饱满而梦幻。爸爸是不可能写这种不祥的征兆的,因为他盼望妻儿的归来;而沉浸在满足中的melody一家也不太可能会写这种情节,所以这不是预见性的,而是倒叙。当然其实,melody也不可能进行文本的修改,这实际上是韦家辉的作者干预)。melody的真实世界是不存在超自然的,然而电影中出现了大量超自然因素(比如时空重叠),所以必须默认电影中构建的虚拟世界存在超自然力量,但那都是melody想象出的,她本身的世界是没有超自然的。所以我们默认的不是超自然,不是阴阳穿梭,不是时空扭曲重叠,默认的是现实melody想象的无穷力量。(文字的世界中,什么都有可能)。三重世界是用叙事创造出的,但这三重世界本身是不会物理重叠的。而且不同的世界也有不同的设定,随着电影的行进,设定也越来越复杂。
对于一部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和故事,哪个更重要
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过电影艺术启蒙初期某位天才大师的代表作——墙角的一个白色塑料袋在风中飞舞。当时我还是个好孩子,在那几十分钟里努力再努力把自己往矫情逼上靠,攒足我明媚青春期里少得可怜的忧郁气质得出结论:这个是多么寂寥的故事,孤独的塑料袋在墙角寂寥着跳跃。看了半小时老师决定放过我们(老师当时肯定在开小差),大师在表达什么呢?他在讲一个塑料袋与风在愉快地玩耍......当时还没有“十万只羊驼从我心中呼啸而过”这种形容,(也没有吐槽这个词,不然我会更早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我的忧郁啊,当场被踏了个粉碎!碎!
明白了吧?在我概念里是先有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后面才有了讲故事的电影。憋跟我讲卢米埃尔工厂大门进出的人和塑料袋跳舞也算是故事,我不听我不听。故事重要吗?重要。艺术表现方法重要吗?太重要了!咱们看百度的定义,电影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里面没有提到故事,所以如果咱聊电影史,那么是的,最初的电影艺术并不是如今这样从故事开始打基础的。
万幸经过多年演变现在市场成熟很多,“故事”这个元素在电影作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家都认同看电影是在看一个大团队通过影像与艺术来讲述一段故事,唔这简直太美好了。好本子是一个电影成功的前提,我同意,然任何一方出差错都没办法做出好电影。
打个比方,一部完整的电影是有生命的,就像一个人,故事是骨架,可我要是个骨架人你看么?我反正是肯定要把镜子戒掉先的,灯光、摄像、声音、剪辑、后期等等环节,是我的血、肉、皮,哦对,还有头发。如果我是矮星人(是的我就是矮星人),可我黄金比例丰乳肥臀肤如凝脂(这牛吹得自己有点恶心),是不是还蛮好看的?如果我身高175cm,瘦得像杆子一样前排骨后扁臀(嗯这句就有点像我了),哪怕腿长110cm你恐怕也不爱瞅,对不对?所谓“故事”和“表现手法”,其实就是这样的关系。扯到这你可能想看看我有没有爆过照,告诉你没有,这只是个有点实话但主要在自黑的比喻。
黑累了我歇会儿,咱拿实例继续讲,艺术表现手法明显提升了影片档次的电影有很多,比如我的挚爱《天生杀人狂》,故事杀人犯青年遇到变态家庭养歪了的少女,彼此认定为真爱无敌,两人踏上了欲望交织的毁灭之路,看过的人就知道,这片子疯到2秒跳一次画面,充满大量具像化了的幻觉以及纵横交错的影像风格,中间穿插了电视画面、硬照等等不同风格,伴有橘色光线的疯狂,和黑白倏忽带来的清醒,给观影人的绝对是完美心灵冲击。
再比如,故事好表现手法不够好的,比如《黄海》(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多阴暗多刺激的故事,开头冗长且不说,后半截就散了,血浆不要钱从头砍到尾,完全没有high起来。可惜。
一部作品的制作需要细分出很多环节,任何一节塌盘都做不到顶好。所以你问我:父母共同作为你的创造者,谁的基因更重要一点?憋这样朋友,他俩会打架的。精诚合作才有好作品问世,一如美好的你我。
电影拍摄手法有哪些?
