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辞

时间:2024-11-17 10:18:48编辑:优化君

黛玉葬花词是什么?

《葬花吟》清代 曹雪芹原文: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译文: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退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园里花儿飘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纷飞。待到来年大地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着花香的巢儿刚刚垒成。梁间的燕子啊,糟蹋了多少鲜花多么无情!明年百花盛开时节,你还能叼衔花草。你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旧巢也已倾落,只有房梁空空。一年三百六十天啊,过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无情地摧残着花枝。明媚的春光,艳丽的花朵,能够支撑几时。一朝被狂风吹去,再也无处寻觅。花开时节容易看到,一旦飘落难以找寻。站在阶前愁思满怀,愁坏了我这葬花的人。手里紧握着花锄,我默默地抛洒泪珠。泪珠儿洒满了空枝,空枝上浸染着斑斑血痕。杜鹃泣尽了血泪默默无语,愁惨的黄昏正在降临。我扛着花锄忍痛归去,紧紧地关上重重闺门;青冷的灯光照射着四壁,人们刚刚进入梦境。轻寒的春雨敲打着窗棂,床上的被褥还是冷冷冰冰。人们奇怪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这样格外伤心?一半是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一半是恼恨春天的逝去。我高兴春天突然来临,又为它匆匆归去感到抑郁。春天悄然无语地降临人间,又一声不响地离去。昨晚不知院外什么地方,传来一阵阵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那鸟儿的精灵?不管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鸟儿的精灵,都一样地难以挽留。问那鸟儿,鸟儿默默无语,问那花儿,花儿低头含羞。我衷心地希望啊,如今能够生出一双翅膀。尾随那飞去的花儿,飞向那天地的尽头。纵使飞到天地的尽头,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不如用这锦绣的香袋,收敛你那娇艳的尸骨。再堆起一堆洁净的泥土,埋葬你这绝代风流。愿你那高贵的身体,洁净的生来,洁净的死去。不让它沾染上一丝儿污秽,被抛弃在那肮脏的河沟。花儿啊,你今天死去,我来把你收葬。谁知道我这薄命的人啊,什么时候忽然命丧?我今天把花儿埋葬,人们都笑我痴情。等到我死去的时候,有谁把我掩埋?不信请看那凋残的春色,花儿正在渐渐飘落。那也就是闺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时刻。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文学鉴赏:《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葬花吟》写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是为其思想价值。此诗另一价值在于它为后人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上脂砚斋的批语指出:没有看过“宝玉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原文是什么?

《红楼梦》原著黛玉葬花具体章节: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听了不觉痴倒。要知端详,且听下回分解。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 这里宝玉悲恸了一回,忽然抬头不见了黛玉,便知黛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来。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林黛玉回头看见是宝玉,待要不理他,听他说"只说一句话,从此撂开手",这话里有文章,少不得站住说道:“有一句话,请说来。”宝玉笑道:“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黛玉听说,回头就走。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林黛玉听见这话,由不得站住,回头道:“当初怎么样?今日怎么样?”……

《葬花词》里说黛玉

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吟咏出一曲《葬花词》,尽显他的绝世才情。人生自是有情痴,葬花诉尽千古怨。一首《葬花词》明写黛玉伤春悲秋,眼见繁花陨落而把锄葬花,表现了黛玉多愁善感,至情至性的个性。在黛玉的吟叹之中,又处处透露出她明为伤春哀花,实际却为自己身世飘零、春情无着的凄凉处境发出悲鸣。再从曹雪芹的背景经历来理解,一首《葬花词》更是他为繁华落尽、良辰美人不再,伤感至极的哀叹。

花是花,也是美人、青春、繁华,也是富贵、权势、名望,是一切美好而又短暂易逝的事物。

葬花,是对逝去的美好最浪漫而又无可奈何的祭奠。

把这一主题用华彩诗词表现得前无古人、后鲜来者,发出这等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愁怨,也只有曹雪芹的天纵之才了。

《葬花词》原文:

试解:




《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贾府,听王夫人说起贾宝玉时,便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贾宝玉生于1706年丙戌年,那么林黛玉的出生年就是丙戌之后的丁亥年。

第六十二回写到探春和袭人谈论起每个月里的生日,袭人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确切地说出了林黛玉的出生日子。

所以林黛玉的具体出生年月日为:1707年3月15日。推算出的八字是:丁亥年癸卯月乙未日。根据《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一生遭遇,推断她出生于乙酉日。那么她的八字就是:

丁亥癸卯乙未乙酉

大运:甲辰(8岁,1714年)乙巳(18岁,1724)丙午(28岁,1734)




《红楼梦》一开篇,就交代林黛玉是仙山上的绛珠仙草,欲报神瑛侍者投胎的贾宝玉的仙水浇灌之恩而下界投胎,结这么一段旷世情缘。

绛珠仙草,就是红色珠子的草。红色珠子可比作眼泪,而且血泪。林黛玉的八字,恰好以类象花草的乙木为日主,透出癸水在月令,年干丁火调候暖局。绛珠仙草的八字,与这个仙山之物的名称十分吻合。

