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倍仲麻吕

时间:2024-11-12 03:27:42编辑:优化君

阿倍仲麻吕

来自百度百科

重点: 李白《哭晁卿衡》,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阿倍《望乡》

阿倍仲麻吕(698—770年),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入唐后改名朝晁衡。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

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汉文学。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的热情更高。到达长安后不久,仲麻吕就入了国子监太学,这是教育贵族子弟的高等学府。学生攻读的重点是礼记、周礼、礼仪、诗经、左传等经典。毕业后参加科举,只有少数优胜者才能出仕任官。仲麻吕聪敏勤备,成绩优异。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考中进士。历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大历五年(770年)终于长安,时年七十二岁。

人物生平

阿倍仲麻吕,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入唐后改名晁衡。公元698年(日本文武天皇2年)生于奈良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父船守,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位上。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汉文学。阿倍仲麻吕生活在中国唐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的时代。邻国名人学士纷纷来唐学习。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的热情更高。他们不顾当时海上交通的艰难险阻和巨大牺牲,不断向唐朝派遣使者和留学生。

公元716年,十九岁的仲麻吕被举为遣唐留学生。同行的著名留学还有比仲麻吕长三岁的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玄昉等人。仲麻吕和吉备真备同乘一船,渴望入唐学习先进文化的共同理想,使这两个青年人立刻结为好友。经过长期艰险的旅程,于九月底到达了他们日夜向往的文化古都——长安城。


到达长安后不久,仲麻吕就入了国子监太学,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考中进士。


与中国交流

仲麻吕和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都有过亲密交往。储光羲对他十分赞赏,曾写诗《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相赠,储光羲的诗名在当时也因晁衡而远播于东瀛,并被供奉于日本京都的诗仙祠中。晁衡曾经送给李白一件日本裘,李白很受感动。


酷爱中国文化的仲麻吕,不以自己的成就为满足。为了继续深造,他决心留在长安而暂不回国。仲麻吕的才华很快得到朝廷的赏识。不久他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职掌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之图书,辅佐太子李瑛研习学问。左春坊司经局校书,这是一个被人羡慕、很有前途的职务。监察御史储光羲曾用“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的诗句赞美他。开元19年(731年),擢任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职掌供俸、讽谏、扈从、乘舆等事。仲麻吕担任这个职务,使他在宫廷中经常有接触唐玄宗的机会,因而他的学识进一步得到器重,以后不断升官晋爵。历任仪王友、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肃宗时擢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


仲麻吕不仅学识渊博,才华过人,而且感情丰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诗人。他和唐代著名诗人名士,如李白、王维、储光羲、赵晔(骅)、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天宝12载(753年),仲麻吕归国时,传闻他在海上遇难,李白听了十分悲痛,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诗篇:“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人把仲麻吕比作洁白如碧的明月,把他的死,比作明月沉碧海。因为是明月沉碧海,所以天愁人哭,万里长空的白云,刹时间也变得灰暗阴沉,一片愁色笼罩着天地人间。诗中感情充沛,深刻表达了两人的诚挚友谊,成为中日友谊史上传诵千年的不朽名作。仲麻吕回到长安后看到李白为他写的诗,百感交集,当即写下了著名诗篇《望乡》:“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仲麻吕和大诗人、尚书右丞王维也有莫逆之交。当他归国前夕,王维赠给他的送行诗《送秘书晁监还日该国》,充分表达了他们两人的深厚友谊: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长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王维还专为此诗写了很长的序文,热情歌颂中日友好的历史以及仲麻吕的过人才华和高尚品德。这是中日两国友谊史的真实写照。


归国

仲麻吕在唐五十四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官至客卿,荣达公爵。但是,仲麻吕眷恋乡士之情未尝稍减。开元21年(733年),仲麻吕曾以双亲年迈,请求归国。因玄宗皇帝挽留,未能实现宿愿。

天宝十一载末(752年),以藤原清河大使为首的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到达长安。其副使吉备真备是和仲麻吕同时入唐留学的好友,久别重逢,自然不胜感慨,于是仲麻吕又动思归之念。翌年,遣唐使事毕将归时,仲麻吕请求同归。这时仲麻吕入唐已经三十七年,是五十六岁的老人了。唐玄宗感念他仕唐几十年,功勋卓著,家有年迈高堂,割爱允求,并任命他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任命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使节,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说明仲麻吕是如何得到朝廷的器重和信任。

