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式60毫米迫击炮
63-1式60毫米迫击炮63-1式60毫米迫击炮1978年设计定型,于80年代初装备步兵连。技术数据名称:63-1式60毫米迫击炮研发单位:中国·7316工厂研发时间:1978年口径:小口径炮口径:60毫米总重:11.5千克全长:620毫米最大射程:1,550米炮口初速:140米/秒结构特点该炮在63式60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改进设计,采用高强度钢,增强炮箍滑套长度,加大缓冲机工作行程,方向机和高低机增设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增加了一个尼龙套管,减少了因磨损产生晃动的缺陷,座板面积增大,改进了火炮质心位置等,进一步减化结构,而且保证了发射稳定性,是我国第二代小口径迫击炮。同时后者座板带有中心凹陷,并去掉了两个边角,呈多边形,其左架腿上的水平调整机结构更为简化。使用情况63-1式60毫米迫击炮于80年代初装备步兵连。主要用于歼灭或压制生动力量和火器,特别是遮蔽物后面的生动力量和火器;实施战场迷盲。
60毫米迫击炮的威力有多大?
60毫米迫击炮属于小口径迫击炮,射程在3000米以上,炮弹爆炸半径在15米以上。60毫米是迫击炮的一个标准线,低于60毫米的迫击炮,只能被称做投弹筒。在二战时期,60毫米迫击炮是最实用的一种迫击炮,大口径迫击炮的重量过大,机动性比较差,需要专门的车辆拉着,不适合灵活作战。小口径投弹筒的炮弹威力小,射程不如步枪,无法承担真正的炮火压制任务。60毫米迫击炮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在抗战时期我国军队就有装备。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队最先装备的是82mm迫击炮,这种迫击炮的优点是威力大射程远,缺陷是机动性能差。而当时的日本装备了大量的超轻型迫击炮(投弹筒),在机动作战的时候,投弹筒可以跟随部队移动,优势发挥的非常明显。当时我国应对日本投弹筒的方法是仿制相同的投弹筒,保证在近战的时候能够拥有同样的短距离炮火支援。到了1941年的时候,国内研制出了31式60毫米迫击炮,这种炮在机动性能上可以同投弹筒媲美,射程是投弹筒的5倍,杀伤半径达到了15米,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一种迫击炮。从1942年投产,到1949年停产,31式迫击炮生产了3万多具,其中一部分在解放战争中被我军缴获,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才被逐步淘汰掉。在建国后,我国一直比较重视60毫米轻型迫击炮的发展,前后发展了三代这类迫击炮,第一代是63式60毫米轻型迫击炮,第二代是89式60毫米轻型迫击炮,第三代是93式60毫米轻型迫击炮。其中93式轻型迫击炮属于世界一流水平的轻武器,他的射程超过5千米,杀伤半径超过17米,最大射速每分钟20发,是当今世界上,轻型迫击炮里面的佼佼者。在现代的战争中,轻型迫击炮依然能够发挥一定的辅助性作用。特别是特种作战和小规模冲突的时候,一些战略价值较低的目标,用迫击炮去解决是最经济最实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