黛玉八字,首先是木极旺。乙木本生在卯月,又逢年日三会木局,时干比肩叠出。禄刃旺的八字,好强、不服输,有硬气。小说里,屡次写到黛玉争强逞能,虽不如王熙凤那般泼辣直白,但黛玉在骨子里却并不比凤丫头懦弱。比劫旺的人六亲缘分也浅,比肩直接克父,所以黛玉被父亲寄养在外婆家,而由于八字枭神出,正印三合而为木,所以早年丧母,5岁时又死了个3岁的弟弟。这些都是与至亲骨肉缘分浅薄的具体体现。女命木旺,一般都会有好身材,至少身段婀娜。黛玉八字年上一点丁火,时支暗藏杀星,也都是利于乙木长得出众的因素,所以貌若天仙。

其次,黛玉八字偏寒。卯月寒气未退,而又三合木局,月透癸水,湿寒之气不除。具体表现,一是黛玉人生凄凉,与至亲生离死别,寄居人下,所谓人间冷暖,其中苦楚,非亲历之人不能道也。二是黛玉为人较为尖酸刻薄,给人寒冷的感觉,不见多少温暖体贴。三是黛玉活力不足,也就是生命力很弱,木不能荣发,那就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再次,黛玉八字是枭神夺食。黛玉八字格局本不纯粹,比劫格不透,枭神格不足,但总归以年上丁火为一生最重要的主宰。丁火在年上,能给乙木带来些微光明和温暖,所以在经历家中变故后,还有一个好父亲,但是又克父,不合与父亲居住一起,被寄养外婆家,得到大户人家的观照,也可看做是丁火的作用。但是这个丁火最直接地被癸水枭神所克,又被一对湿木包围,丁火燃不起来。这就是虽得丁火的护佑,但是因为丁火自身的糟糕环境,反而会因此遭受丁火受损所带来的各种灾祸。

第一就是食神所代表的的灵秀之气,也表示才华。黛玉是才女,但是才情太过,而思虑过度,伤春悲秋,为情而不能自拔,最终竟至因此殒命。自古红颜多薄命,从来才女情路难。才情之于黛玉,恰如烛火之于飞蛾。食神也有高傲之气,不过黛玉在这方面只是稍有傲气,并未十分突显,毕竟她是透食神而非伤官。

第二是枭神的误导。枭神是让人痴迷,却对人有害的东西。对于黛玉来说,那就是她对贾宝玉的感情。一开始她可能并未清醒认识到自己与宝玉无法结合,而纯乎出于少女春情,芳心暗许。但是后来慢慢她应该是觉察出她与宝玉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她做了那个被贾母见死不救的梦,又听到丫鬟们谈论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她此时已经确定她是不可能嫁给宝玉了。但是她已经无法自拔,面对这样的现实,她只能以绝食消耗自己的最后一点生命力,最后“质本洁来还洁去”。

从黛玉八字看她的健康,也很吻合。木旺,木主肝,就容易肝火旺,如果不发泄出来,容易肝火郁结,林黛玉寄人篱下,做人处处小心,又如何能够随意发泄,自然形成了忧郁多疑性格。而且木多火塞,更加剧生命力生机的舒展。木旺金缺,八字中肺为金,咳嗽的肺病,金秋之际,就会加重病情。黛玉的咳嗽是天生的,也是她八字局中缺金,却又被金所伤所致。黛玉爱哭,泪水涟涟,是其八字湿寒交加,而且癸水枭神克制食神丁火的表现,吉神被克制,日主无能为力,那么年幼,毫无办法,只能以泪洗面。

黛玉到外婆家荣国府时是11岁,正是丁酉年,丁火发荣,能够寄居一个豪门;卯酉一冲,是离家别祖。卯酉是桃花所在,所以初见宝玉,俩人便相互倾心。在癸卯年,又是一个枭神带木的年份,绛珠仙草的凡胎于肃杀的秋天死在了林木森森的大观园中。


葬花辞最后一句

  1、林黛玉《葬花辞》的最后一句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译文: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

  3、赏析:“花落人亡两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贾宝玉凡遭所谓“丑祸”,总有别人要随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钏,后有晴雯,终于轮到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显示气节。

  4、其实《葬花辞》不仅仅是黛玉一个人的诗谶,同时也是大观园群芳共同的诗谶。她们尽管未来的具体遭遇各不相同但在“有命无运”这一点上却没有两样,都是在“薄命司”注册的人物。随着贾家的败落,所有的大观园内的女孩儿都要陷于污淖、沟渠之中,都没有好命运。


葬花辞的最后一句 一朝春尽红颜老

1、林黛玉《葬花辞》的最后一句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译文: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

2、葬花辞一般指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


上一篇:老河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