仲麻吕获准回国的消息传出以后,长安朝野人士,纷纷送别,依依不舍。素与仲麻吕交好的诗友们,怀着惜别的激情,挥笔作诗赠别。诗境深远,亲切感人。仲麻吕也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写了《衔命还国作》的动人诗篇,赠答友人: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仲麻吕在诗中抒发了他留恋中国,惜别故人和对唐玄宗的感戴心情,意境深远,感人至深。它是歌颂中日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史诗,千百年来为两国人民所传诵。《衔命还国作》后来收录在宋代编辑的优秀诗文集《文苑英华》里,也是《文苑英华》中唯一外国人的作品。


六月,仲麻吕随藤原清河大使一行辞别长安,往扬州延光寺邀请鉴真和尚东渡。十月十五日,他们分乘四船从苏州起航回国。是夕浩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撒满大江,秋水共长天一色。仲麻吕仰视海天,惜别中国,向往故乡,遂咏成和歌一首,并译为汉语示与众人,众皆叹赏: 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但是,命运却偏偏和归心似箭的仲麻吕为难。他们在归国途中遇到了风暴,藤原清河大使和仲麻吕所乘的第一船触礁,不能继续航行,与其他三船失掉联系,被风暴吹到越南的驩州海岸。登陆后,不料又遭横祸,全船一百七十余人,绝大多数惨遭当地土人杀害,幸存者只有仲麻吕和藤原清河等十余人。公元755年(天宝14年)6月,他们历尽艰险,再次入长安。好友们见到仲麻吕脱险归来,不胜为之惊喜。


然而,曾几何时,又遇兵燹。十一月,安禄山叛乱。唐玄宗蒙尘四川,仲麻吕随往避难。直至肃宗至德2年(757年)12月,玄宗自蜀还幸长安,仲麻吕亦随之返还。是年仲麻吕已六十一岁。以后再度仕官,历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大历五年(770年)终于长安,时年七十二岁。代宗为了表彰仲麻吕的功绩,追赠从二品潞州大都督。


相关诗词

1、李白哭晁卿衡


晁衡于717年(开元五年)来到中国求学,改姓名为


《小仓百人一首》中的阿倍仲麻吕

晁衡。卒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753年(天宝十二年)冬,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在 琉球 附近遇风暴,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当时误传晁衡遇难,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一带,遇海盗,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独晁衡与藤原于755年(天宝十四年)辗转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死,李白便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2、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作者】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3、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作者】包佶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4、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作者】储光羲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


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


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仲麻吕是日本杰出的遣唐留学生,是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他以他的非凡学识和高尚品德赢得中国朝野的器重和信任。仲麻吕仕唐期间,实际上起了民间大使的作用,他为增进中日友好、提高日该国际地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而辛勤献身,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由于仲麻吕在唐的积极影响,增进了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了解。王维在《送秘书晁监还日该国序》中说:“海东日该国为大,服圣人之训,有君子之风。”

天宝年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到长安。由于仲麻吕的指导,藤原清河大使在朝见时礼仪不凡。唐玄宗曰:“闻彼国有贤君。今观使者,趋揖有异,乃号日本为礼仪君子国。”并给与破格的优遇,命仲麻吕为响导,引导日本大使等人参观大明府库及收藏佛、道、儒经典的三教殿。又特请名画家给藤原清河等人画像。古历正月初一贺正,唐玄宗在含元殿接见各国使臣。从前的席次是,新罗、大食居东班、吐蕃、日本居西班。这次使日本和新罗调换了位置,日本大使居东班首位,提高了国际地位。

仲麻吕虽然没能回国直接向日本人民传授中国文化,但是由于他在唐的地位和影响,却为其他许多日本留学生的学习以及两国学者的往来提供了方便,例如鉴真和尚的东渡就是和仲麻吕的努力分不开的。

公元753年,藤原清河在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人的陪同下到扬州延光寺参谒鉴真和尚,并聘请他东渡过海,上日本去传戒。鉴真同意搭乘遣唐使船前往,鉴真曾多次渡海去日本,但都失败,唯这次成功了。


