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张可

时间:2024-11-07 17:25:07编辑:优化君

王元化的主要作品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王元化编辑和出版了《新启蒙》和《学术集林》,前者代表了他在80年代倡导的新启蒙的学术与反思,后者体现了他的“学术的思想与思想的学术”的治学实践。1988年10月,《新启蒙》第一册《时代与选择》出版。原计划是每月出一册,但是由于出版发行方面的种种障碍,实际上每两个月出一册,其他三册分别是《危机与改革》、《论异化概念》、《庐山会议教训》。《新启蒙》第三册发行后,王元化在1989年4月一次答记者问中,把办刊宗旨作了说明:“丛刊不是时评性的,也不是纯学术性的,而是从文化角度的高层次来探讨人人关心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他更愿意说他是一个有独立思考的人。”丁东说,“1990年代,知识界恢复公共性话语,王元化影响非常大。在邓小平南巡以前,知识界公共领域实际上处于失语状态,当时是以反对和平演变为主旋律的,1980年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已经没有话语空间了,如何恢复知识分子的公共话语空间,王元化起到的作用很独特。”1994年6月,李泽厚发表了一篇《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8月王元化主编的《学术集林》就公开表示不同意“将学术界一些人开始出现探讨学术的空气说成学术出台思想淡化”,后来他谈到学术与思想的关系,“思想可以提高学术,学术也可以充实思想。它们之间没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那种势不两立的关系”。《学术集林》持续到1998年11月,前后共十五卷,王元化对每一卷都写了卷后记,可以发现诸多他记述反思的思考路径、读书心得、对学术思想界重大问题的观点等。余英时批评郭沫若的文章就是在《学术集林》发表的。1990年代是公众熟知的王元化反思年代,为此曾著《九十年代反思录》,称其为他奉献给读者最成熟的反思成果,这段反思尤以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最有突破,王元化对所谓知识分子阵营保守、自由、激进三派划分的否定,重新反思卢梭的国家学说等,可以说这段时期正与其思想史的反思同步。 主持《学术集林》并不是为了把持一个学术山头,在《九十年代日记》里,王曾对钱文忠戏言,“现在学术界有拉帮结派之风,我不参加互助组,也不参加合作社,准备单干到底。”

沙莉的个人概况

沙莉是一位深受观众喜爱的话剧、电影演员。从 1941年到今天,四十余年来她在舞台上和银幕上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形象,在戏剧电影界颇有影响。她本名钱善珠,又名秀娟,浙江定海人, 1924年出生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职员家庭里,有八个兄弟姐妹,家境清寒。她读到初中二年级时不得不转读学费极少的补习学校。巧得很,这个学校的底楼,正是天风剧社演出话剧的璇宫剧场。她放学后便可以溜进去看白戏,戏中各式各样的人物吸引着她,非要看到闭幕方肯回家。演员生活使她非常羡慕,慢慢地她也产生了要当演员的强烈欲望。1941年春天,这个剧社招考学员,她报考后被录取,从此踏上了艺术生活的道路。解放后先后在上海长江电影公司、上海国泰影片公司和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1953年正式转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于1979年2月退休。 在近40年的演员生涯中,沙莉塑造了一个个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艺术形象。她迈进艺术之门时,曾遭到父母的反对,但得到了大哥钱英郁的鼓励。钱英郁爱文艺,好读书,思想进步。他见到妹妹从小喜欢唱歌跳舞,便常常带她参加一些进步团体的业余文艺活动,平时也介绍她阅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使她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熏陶。当她想报考剧社当学员时,父母怕女儿被人耻笑为“戏子”而反对,大哥却暗中竭力支持她去报名,她不敢报真实姓名,就用了在教会学校读书时嬷嬷给取的名字——沙莉。考进以后,经大哥再三劝说,父母才勉强同意。剧社学员先要经过六个月的学习和一次甄别测验,合格者才能当上演员。她潜心学习,珍惜这段时间。为了学好普通话,她特地买了一本字典,随时依靠字典上的注音字母来纠正自己的乡音。同时,她还争取担任了提词的工作,利用它来练习普通话。当时演员一边演戏,一边排练新剧目,时间非常紧张,常常等不到背熟台词便得公演了,所以就得有人在布景后面提词儿。她做这一工作既可练习字音和台词,又可琢磨别人的表演技能。养成了一种习惯后,她在看导演排戏时,也会自然地跟随着演员默默地背诵台词,体会着角色的感情变化。有一次在新剧《孤岛男女》将要公演的前几天,忽然扮演丫头的演员生病了,导演决定在学员中挑选代戏的人。于是让每个人读一段台词,当轮到她时,不仅台词念得很熟,就是角色的情绪也有所表现,当场得到导演费穆的肯定,让她代替扮演丫头这个角色。之后,费穆在组织上海艺术剧团时,便约了沙莉和其他几个青年演员作为基本演员,还特约了著名电影演员刘琼等人。他们于1941年秋开始在卡尔登剧场演出了《杨贵妃》、《钟楼怪人》、《四姐妹》、《梅花梦》等剧。

上一篇:锄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