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伐

时间:2024-11-05 20:00:07编辑:优化君

南宋有哪几次著名的北伐

1、岳飞第一次北伐岳飞第一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三万五千人左右大败伪齐刘豫的部将李成等人,成功地收复了前一年南宋失去的襄阳府镇抚使李横的辖地,以及额外的原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2、岳飞第二次北伐岳飞第二次北伐发生于1136年(绍兴六年)七月和八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收复了陕西一带的商州(今陕西商洛市一带)全境和虢州(今河南灵宝市至栾川县一带)的部分地区。3、岳飞的第三次北伐岳飞的第三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反击伪齐刘豫的进攻,是一次小规模的北伐,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俘获伪齐战马三千匹。4、岳飞第四次北伐岳飞第四次北伐是岳飞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抗金北伐,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主力,大败金军统帅完颜兀术(宗弼)的女真军主力于郾城、颍昌等地,并联合北方的抗金义军一道,收复黄河南北大片失地,使完颜兀术被迫逃出开封退回北方。但因为宋高宗赵构和权相秦桧要签订《绍兴和议》等政治原因,岳飞的第四次北伐终告失败。5、隆兴北伐隆兴北伐,指的是南宋孝宗隆兴年间的以北上中原,收复北宋故地为目的的军事行动。始于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南宋方面不宣而战,至隆兴二年十一月,以隆兴和议的签订为结束标志。南宋宁宗朝时首相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宋宁宗时,韩侂胄渐掌大权,力主抗金,得到著名的抗战派辛弃疾、陆游、叶适等人的支持。宋宁宗对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满,也支持韩侂胄的抗金政策。6、开禧北伐开禧二年(1206年),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未作充分准备,便贸然发动北伐。宋军纷纷出击,山东京东招抚使郭倪派兵攻宿州(今属安徽),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都统制李爽率部攻寿州(今安徽凤台),江陵府(今属湖北)副都统制皇甫斌攻唐州(今河南唐河),江州(今江西九江)都统制王大节攻蔡州(今河南汝南)。然金军方面早有准备,故上述宋军进攻皆以失败告终,只有镇江副都统制毕再遇连战皆捷,但也无法转变败局。金军乘胜分路南下。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割让关外四郡,金封吴曦为蜀王。面临这种不利局势,韩侂胄只好向金朝求和,但因金人提出要斩韩侂胄等人而未果。开禧三年(1207年),吴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形势也渐平稳,金大将仆散揆又病死军中,形势对宋有利。但宋廷内主和派开始阴谋活动,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杨次山等勾结,杀死韩侂胄,宋、金罢兵议和。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订立嘉定和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禧北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隆兴北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北伐

南宋的四次北伐?