仲麻吕作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先驱者所建立的伟大业绩,今天已结成累累硕果。为了他的不朽业绩,日中两国分别于1978、1979年在奈良和西安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西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坐落在兴庆公园的兴庆湖畔,兴庆公园是唐玄宗兴庆宫的故址,也是仲麻吕仕唐期间经常出入的地方。碑上镌刻着仲麻吕的生平业绩以及他的《望乡》和李白的《哭晁卿衡》两首著名诗篇,供人瞻仰怀念。让阿倍为增进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而辛勤献身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着中日两国人民。


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698—770),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 阿倍仲麻吕,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入唐后改名朝(晁)衡。公元698年(日本文武天皇2年)生于奈良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父船守,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位上。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汉文学。 唐代,我国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邻国名人学士纷纷来唐学习。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的热情更高。他们不顾当时海上交通的艰难险阻和巨大牺牲,不断向唐朝派遣使者和留学生。 公元716年(日本灵龟2年,唐开元4年),日本 *** 决定派遣以多治县守为首,由557人组成的第九次遣唐船。十九岁的仲麻吕被举为遣唐留学生。翌年3月,仲麻吕随多治比县守大使一行,从难波(今大阪)起航,向中国大陆进发。同行的著名留学还有比仲麻吕长三岁的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玄昉等人。仲麻吕和吉备真备同乘一船,渴望入唐学习先进文化的共同理想,使这两个青年人立刻结为好友。经过长期艰险的旅程,于九月底到达了他们日夜向往的文化古都——长安城。 到长安以后不久,仲麻吕就入了国子监太学,这是教育贵族子弟的高等学府。学生攻读的重点是礼记、周礼、礼仪、诗经、左传等经典。毕业后参加科举,只有少数优胜者才能出仕任官。仲麻吕聪敏勤备,成绩优异。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考中进士。进士是高等文官仕补,它要求深通天下大政,长于诗文,是当时最受尊重的荣誉,因而也是学士们拼力争夺的目标。仲麻吕作为一个外国人,取得进士的桂冠,说明他的学识确是出类拔萃的。 酷爱学习中国文化的仲麻吕,不以自己的成就为满足。为了继续深造,他决心留在长安而暂不回国。仲麻吕的才华很快得到朝廷的赏识。不久他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职掌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之图书,辅佐太子李瑛研习学问。左春坊司经局校书,这是一个被人羡慕、很有前途的职务。监察御史储光羲曾用“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的诗句赞美他。开元19年(731年),擢任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职掌供俸、讽谏、扈从、乘舆等事。仲麻吕担任这个职务,使他在宫廷中经常有接触唐玄宗的机会,因而他的学识进一步得到器重,以后不断升官晋爵。历任仪王友①、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②,肃宗时擢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③。 仲麻吕不仅学识渊博,才华超人,而且感情丰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诗人。他和唐代著名诗人名士,如李白、王维、储光羲、赵晔(骅)、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天宝12年(753年),仲麻。吕归国时,传闻他在海上遇难。李白听了十分悲痛,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诗篇: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人把仲麻吕比作洁白如碧的明月,把他的死,比作明月沉碧海。因为是明月沉碧海,所以天愁人哭,万里长空的白云,刹时间也变得灰暗阴沉,一片愁色笼罩着天地人间。诗中感情充沛,深刻表达了两人的诚挚友谊,成为中日友谊史上传诵千年的不朽名作。 仲麻吕和大诗人、右丞相王维也有莫逆之交。当他归国前夕,王维赠给他的送行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充分表达了他们两人的深厚友谊: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长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王维还专为此诗写了很长的序文,热情赞颂中日友好的历史以及仲麻吕的超人才华和高尚品德。这是中日两国友谊史的真实写照。 仲麻吕在唐五十四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官至客卿,荣达公爵。但是,仲麻吕眷恋乡士之情未尝稍减。