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速重点

时间:2024-10-27 01:22:33编辑:优化君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 思维导图 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仅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 物理知识点归纳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20℃。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1、质量 (1)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和毫克(mg) 1t103kg103g103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天平的使用 方法 :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质量叫天平的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义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1)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2)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1)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2)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做图方法 (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1)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G=mg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3)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4、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F1+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F1—F2(其中:F1>F2)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 初二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所有知识点汇总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3)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 ★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 ★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总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1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9、图表记忆法: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10、实践记忆法:如制作测力计,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在弹簧的伸长与外力成正比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2   一、伽利略斜面实验   1、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2、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相等的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4、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二、牛顿第一定律   1、背景资料:   (1)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笛卡儿对伽利略推理结论的补充:物体如果不受力,运动方向也不会改变。   (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要点: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②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没有受到力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该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对它的作用,这是理想情况;二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如: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摩擦力可以不计,那么物体在水平面上将不受外力作用。   ④“总保持”是指“原来是怎样,后来仍然是这样”,如:原来是静止的,后来仍然是静止的;原来是运动的,后来以最后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三、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理解要点:“保持原有运动状态”是指不受到力的作用时的状态。即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惯性不是一种力。只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因此不能理解为“受到惯性作用”。   4、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性质,不管物体是否受到外力。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所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惯性和惯性定律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才使得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遵循惯性定律所指出的运动规律。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6、惯性现象解释三步骤:   ①明确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它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   ②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与该物体有关联的其它物体上)时,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   ③该物体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最后表述出现什么现象。   7、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跑步到终点时人不能立即停下;紧急刹车后,车不能立即停下,还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8、惯性的应用:   ①把松动的锤头套紧;②用力拍打衣服,可以把衣服上的'尘土拍掉;③用铁锹往车上装土时,土会沿着铁锹运动的方向抛到车上;④把盆里的水泼掉;⑤跳远时,要先助跑;⑥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把敌方飞奔的战马绊倒;⑦火车进站时,提前关闭发动机;⑧洗衣机的甩干桶高速转动时可以把湿衣服甩干;⑨把足球踢入球门。   9、惯性的危害及措施   危害:主要是一些交通工具,速度比较快,迅速刹车、拐弯时,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容易造成事故。   措施: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安装安全气囊;车辆行使要保持车距;限速;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3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v t ,t 变形s = v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   行时1秒中运动1.1m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匀速运动的物体速速度图象: 度 v是个恒量与路 程S时间t没关系   Ⅱ 变速运动: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平均速度: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   8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 解:表格设计如下: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nm 31μ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v=s÷t t=s÷v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4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   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   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5    一、重视物理概念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能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能应用:能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二、重视画图和识图   在初中物理课程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一类是属于作图类型题,例如,作光路图等,要力求符号标准、线条清晰、尺规作图。另一类属于识图,例如,识别机械运动部分的v-t图象、s-t图象,以及物态变化部分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等,要记住讲过的最基本图象,明确图象中各部分所代表的物理含义。

我国高超音速武器太先进

我国高超音速武器太先进 美国国家科学院空军研究委员会的专家出台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易受到可能来自于中国和俄罗斯的高超音速导弹攻击,并在研制高速防御性和进攻性武器技术竞赛中落后。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称,该报告中提到:“中国与俄罗斯已经在测试高速武器,该武器不仅能够对美国海外作战部队,甚至还会对美国本土造成威胁”。制定该报告委员会主席马克·利尤伊斯表示,专家们得出以下结论:“美国可能面临速度、机动性和高度有效结合的新级别武器威胁”。有美国专家证实中国7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这说明该武器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很有希望成为对美国战略威慑能力构成严重挑战的中国优势武器项目。在几乎所有的军事领域,美国都是世界上的领先者,这一点几乎没人能够怀疑。但是,关于中国高超音速武器,比如WU-14,现在更正为东风-ZF的这种高超音速武器,已经成为世界上技术最成熟、试验成功率最高、飞行速度最快、最有希望在世界上率先部署的高超音速武器。根据主流军事媒体的统计,最早开展高超音速武器研发的美国,其X-51A“驭波者”高超音速飞行器共试验4次,成功2次失败2次,试验飞行速度为5马赫,但项目已经被取消,名气不小的HTV-2“猎鹰”也差不多。俄罗斯的YU-71高超音速武器共试验了5次,在三大国中次数最少,且飞行速度不可知,但是直到第五次试验才算是获得成功,不但成功率不高而且试验间隔太长,下一步能否获得足够资金支持很难说。看来,中国是把东风-ZF当作了能够改变中美军事力量对比、能使中国获得最大威慑优势和具有遏制美国战略冲动的撒手锏。所以,才会在三年时间里,让高超音速武器成为军事应用的排头兵。由于对这种非同寻常的武器十分看好,所以,中国在应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据称能够搭载东风-ZF作为战斗部分的运载工具,可能相当丰富,分别有东风-11、东风-15、东风-16、东风-21、东风-26等弹道导弹。但也由此看出中国与美俄的最大不同:中国是全部使用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作为平台,可快速机动部署生存能力强。俄罗斯是使用单一的SS-19液体燃料弹道导弹作为平台,技术上可能存在一些痼疾。而美国则是两种方式并存,虽然使用B-52+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以及导弹平台运载在技术上更具实战性,但试验失败较多已被砍的命运使得此路也很被怀疑。根据国内外的推测,中国的东风-ZF经过多轮的试验,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从这些试验已经暂停来看,该武器已经进入生产预部署期,在2020年前具备实战能力。尽管在采用新技术上,中国东风-ZF可能不如美国的X-51A“驭波者”和HTV-2“猎鹰” 更先进,但中国走的是技术稳妥可快速发展见效道路,能够实现弯道超车,在短时间内赶超世界水平。等到完成实战部署后,东风-ZF具备了威慑能力,那么,中国再使用最新最先进的技术,来开发更为先进领先的技术,这就等于争取到时间率先具备“一小时打击全球”的战力。从东风-ZF在多种导弹平台上的试验来看,中国的目的基本达到了。不过,就局面来看,的确中国的东风-ZF有希望成为世界上最先装备的高超音速武器。但对于最早提出“一小时打击全球”的美国来说,尽管X-51A“驭波者”和HTV-2“猎鹰” 均很难复活,但实际上通过上述试验的技术发展,美军已重新确定了新的高超音速武器方案,而且是海陆空三军各自都有的优先项目,所以也会是美国不甘心被中国独占鳌头的一个关键武器领域。因此外界普遍认为,美军在高超音速技术方面仍是领先者,距离实战化也更近。不过中国的稳定试验大大提升了中国导弹武器穿透美国陆基中段防御系统、海基中段防御系统和THAAD等陆基末段高层防御系统的突防能力,大幅增强了中国的二次核反击能力。毫无疑问,中国发展高超音速飞行器一旦实战化,这就意味着美国企图包围中国的反导系统将变为多余的摆设,迫使美国国家绝对安全观重新定义,也能使2017年1月份上台的美国新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时不至于太过自信。