1、移轴移轴所拍摄的照片效果就像是缩微模型一样,非常特别。移轴镜头的作用,本来主要是用来修正以普通广角镜拍照时所产生出的透视问题,但后来却被广泛利用来创作变化景深聚焦点位置的摄影作品。2、摇镜头摇镜头是拍摄视频中的一种拍摄手法,指的是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或拍摄者自身做支点,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3、推镜头推镜头是视频拍摄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摄像机镜头与画面逐渐靠近,画面外框逐渐缩小,画面内的景物逐渐放大,使观众的视线从整体看到某一布局,这种推镜头可以引导观众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内心活动,加强情绪气氛的烘托。4、拉镜头拉镜头是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5、特写特写是指在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细部的镜头。最早由美国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斯等人创造、使用。它的出现和运用,丰富和增强了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力,历来是电影美学。
电影的拍摄手法有哪些
一. 遏制底细,运用景深超过主体画面中主体的加强有很多种本领,个中经过景深加强主体是运用了底细变革的手法。对入门者来说,这种手法应用起来并不艰巨,只有经过安排拍摄隔绝、画面光圈以及画面焦距,就不妨有理地将画面中独一明显的中心,集聚在拍照师想要中心展现的画面主体上。须要更加提防的是,经过景深加强主体的本领在构图时必需采用符合的拍摄观点。让主体与其余元素地方的平面不与数码相机的焦平面平行,以创作画面底细变革的大概性,同声,景深的遏制也要更加经心,提防因为景深过而浅弱化了主体,获得事与愿违的功效。二. 妙用暴光积累,确定明暗详细暴光积累和掩盖暴光在拍照试验中有着普遍的运用。固然数码相机的测光体例仍旧格外智能和完美,但当入门者遇到少许搀杂的拍摄场景时,如画面中光比过大,或夜景、冰雪如许的场景,数码相机的测光体例难以供给100%精确的暴光遏制。此时,暴光积累和掩盖暴光就能派上海大学用途了。暴光积累是指在数码相机测光得出暴光数据的普通上,按照本人的确定,对暴光值举行安排,不妨在正负两档间以1/3档或1/2档为安排间隙举行采用。本图中,为了使雨景赢得精确的光亮暴光,减少了一档暴光量。三、活用测光形式,表白画面中心和拍摄企图测光形式的精确采用是感化一张像片暴光胜利与否的要害成分。数码相机的测光功效常常被影友们忽略。固然在百般拍摄形式下,数码相机都不妨举行机动测光操纵,但拍摄场景的光彩前提截然不同,默许的测光形式并不许独当一面个中的十足情景。当主体的普照情景和后台又很大分辨时,不妨采用点测光形式。在点测光形式下,相机对图像中某一对中心范围约占画面3%的地区举行测光,保护此地区暴光精确,忽视画面其余局部的测光。运用点测光对像片主体育项目测验光,不妨使像片主体暴光精确。四、构图的减法艺术,超过画面主体波折的像片各有各的题目,而胜利的像片常常具备个性。在很多功夫,构图所要做的处事,即是在采用有理的视角、有理的取景范畴的同声,避开那些大概对画面想要表白的重心元素产生干预的其余元素。这看似大略的原因和本领,很多影友却难以真实贯彻,贪多是入门者在构图时的通病。对于减法的运用,面临和拍摄东西主体在一道的很多元素,咱们该当怎样选择?