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试题

时间:2024-11-08 07:44:28编辑:优化君

【急】三新 (新课程 新教材 新理念)初二下物理第七章 力 的前三节试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
  A 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它们一定互相接触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D 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
  2、指出以下几种情况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人推车前进,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受力物体___________
  (2)桌子上放着文具盒,文具盒压桌子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受力物体___________
  (3)磁铁与铁钉互相吸引,磁铁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受力物体___________
  3、小明用力压在桌面上,这张桌子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形变,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弹力产生。
  4、下列结果不属于弹力的是 ( )
  A 形变的撑杆使跳高运动员越过横杆 B 手提水桶的力
  C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D 两块磁铁间的排斥力
  5、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任何物体形变时,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B.任何物体形变时,形变越大,弹力越小
  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小
  6、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 ( )
  A.托盘天平 B.电子台秤 C.弹簧测力计 D.磅秤
  7、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不是必要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歪斜 B 使用前指针要“校零”
  C 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不得与外壳有摩擦
  D 拉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
  8、如图所示,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为( )
  A 2.2 N B 3.6 N C 2.4 N D 3.3 N
  9、当体操运动员从高处落下,与蹦床接触的过程中,床面发生_____________,而获得___________能。
  第二节
  1.下列物体重力接近20N的是( )
  A.一个小学生 B.一辆汽车 C.一支钢笔 D.一只公鸡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重500g B.小球的质量是4.9N
  C.小球物重是4.9N D.重量和质量是同一回事
  3.如果没有了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到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再也倒不进嘴里
  4.9.8N/kg的含义( )
  A.物体的质量为1kg B.物体的重力为9.8N
  C.9.8N=1kg D.质量为1kg的物体重9.8 N
  5.质量为50kg的中学生,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6.重1176N的石头,质量是多大?

  7.有一物块,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其重力为5.88N,问,能否用测量范围是500g的天平测量此物块的质量。
  1.下列物重约是600N的物体是 ( )
  A.一头大象 B.一个成年人 C.一本书 D.一只书包
  2.航天飞机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中飞行,如果科学家要在其中进行实验,下列操作不能正常进行的有 ( )
  A.用温度计测温度 B.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C.用电子表测时间 D.用天平测质量
  3.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4:5,若甲物体质量为16kg,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为
  N,甲、乙两物体重力之比是
  4.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被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
  G/N 比值G/m
  (N/kg) 比值G/m的平均值(N/kg)
  物体1 0.1 0.99 9.9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4)若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弹簧测力计下挂质量为0.5kg的物体(在弹簧测力计的称量范围内),则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

  第三节

  1.下列实例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
  A.自行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B.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车轮间的摩擦
  C.自行车轴与轴承间的摩擦 D.自行车脚踏板与鞋底的摩擦
  2.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
  A.旱冰溜冰场的地面做得很光滑 B.机动车的转动部分要加一些润滑油
  C.螺丝刀的手柄处刻有一些花纹 D.行李包的包底装有四个小轮
  3.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下推动同一大箱子,这种现象说明( )
  A.压力小,摩擦力小 B.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C.推力大,摩擦力小 D.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小
  4.关于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是有摩擦力的
  B.一个物体只有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或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才有可能受到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D.运动的物体一定要受到动摩擦力的作用
  5.无论是木锯还是钢锯,它们的锯齿都是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因为( )
  A.这样使锯齿更锋利 B.这样使锯齿能产生最大摩擦力
  C.锯齿用得太久,齿被撞歪 D.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材料对锯齿的摩擦力
  6.如图所示,重500N的一袋大米静止放到传送带上,米袋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米袋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
  7.在校运会爬杆比赛的赛场上,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同学分别以0.5m/s和1m/s的速度匀速上爬。试比较他们与爬杆之间的摩擦力大小:f甲 f乙。(填“>”、“=”或“<”)
  【拓展与提高】
  1.重为去100N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N。如果用20N的沿水平向南的拉力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物体所受摩擦力为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
  2.如图,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F2=_______N.


  3.如图,传送带上物体A正与传送带在水平方向上向右匀速运动,空气阻力不计,试问此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其施力物体又各是什么?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百度文库的答案 很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 填空题。(6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 )整体设计,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 )和( ),掌握最基本的( )。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 )”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共10分)

1、 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分析题(50分)

(一) 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10分)

先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谈识字、写字改革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有关识字与写字学习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 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1992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一、二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

一年级:学会常用汉字11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学习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地方法。学习独立识字。练习用铅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写字兴趣。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工具。

与1992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识字与写字教学,有了较大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10分)

2、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断:(10分)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

生(齐答):收集了。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谁先来。

生(一男生):老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

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搜集来一张张的资料,读起来。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讲解。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20分)

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10分)

2、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10分)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处理?

五 论述题(24分)

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6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共10分)

1、 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分析题(50分)

(一) 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10分)

答:首先,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将“会认”“会写”分开要求,明确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这为尽早让学生开始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认字兴趣,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其次,在写字方面,大纲中有掌握“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的明确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学习作了具体的布置,而“新课标”中作的要求是总体性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再者,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

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

2、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答:明显是不合理的。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表述出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他提供及时地帮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行。如: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可以告诉大家的吗?说说你收集到的情况吧!

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老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信心

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20分)

1、

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2、

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

五 论述题(24分)

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新课标按照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目标设计上有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互交融、渗透的,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大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
  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每个普通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物技术"主题。
  考虑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
  《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程内容标准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建议和案例。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 
 知识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
  1.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生物圈中的人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8.生物的多样性
  9.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
  一、科学探究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本《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之中。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1、理解科学探究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过程基 本 要 求
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案例: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各种变式
  课时:1课时。
  目的: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影响鼠妇的分布。
  材料器具:培养皿,吸水纸,纸板等。
  方法步骤:
  (1)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若干个(注意:不能破坏学校或社区的草坪或花坛等)。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交流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对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作出假设 。 (作出假设)
  (3)利用教师提供的器具和实验室可利用的其他器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以验证自己的 假设。(制定计划)
  (4)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 (实施计划)
  (5)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讨论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得出结论)
  (6)讨论"环境中的阳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对于鼠妇的分布有什么影响"问题后, 交流与撰写探究报告。 (表达、交流)
  活动完成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中。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理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由功能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表现出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应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具体内容标准活 动 建 议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给学生提供多种动植物材料,通过模仿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从网络中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


上一篇:基英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