南宋的四次北伐南宋北伐其实一共是四次,第一次是绍兴四年至十年(1134-1140年)的岳飞北伐;第二次是隆兴元年至二年(1163-1164年)隆兴北伐;第三次是开禧二年(1206年)的开禧北伐;第四次是宋理宗端平元年的端平入洛。第一次又可细分四小次,这次北伐其实并非岳飞主持。以第四小次北伐为例,战线西起川陕,东至大海,绵亘几千里,西路为吴璘、郭浩、杨政等,东路为官阶资历都在他之上的韩世忠,中路除了岳飞,还有张俊(曾是岳飞上级)和刘锜,后来又来了杨沂中(统帅高宗亲兵,高宗最亲信武将),这些人当然无一是岳飞所能节制的。不仅如此,中路军因将帅密集还设有文职帅臣协调(李若虚),所以岳飞北伐其实是高宗北伐。这时朝野君臣民众北伐意志较统一:北方流民、逃亡人士固不待言,南方因刚刚被金兵搜山检海洗劫,深知倘若任由金、伪齐饮马长江,自己迟早成为刀下鬼,朝臣中除秦桧及其死党乘隙上个兵微将少,民困国乏(罗汝楫奏)的本阻挠一下,对北伐阻力很小。更重要的是高宗本人一度有较强北伐意愿,高宗一度热衷北伐,一是希望解除金/伪齐直接威胁,以免再被赶到海船上吃苦,二是不能容忍刘豫这个家奴称孤道寡,三是生母韦氏还在北方吃苦,因此前三次北伐期间他对诸将十分宽容,西路吴玠、东路韩世忠之上一直未按祖宗家法设置帅臣节制。中路岳飞也百般呵护,张浚和岳飞不合,他调走前者,岳飞母亲去世后要守孝三年,他想方设法逼岳飞提前回任,第四小次北伐是全国一盘棋的总体战,若非高宗想打,岳飞无论如何打不起来,且战时岳飞所在的中路军,张俊、杨沂中都在事实上给岳飞当配角、打下手,若非高宗出面,岳飞这个青年干部哪有这么大面子。问题在于高宗北伐的目的是有限的:取消伪齐,恢复江淮一线的安全纵深;以战迫和;迎回太后,三条未达成前他比岳飞都积极,一旦达成就相反——继续打下去不但有可能战败,且即便战胜也可能会迎回哥哥宋钦宗,因此他迅速从北伐搭台者变成拆台者,纵然其它因素仍然继续支持北伐,高宗不同意,北伐最终走向也就只能失败了。第二次北伐因为刚刚经历了秦桧专权和完颜亮毁盟差点渡过长江灭亡南宋,因此君臣朝野对北伐的认识较充分,支持度也较高,甚至可以说气氛比第一次还好(宋孝宗坚决支持北伐,大臣中几乎没有公开反对北伐的,民众和士大夫支持度也比较高)。但主帅张浚却是个问题人物,他在高宗时代多次被委以重任却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川陕擅杀大将导致最精锐的陕西兵元气大伤,整个关中几乎全部沦陷;在襄阳和岳飞不合;在淮南逼反郦琼,导致几万百战精兵哗变。他和一线武将间的关系十分恶劣,口碑也比较差,因此无法胜任调和一线将领间分歧、统一指挥的统帅之任,结果最重要的前线大将李显忠、邵宏渊不和,彼此拆台,在大好局面下打出个符离之败,这一仗给南宋君臣、尤其士大夫留下严重阴影,此后持重替代恢复,成了朝论公议,后来再谋北伐就很难做到认识统一,君臣同心了。第三次北伐的主持是权臣韩侂胄,他本就因专权和排斥异己不为朝论公议所容,北伐带有立功以巩固地位权力的私心,准备既不充分,内部支持度也不高,真正支持者只有少数恢复派人物和北方流寓人士,其中部分支持者还心怀叵测,希望他搞砸借机弄掉他取而代之,被他整过的理学派更是逢韩必反。加上此时北方金朝已逐渐巩固,中原士民经过几代之后,以宋为宗主的正统观念渐淡,宋军也并无必胜把握,结果几战不利后以阴谋起家的韩侂胄被史弥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弄死,宋宁宗本来也没有什么抗金积极性,也就顺坡下,甚至闹出把韩侂胄首级函送金人的耻辱来。第四次则是最缺乏统一认识的:宋金当时有同盟条约,且金在南迁后一般也信守了盟约,宋毁盟助蒙古攻金不但有违反信义之嫌,且助强攻弱,自拆藩篱,当时金朝君臣和宋朝内部许多人士都担心南宋重蹈北宋徽宗毁盟助金灭辽的覆辙,因此入洛前的和蒙古联兵攻金就有很多反对意见。攻金取胜,虽然大头好处被蒙古拿去,但宋朝好歹也得到不少(金哀宗的部分骨头,多名金朝辅政大臣如权参政张天纲等俘虏,以及部分北宋失地,最重要的是可以宣告洗刷了靖康之耻),宋理宗和右丞相郑清之忘乎所以,在赵葵、赵范兄弟等好大喜功边将怂恿下试图踞河守关,收复被金和蒙古遗弃的中原失地和河南府、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开封府三京。还谒旧陵(北宋皇陵),但此时的中原已满目疮痍,根本无力养活大量兵民,而南宋军力、国力弱于蒙古,国内更没有广泛的北伐支持氛围(江南承平已久,朝野也普遍缺乏北伐信心,中原经过数代普遍对宋感到陌生冷淡。许多汉族人甚至把已灭亡的金当故国(如被俘的张天纲,九公之一的武仙,词人元好问等),加上刚刚灭金四个月就不顾和蒙古间的盟约擅自出兵中原,在外交上也理亏,结果蒙古一翻脸,北伐的空中楼阁一触即溃,连趁火打劫弄来的灭金战果也丢了个七七八八。

宋朝曾两次北伐志在收复失地,为何故土百姓却纷纷反抗,反倒助金?