即使不忍心唾弃它们中的绝大普遍,就难以真实把个中最精炼的谁人元素展现好。要领会,当画面中的并列的元素过多时,读者群的提防力会被赶快分别。纵然个中有鲜明的主体,当主体与少许无干元素同声出当前,它的视觉功效和读者群的提防力也会遭到重要的干预和感化。所以,入门拍照时的取景本领是:多安排拍摄观点和画面焦距,避开没用的元素,采用精炼加以表白。五、典范的黄金分隔表面实战运用黄金分隔法古希腊数学家在举行线段分隔时,创造了一条具备美学意旨的顺序,被后裔称为黄金分隔定理。黄金分隔定理的实质为:一条线段分红是非两段,使短段与长段之比即是长段与线段全长之比,比值为1:1.618。这种比率从古于今从来被觉得是不妨爆发美感的最好比率。它被普遍运用在兴办安排、美术、雕刻等多个艺术创造范围。黄金分隔定理运用到拍照构图技法中,同样具备激烈的审美价格。影友们在确定拍摄东西主体的场所时,不妨参考黄金分隔定理,将拍摄中心安置在画面重心偏左或偏右一点的场所,制止了将其安置于画面重心的固执发觉,如许不妨使像片耐看,又不失平稳感。六、挪动变幻拍摄观点,化陈旧为神秘拍摄宏大兴办时不妨变幻拍摄视角,以仰角从下进取拍摄。这种观点特性是利于展现宏大笔直的风光,画面具备抒怀颜色,可传播出赞美、敬重等情绪。拍摄隔绝愈近,仰角愈大,视觉报复力也越大。用仰角拍摄人物时,可使人物有宏大或权势感。当被摄东西是公认的权势人物时,仰望构图简单被认可。但当被摄人物与受众居于一致位置时,仰望大概会带来差异的情结。上海图书馆是用仰角拍摄的某办公楼,当拍摄主体范围的空间比拟褊狭时,运用仰角拍摄,不妨借助画面包车型的士深度容纳主体的体积,使主体更超过,爆发特殊的透视功效。七、安定快门是拍摄明显像片的要害安定快门是什么道理呢?它是指保护手持DSLR拍摄像片时,画面不颤动且充满宁静的快门速率。即使快门速率高于安定快门,能保护手持拍摄的宁静性,画面就不会虚。最为要害的是,安定快门并非恒定静止。安定快门的速率与拍摄时所用的画面焦距关系。安定快门速率是焦距的倒数,也即是安定快门速率=1/焦距。比方,在暗淡的情况下,运用画面的30mm焦距拍摄,就必需保护快门速率快过1/30s。惟有如许,本领保护拍摄的数码像片比拟明显,拍摄本领赢得胜利。八、用好快门优先形式,展现神秘动感功效何时运用快门优先形式?拍摄水景即是个不错的试验时机。天然界中的水大多是震动着的,为了把震动的水拍得如绸缎普遍诱人,影友们确定要将暴光功夫尽管拉长。简直的操纵本领即是在拍摄时运用快门优先形式,尽管调低快门速率。拍摄水景的暴光功夫没有一定的控制,但影友们最佳能采用黄昏或光彩没有直射的功夫。暴光功夫越长越好,功夫越长,水景“绸子”般的功效就会越鲜明。九、减少远景,加强像片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远景的运用罕见于得意拍照,在控制了以样式和取景范畴为主的普通构图本领后,在拍摄蓝图或实质对立缺乏的简单风光时,在画面中试验介入远景,能平稳画面包车型的士元素和视觉的不平衡感。各别的远景在画面中不妨起到各别的效率。偶尔远景不妨变成画面重心,变成像片重要的展现东西。远景表演的简直脚色和在画面中的要害水平,在于于拍摄观点、拍摄隔绝以及取景范畴等多上面成分。十、运用颜色比较,巩固像片的视觉报复力黄蓝、红绿,都是最典范的互对比色。当互对比色同声出此刻一张像片的画面中时,激烈的颜色反差会带来鲜明的颜色比较功效。应用互对比色举行创造,能普及像片的脸色熏染力,使画面越发澄清和靓丽。在本质应用中,常常用个中一种脸色来映衬另一种脸色的风光。上海图书馆中,模特儿身着赤色的装束,却被置于绿色的后台中。运用红绿两种脸色的激烈比较来超过人物,使人物在画面中越发明显,越发醒目。以上内容来自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