开元21年(733年),仲麻吕曾以双亲年迈,请求归国。因玄宗皇帝挽留,未能实现宿愿。天宝十一年末(752年),以藤原清河大使为首的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到达长安。其副使吉备真备是和仲麻吕同时入唐留学的好友,久别重逢,自然不胜感慨,于是仲麻吕又动思归之念。翌年,遣唐使事毕将归时,仲麻吕请求同归。这时仲麻吕入唐已经三十七年,是五十六岁的老人了。唐玄宗感念他仕唐几十年,功勋卓著,家有年迈高堂,割爱允求,并任命他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任命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使节,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说明仲麻吕是如何得到朝廷的器重和信任。 仲麻吕获准回国的消息传出以后,长安朝野人士,纷纷送别,依依不舍。素与仲麻吕交好的诗友们,怀着惜别的 *** ,挥笔作诗赠别。诗境深远,亲切感人。仲麻吕也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写了《衔命还国作》的动人诗篇,赠答友人: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 留赠结交人。 仲麻吕在诗中抒发了他留恋中国,惜别故人和对唐玄宗的感戴心情,意境深远,感人至深。它是歌颂中日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史诗,千百年来为两国人民所传诵。《衔命还国作》后来收录在宋代编辑的优秀诗文集《文苑英华》里,也是《文苑英华》中唯一外国人的作品。 六月,仲麻吕随藤原清河大使一行辞别长安,往扬州延光寺邀请鉴真和尚东渡。十月十五日,他们分乘四船从苏州起航回国。是夕浩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撒满大江,秋水共长天一色。仲麻吕仰视海天,惜别中国,向往故乡,遂咏成和歌一首,并译为汉语示与众人,众皆叹赏: 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但是,命运却偏偏和归心似箭的仲麻吕为难。他们在归国途中遇到了风暴,藤原清河大使和仲麻吕所乘的第一船触礁,不能继续航行,与其他三船失掉联系,被风暴吹到越南的驩州海岸。登陆后,不料又遭横祸,全船一百七十余人,绝大多数惨遭当地土人杀害,幸存者只有仲麻吕和藤原清河等十余人。公元755年(天宝14年)6月,他们历尽艰险,再次入长安。友好们见到仲麻吕脱险归来,不胜为之惊喜。 然而,曾几何时,又遇兵燹。十一月,安禄山叛乱。唐玄宗蒙尘四川,仲麻吕随往避难。直至肃宗至德2年(757年)12月,玄宗自蜀还幸长安,仲麻吕亦随之返还。是年仲麻吕已六十一岁。以后再度仕官,历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大历五年(770年)终于长安,时年七十三岁。代宗为了表彰仲麻吕的功绩,追赠从二品潞州大都督。 仲麻吕是日本杰出的遣唐留学生,是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他以他的非凡学识和高尚品德赢得中国朝野的器重和信任。仲麻吕仕唐期间,实际上起了民间大使的作用,他为增进中日友好、提高日本国际地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而辛勤献身,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由于仲麻吕在唐的积极影响,增进了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了解。王维在《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中说:“海东日本国为大,服圣人之训,有君子之风。”天宝年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到长安。由于仲麻吕的指导,藤原清河大使在朝见时礼仪不凡。唐玄宗曰:“闻彼国有贤君。今观使者,趋揖有异,乃号日本为礼仪君子国。”并给与破格的优遇,命仲麻吕为响导,引导日本大使等人参观大明府库及收藏佛、道、儒经典的三教殿。又特请名画家给藤原清河等人画像。古历正月初一贺正,唐玄宗在含元殿接见各国使臣。从前的席次是,新罗、大食居东班、吐蕃、日本居西班。这次使日本和新罗调换了位置,日本大使居东班首位,提高了国际地位。仲麻吕虽然没能回国直接向日本人民传授中国文化,但是由于他在唐的地位和影响,却为其他许多日本留学生的学习以及两国学者的往来提供了方便,例如鉴真和尚的东渡就是和仲麻吕的努力分不开的。公元753年,藤原清河在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人的陪同下到杨州延光寺参谒鉴真和尚,并聘请他东渡过海,上日本去传戒。鉴真同意搭乘遣唐使船前往,鉴真曾多次渡海去日本,但都失败,唯这次成功了。 仲麻吕作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先驱者所建立的伟大业绩,今天已结成累累硕果。为了他的不朽业绩,日中两国分别于1978、1979年在奈良和西安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西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座落在兴庆公园的兴庆湖畔,兴庆公园是唐玄宗兴庆宫的故址,也是仲麻吕仕唐期间经常出入的地方。碑上镌刻着仲麻吕的生平业绩以及他的《望乡》和李白的《哭晁卿衡》两首著名诗篇,供人瞻仰怀念。让阿倍为增进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而辛勤献身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着中日两国人民。


上一篇:合成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