因为在宋朝北伐的时候,当初故土的居民已经早已不在,而此时的居民都已经是两三代之后了。他们对宋朝根本没有归属感,在他们看来宋朝是在侵略,所以百姓们才会反抗助金。宋朝的时候经济文化是相当繁荣的,百姓也都是安居乐业过着很富有的生活。不过宋朝却忽略了军事力量,也因此宋朝的朝廷也是用了大量的货币进贡才能够换来江山的稳定和和平。正因为这样在经历了被金国入侵后,才有了收复失地的心愿。但是当南宋真正的开始北伐的时候,却遭到了很大抵抗,不仅仅是金国,还有曾经的宋朝百姓的反抗。北宋灭亡后,赵构又建立起了南宋,这也让本来溃散的人心又得到了新的凝聚,也因此在人们努力的抗击下,金国没能够灭掉宋朝。后来宋孝宗登基之后,便想要实现收复河山的目标,于是决定北伐,就启用大将开始攻打金军,开始的时候一直连胜,让金国很是震惊。然而后来在金国反击的时候,宋军却出现了内部矛盾,导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而结束。到了宋宁宗的时候,也有着一颗收复失地的雄心,便开始了又一次的北伐。然而因为没有得当的指挥,又因为出现了叛军这次的北伐败得更加快。当中还因为不但有今人的打击,还因为有故土宋人的加入。曾经的百姓在经历了几辈的延续,已经对宋朝没有了感情,他们都以为是宋朝在入侵他们的国土。

南宋两次北伐,中原百姓不仅没有帮助,而且还协助金国攻打南宋,这是为何?