炒作了多年的高超声速武器

炒作了多年的高超声速武器大凳高明声速兵器一直是最近10多年新概念配备的热门之一,不过在实战中至今却没有呈现。当然假如有人说有没有呈现,你怎么就那么必定,或许有的国家现已在实战中使用了,便是不对外说呢?这种类型的先进兵器,假如真正在全球榜首次使用于实战,那么相关大国必定会至少发布一个简短的声明,首先是展现自己的力气,对外也有威慑的性质;另外这个全球榜首必定是要争夺一下,毕竟是能够载入史册的事情。因而任何新一代战略兵器的使用,必定归于“明媒正娶八抬大轿”,绝不会像滚肢旅尤二姐一样静悄悄地从侧门就抬进去了。第二,全球的实战战役,尽管作战的未必都是大国,可是但凡有实力的大国,一定会通过各种战略侦查手法,时间关注着这类战役,不论是天基体系还是战略预警雷达,都是24小时海陆空天不间断地搜集战场上的一切信号资源。乃至会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专门现场发射多颗光学或者无线电侦测卫星都是正常现象,由于大规模战役特别是有大国直接参与的战役,都是搜集战略情报最可贵的现场,因而尽管直接参战的方面不多,可是“围观”的手法却不少。而高明声速兵器一旦发射,其轨迹就适当不一般,凭现在的世界级大国的战略侦查手法,是彻底会有所预警并且记录其弹道的全过程。可是至今为止,依然不见任何大国的战略侦查体系有发现在实战中呈现高明声速兵器的任何蛛丝马迹,因而只是凭以上两点,就根本能够判断,到目前为止确实没有任何这类兵器现已用于实战。对直接作战的两边来说,其中一方彻底没有这类兵器是根本必定的。毕竟作为一个中等国家,早在30多年前就现已主动放弃了一切的战略体系,并且多年来国家穷困潦倒,更没有时间精力特别是财力去开展高精尖兵器。不过作为另外一方,却一直很积极地声称自己在全球最早掌握了能够直接用于实战的高明声速兵器,可是为何显着现已到了关键时候,依然不舍得拿出来一用呢?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有一个非常大的疑问,便是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高明声速兵器。由于必须先明晰到底什么是这种体系,才干对多次声称自己在全球最早配备这种体系,却至今不拿出来实战,有一个更明晰的理解。高明声速兵器,单看字面意思似乎不难理解,这便是飞行速度是超音速,并且是比较高的马赫数的兵器。可是假如只这么理解,那么其实也不对,由于不是一切的飞行速度很高的兵器都能够归类如此。比如大多数弹道导弹在飞行速度的最高点,根本都能够超过5马赫;而当今三代主战坦克发射的长杆穿甲弹,在出膛的瞬间,速度也能够高达5.5马赫乃至是6马赫,可是这两大类兵器一般都不归类为现代化的高明声速兵器。其实依照完善的界说,只是速度到达5马赫以上还不行,还必须能够从大气层中吸收饥蚂氧气燃烧,继续5马赫以上高速飞行,才干根本契合规范。至于杂乱的飞行弹道,水漂弹之类,却是其次了。因而高明声速兵器,必须有大气层中的吸气动力形式,才算根本合格。而惯例导弹和长杆穿甲弹都飞得很快,可是却都不需要从大气层中吸氧当动力,因而都不能算做超声速兵器。假如理解了这个根本规范,再看看某些方面自己宣布的所谓全球最早准备实战的这类兵器,会发现根本是不达标的。比如用某些高速截击机,携带匕首空射导弹之类。传统的高速截击机最高只能飞到2.8马赫左右。依然间隔5马赫的最低规范距离很大,而匕首类的空射导弹尽管终极速度可能超过5马赫,可是只能算是传统的弹道导弹而不是吸氧动力的新概念兵器。因而这对最可能用于实战的兵器体系根本不达标。至于还有没有藏着掖着的其他更契合要求的体系?外界就彻底不得而知了。反正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溜溜才行,否则任何自己吹嘘的所谓神器,不用说骡马,假如连“怪样子”的规范都满意不了,那就很尴尬了!

上一篇:尼尔-罗伯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