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舞蹈有哪些
土家族舞蹈包括摆手舞、肉连响、地龙灯、八宝铜铃舞、毛古斯舞、跳马舞、撒叶儿嗬、跳丧舞等,都具有鲜明的土家族特色。其中,摆手舞、毛古斯舞、撒叶儿嗬、肉连响、地龙灯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族舞蹈元素的美学造型首先是展示不同情境和情思的寄善宣意的造型;其次是寓意生灵的造型,再次是美观实用的造型。这些美学造型特点,体现着历经多重文化洗礼的丰厚的艺术精神积淀。土家族舞蹈里面体现出对原始图腾的崇拜。在土家族的舞蹈中,有明显的图腾的象征,比如有的将虎看作是不可战胜的圣物,把对白虎的崇拜作为一种制度,以此进行土家先民氏族群体行为的规范,也成为族内内部团结维系的重要纽带。土家族舞蹈里面体现对古老祖先崇拜。土家族的跳丧舞从初创到定型,从来没有改变其祭祀的功能。有史料记载,该舞蹈的产生主要还是来自于古代土家先民对祖先廪君的崇敬,由此可以看出土家族先民那种较为特殊的对宗教的狂热追求。土家族舞蹈里面体现了昂扬奋进的群体思想。土家族人民民族性格鲜明,普遍豁达开朗、热情奔放,他们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各种土家族舞蹈的动作巧妙的进行了融合。
土家族有哪些舞蹈
土家族有军舞、秧歌舞、茅古斯舞等。
1、军舞:巴渝舞,前歌后舞,战前鼓己士气摄敌魂泄敌气,排在先锋部队之前。始于商周,盛于两汉。在汉武时代后期,演变成宫廷舞。现存于民间的板凳舞就有巴渝舞的遗风。
2、秧歌舞:插秧或收割稻谷、麦子时,就在田间或田边跳的劳动号子舞。作用与薅草锣鼓舞相仿佛。舞者以妇女为主,男子参与对歌,手里继续插秧。
3、茅古斯舞:用于丰收节庆庆典。室外或在大型摆手堂内举行。黄昏开始至深夜结束,通常以一乡、一村为单位,男女老少皆自行参加,围绕一堆篝火而
土家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土家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是展示不同情境和情思的寄善宣意的造型,其次是寓意生灵的造型,再次是美观实用的造型。土家族舞蹈包括摆手舞、肉连响、地龙灯、八宝铜铃舞、毛古斯舞、跳马舞、撒叶儿嗬、跳丧舞等,都具有鲜明的土家族特色。其中,摆手舞、毛古斯舞、撒叶儿嗬、肉连响、地龙灯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摆手舞:摆手舞据史书记载,最早源于商周时期巴人的军战舞。西汉时,巴人的这种军战舞成为汉宫廷舞乐,被称为巴谕舞。梁又复原称,后改为鞞舞。唐初,巴谕舞列为清高乐。跳摆手舞时,要吹大土号,唢呐、敲打锣、镲、鼓、燃放三眼炮和鞭炮。人们围成圆圈,男在外圈,女在内圈。除圆圈外,还有纵队、“人”字形队及各种图案队形。舞蹈人数不定,可自由出入。动作要求双手摆动不过肩,膝盖随之伸屈、颤动,手与脚呈顺边运动。舞姿朴实,音乐节奏明快。在跳摆手舞的同时,要唱摆手歌,其歌词有流传久远的固定歌词,也有少量即兴编唱的新歌词。人们且歌且舞,气氛热烈,具有浓厚的土家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