主要问题在南宋。宋朝根本就没把沦陷区的百姓当子民对待,沦陷区的百姓又凭什么对宋朝有好感呢?当然,中原汉人对南宋的感情是随地域和时间的推移,慢慢改变的。不能把整个北方百姓都一概而论。一、幽云由于割让的时间早,幽云地区的人对宋朝的感情最淡。用南宋抗金将领马扩的话说:燕云汉人随事俯仰,契丹至则顺契丹,夏国至则顺夏国,金人至则顺金人,王师至则顺王师,但营免杀戮而已。(谁来都是爷)另据元祐四年(1089)出使辽国的苏辙在回国后写给皇帝奏章《二论北朝政事大略》中的记载,早在辽国中后期,幽云地区的汉人就已经习惯了契丹的统治,对北宋没有特别感情。是宋与还是辽,幽云汉人无所谓。更有意思的是,在幽云以北,曾被契丹人掳掠过去的汉人,由于常年和异族杂居,居然还胡化了,变得跟契丹人一样了。虏中多掠燕、蓟之人,杂居番界,皆削顶垂发,以从其(契丹)俗。唯中衫稍异,以别番汉耳 。——苏颂后来金灭辽,北宋趁机收复幽云十六州。这本来是宋朝改变幽云地区习俗,让幽云百姓对大宋重拾信心的大好机会。但是由于宋徽宗实在太昏庸了,彻底伤了汉人的心(塞外汉人逃到宋朝境内,金人向宋朝要人,宋朝直接就把人遣送回去了),因而幽云老百姓对宋朝皇帝气的是咬牙切齿。金灭宋后,幽云变成了金国领地。由于统制者依然是胡人,并且幽云汉人也习惯了胡人的统治,因此在整个金朝统治期,幽云汉人倍受信任,多人担任过宰相,担任地方大员的幽云汉人更多。至于对南宋,则没有特殊感情。(对汉人同胞还是有感情的,但对南宋朝廷则完全没感情)二、山西、河北再说山西和河北的汉人。由于这两个地方被宋朝统治了一百年多年,并且还是被宋朝直接割让给了野蛮的金国,因此南宋初年,这两个地方的汉人对宋朝抱有好感,对金国统治十分厌恶,抵抗的很激烈。比如,南宋初年活跃在太行山区的八字军就是由河东和河北汉人组成的抗金义军。还比如岳飞北伐时,被岳飞派去河北招兵买马的部将赵云、牛皋等人只要振臂一呼,立马就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不过,由于宋高宗无心收复故土,他一方面打压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一方面切断南宋对北方义军的支援,最终导致起义军被镇压。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冀两省的百姓也对南宋也没什么感情了。(皇帝都不要他们了,他们对赵宋还能有什么感情?)三、河南、山东、陕西河南、山东、陕西的宋人与山西、河北的宋人类似,但他们抛弃南宋的心理过程比较复杂。北宋灭亡初期,由于金军撤走,宋高宗也南逃了,这几个地区变成了没有皇帝管理的无主之地。当时这几个地区的汉人很迷茫,不知道向谁效忠。(金朝、南宋都不把他们当子民看)后来金国扶持刘豫,建立伪齐政权,统治这几个地区。由于伪齐是汉人政权,且伪齐政府也鼓励生产(赋税甚至略低于南宋,不过要当兵和服劳役),老百姓的日子还能过得去,因而百姓便逐渐接受了伪齐的统治。再后来,刘豫为了取悦金国,横征暴敛,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于是三地百姓便纷纷转投南宋,支持南宋的北伐。(刘豫的伪齐军队连刘光世都打不赢,这不单单是战斗力的问题,更多的是刘豫不得民心)金国权臣完颜昌意识到刘豫不能再留,否则河南、陕西、山东危矣。于是,完颜昌就废黜了刘豫(刘豫得罪了完颜昌),并组织了第一次绍兴合议,把河南、陕西主动还给了南宋。此举相当于以退为进,拿河南、陕西换取南宋对金国控制河北、山东、山西的官方承认.百姓听说后非常高兴,认为回归宋室,日子就不会那么苦了。可是岂不料南宋根本没有收复失地的想法,只是派了几个代表作为中央的代理人去接受二地。至于伪齐官员,则一个不动。老百姓对此是看在眼里,伤在心里,认为伪齐和南宋统治,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区别。并且当时只要金朝说句话,千辛万苦逃到南方的中原汉人就被南宋遣送了回去,简直伤透了百姓的心,进一步的加深了北方汉人对南宋的不信任。(跟北宋是一模一样)一年后,完颜宗弼和岳飞大战于河南,宋高宗在宋军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叫停战争,并令宋军南撤,又把河南、陕西拱手送给了金国人。金国恢复对陕、豫二省的统治后,伪齐官员一样留任,并赋税降低,以降低陕豫二省老百姓的恐慌感。随后,宋金进行第二次绍兴和议。这次宋高宗大出血,他不仅在官方上承认了金国对幽云地区、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的统治合法性,同时还一口气割让了宋金边境的四个州给金国。这四个州是唐州、邓州、商州、秦州,此四州的百姓完全是莫名其妙啊!莫名其妙的就被皇帝给卖给了金国人。绍兴第二次和议后,宋金双方维持了二十年和平。在这期间,北方百姓逐渐习惯了金国的统治,对宋朝的感情也越来越淡(不习惯也没办法,北人若是大规模南逃,只要金国抗议,南宋就会遣返)。用当时宋朝赴金归国使臣的话说,靖康之变后出生的北方人,完全不知道有宋朝,他们完全认可了自己是金国人的身份。1161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侵宋,由于这次是金国背盟,不守信用,因此南宋便也不遵守协议,开始招揽北方汉人到江南效力。比如著名的辛弃疾就是在北方长大,趁着海陵王侵宋战争期间投奔到南宋的北方人。事后,虽然宋金和解,但至此之后南宋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招揽北人投奔江南。(不一定要求是汉人,契丹人、渤海人,甚至是女真人都可以投宋)不过就总体而言,北方人投奔南宋的数量并不多。蒙古人崛起后,猛攻金国。金军在与蒙古大军多次交战受挫后,契丹人和不少北方汉人纷纷揭竿而起,反抗金国。比如当时山东的红袄军就是北方汉人组成的义军。不过红袄军主要是因为土地矛盾才造反的,与民族矛盾没有太大的关系。总的来说,中国的古代,皇权不下乡,换朝廷不换地主。对农民来说,谁当皇帝其实都无所谓。只不过有的人念旧,当了一辈子宋人,突然让他们改做金人,他们心里面自然是非常不乐意。而对于北宋灭亡后出身的北人来说,他们生在金国,长在金国,他们就是标准的金国人。至于宋朝,对他们来说那是外国。并且,宋朝皇帝对北方百姓也不咋地,八字军在太行山坚持抵抗那么久,皇帝根本就不管不问。北方百姓背井离乡南迁,皇帝居然还把给人家遣送回去。既然如此,那也怪不得老百姓对宋室没好感了。

北伐收复中原有多难?为何南宋三次北伐都功败垂成?

1127年4月,“靖康之变”爆发,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灭亡,随即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建立南宋。南宋建立后,继续和金国对抗,并在1141年以《绍兴和议》实现停火。宋金停火后,金国曾大举侵略南宋,南宋也曾发动数次北伐,分别是1163年的“隆兴北伐”,1206年“开禧北伐”以及1234年“端平入洛”,但都以失败告终。那么,为什么南宋北伐总是失败?南宋北伐为何难以成功?“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1、地形所限:可拓疆而不能据守我国的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北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在北方,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以及东北平原等地形区,地势相对平坦;而南方则分布着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以及一系列江河湖泊。所以,北方面积较大,地块也较为完整,而南方则显得支离破碎。在这样的条件下,北方一马平川,更容易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南方由于山川的阻隔,相互之间难以协调,注定在战斗力上无法和北方相比。这种地形导致的先天缺陷导致南方很难集中优势兵力对北方的集团军队形成沉重打击!另外,对于南宋而言,北伐不只是收复汴梁,恢复到北宋的疆域。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即使占据了北宋故土,如果没有关隘据守,那么北方一马平川的地形,很容易被人赶回来。对于南宋而言,可以据守的防线有两个选择,一是北部的燕云十六州,而是汴梁北部的潼关-太行山-黄河一线。。相比而言,燕云十六州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可以守卫中原,而且可以俯瞰蒙古高原。但是北宋时期的几次军事行动都以失败告终,而且此时的燕云十六州距离南宋太远,收复这里根本就不现实。而潼关-太行黄河一线,相比于燕云十六州位置靠南,离南宋更近,但是这道防线东西跨度太大,需要大量的兵力驻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黄河河面较窄,无法发挥天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冬季黄河会结冰,会让防线名存实亡。所以,对于南宋而言,能不能守住北方疆土真的是一个大问题。而事实证明:南宋根本就守不住!2、民心不向:北方汉人不拥宋而拥金北方汉人深受金国的奴役和压迫,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南宋的王师早一天到来,救他们于水火之中。这是南宋对北方汉人的美好想象。在他们看来,一旦南宋出师北伐,那么北方汉人会挤满道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南宋将不费吹灰之力收复北方疆土。想多了。事实上,这种情况确实出现过,那是在1163年“隆兴北伐”时期,北方汉人确实是急切盼望南宋王师北伐,驱逐侵略者,保卫汉人的家园的。但是南宋军队的表现又一次让他们失望了。而在南宋军队败退回南方后,原来急切支持南宋的人民被金国血腥报复,这导致很多支持南宋的北方汉人越来越少。不仅如此,很多北方汉人诸如辛弃疾等人,志愿南下南宋,为南宋效力。这种情况下,北方剩下的汉人,基本就没有支持南宋的了。在加上金世宗继位后,加快了金国的内部改革,这使得金国出现了“大定盛世”这种短暂的盛世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方汉人就面临一个问题:是继续支持南宋呢?还是支持金国政权?反正都是交税被压迫,支持金国是个更好的选择。所以到后来的“开禧北伐”和“端平入洛”,南宋军队期待的民众欢欣鼓舞的场面没有出现,反倒是很多北方汉人加入金国队伍,对“入侵”的南宋进行打击。北方汉人,你变了!3、体制局限:以文制武难以淬炼强军一直以来,宋朝实行的,都是“以文制武”,秦桧可以爬上宰相的高位,文武双全的岳飞却只能被杀害。这使得南宋的将领们更加萎靡,因为打输了是武将的责任,打赢了都是文官的功劳,这样蹩脚的体制虽然不容易出现叛乱,但的的确确将南宋军队的战斗力彻底阉割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南宋军队想要打胜仗只能指望老天开眼让金国军队都成了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从赵匡胤开始逐渐形成的“以文制武”的军事体制,更多的是将宋朝军队推向防守型的地位,即进攻不足,防守有余。宋朝300年,取得了高达70%的胜率,但绝大多数,都是防守战。在进攻的问题上,宋朝军队基本就不要指望了。再加上南宋的军队中,骑兵只占很小一部分,这就决定了南宋军队在冲击金国的骑兵时,遭遇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4、气候掣肘:后勤不力终难成功我国南北跨度大,这意味着南北方的气候条件是有很大差异的。金国人自北向南打,除了可能会受到中暑的影响,基本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阻力。而且南方气候湿润,土地上长植物水里有鱼虾,南下的军队饿不着,不会为后勤补给不力而发愁。而南宋要是北伐就不一样了,因为南宋军队每向北前进一步,温度都会降一些。北方四季分明,一旦进入冬季,再加上金国来个坚壁清野,南宋军队的处境将是非常脆弱的。在得不到北方汉人的支持下,南宋只能依靠自身的后勤供应,而每向北一步,就意味着补给线长一分,所以对南宋而言绝对是巨大的考验。所以,南宋军队北伐一般都选择开春,而且必须在半年内结束战争,否则就会遭遇惨重的失败!好吧,即使没有半年也会失败!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南宋北伐困难,没有胜算!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上一篇:迎新集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