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催眠

时间:2024-11-20 18:59:51编辑:优化君

催眠介绍

2019-5-24

催眠








催眠(英文:hypnosis,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Hypnos的名字),狭义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广义是指对特殊的刺激产生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催眠是一种高度受暗示性的状态。并在知觉、记忆和控制中做出相应的反应。虽然催眠很像睡眠,但睡眠在催眠中是不扮演任何角色的,因为如果人要是真的睡着了,对任何的暗示就不会有反应了。



概念



催眠(hypnosism)(狭义):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催眠(广义): 对特殊的刺激产生的心理状态的改变。



这种睡眠状态跟普通睡眠不同。



其实,当一个人与自己的感觉进行沟通,或者正在做内心观想工作,便是处在一定程度的催眠状态了。催眠术是通过特殊的诱导使人进入类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技术,在此种状态下,人的意识进入一种相对削弱的状态,潜意识开始活跃,因此其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情感、思维、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都和催眠师的言行保持密切的联系,就象海绵一样能充分汲取催眠师的指令,能导致这种状态的技术就叫催眠术。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



催眠原理









说到催眠原理,一定要从脑波开始讲起。脑波有四种:β α θ δ波。 当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的是β波,称为一般状态。 当人在心情平静下,所呈现的是α波,称为放松状态。 θ是打盹波,称为打盹状态。 δ是酣睡波,称为熟睡状态。 而催眠就是在α波和θ波状态下进行的。



基本形态



催眠有两种基本形态,那就是母式催眠与父式催眠。所谓母式催眠就是用温情去突破受术者的心理防线,也就是一种柔性攻势;父式催眠就是以命令式的口吻发布指示,让你感到不可抗拒,而不得不臣服。在催眠过程中,常常根据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选择使用不同的催眠方式。



催眠现象



其实催眠现象是人的一种自然适应的反应,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自然催眠现象。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驾驶员长途驾驶,单调的汽车马达声会诱发催眠状态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修筑公路时会在路旁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或者有意识地将公路筑成弯道,避免诱发公路催眠。



      长途乘车旅行也是同样。长途旅行中单调、刻板的车轮转动声也会成为催眠性刺激诱人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中似乎能听到列车员报站的声音,而对其他声音则迷迷糊糊甚至一无所知。



      凡是单调、重复、刻板的刺激都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催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功能;而催眠术则是帮助人们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这些功能,为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



具体分类



催眠术的种类划分如下:



按施术者来分:



①自我催眠,即自己为自己进行催眠的方法;



②他人催眠,即由催眠师负责施行的催眠方法。



2.按暗示条件来分:



①言语催眠,即运用语言进行暗示的催眠法;



②操作催眠,即非言语性的催眠法,它是运用行为、动作、音乐或电流等作为暗示性刺激,达到催眠状态。



3.按意识状态来分:



①觉醒时催眠,即在意识清晰时进行暗示性催眠;



②睡眠时催眠,即在睡眠状态下进行催眠。



4.按配合情况来分:



①合作者催眠,即对自愿或合作者进行催眠;



②反抗性催眠,即对不合作者进行催眠。



5.按进入催眠的速度来分:



①快速催眠,即在瞬间进行催眠状态的方法;



②慢速催眠,即逐渐使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



6.按受术的人数来分:



①个别催眠,即施术者对单一受术者进行催眠;



②集体催眠,又称小组催眠,即对一群体同时进行催眠。



7.按距离来分:



①近体催眠,即面对面的为受术者催眠;



②远离催眠,即施术者与受术者相距甚远进行催眠,如电话催眠、书信催眠和遥控催眠等。



8.按客观因素来分:



①自然催眠,即受客观自然条件的影响产生的自然的催眠现象,如汽车驾驶员出现的公路催眠等;



②人工催眠,由施术者来进行的催眠,即他人催眠。



9.按催眠程度来分:



①深度催眠,即受术者达到深层催眠状态,如呈僵直或梦行状态;



②中度催眠,即受术者达到中层催眠状态,如呈无力、迷茫状态;



③浅度催眠,即受术者进入浅层催眠状态,如呈宁静,肌肉松弛状态。



10.按催眠对象和手段来分:



①人的催眠,即使人进入催眠状态的催眠术;



②动物催眠,即使动物进入催眠状态的催眠术;



③麻醉药物催眠,即应用麻醉药物,如阿米妥钠、硫喷妥钠等麻醉药物,使人进人催眠状态;



④非麻醉药药物催眠,即用无麻醉作用的药物作为暗示性刺激,以达到催眠的方法,如使用葡萄糖酸钙等药物。



催眠历史



催眠术是一项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心理调整技术。



在古代就有很多类似于催眠的记载,由于科学不发达,便借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来治疗某些疾病。再如寺庙的僧侣或者教堂的神甫等进行讲道、说法、告解等,都有类似于自我催眠的作用。这就是催眠的神学时代。



在18世纪,麦斯默提出“动物磁气说”,认为生病是人体磁场流通的阻碍,需要借助外力打通磁场,就能治疗疾病。



1841年11月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布雷德(G.Braid)在观看一位瑞士医师用催眠术治病表演时,他用挑剔的、蔑视的态度想从中找出欺诈骗局,结果未发现有任何破绽,于是他也开始了对催眠的研究和应用。由于催眠能改变人的感觉敏感性,1841年布雷德开始用催眠来麻醉、镇痛。布雷德是用凝视水晶球的方法做催眠,他开始提出了眼神经疲劳学说,认为这是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这种使人进入清醒和睡眠之间的状态的方法就是催眠术(布雷德首先提出来的)。



现在的催眠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是二层次学说:



A 第一层次: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



脑神经接受心理暗示后,进行储存、分析后通过神经生物的变化,影响生理活动功能,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诱导催眠状态。



B 第二层次: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主要是心理功能的作用如:暗示。在催眠状态下接受暗示性指示更具作用。



进入催眠状态后,催眠师和受术者之间特殊的单线联系,会使得受术者在生理功能和心理感受上发生积极的变化。脑内乙酰胆碱(分泌越多活动越浅缓)、多巴胺(分泌越多越振奋)、疲劳素等分泌改变,影响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从而提高人的身体器官的功能;同时受术者对催眠师的指令愿意接受而且能够合作,在催眠师的帮助下改善情绪,调节压力,解开心结,开发潜能。这就是为什么催眠术能够起到调节身心作用的原因。



催眠程序



催眠分成六个步骤,分别是:



一、询问解疑(Diagnosis):了解被催眠者的动机与需求,询问他对催眠既有的看法,答他有关催眠的疑惑,确定他知道等一下催眠时哪些事情会发生而没有不合理的期待。很多时候,催眠师可能要花点时间做个催眠简介,因为大多数人对催眠的了解很少,这很少的了解中又大部份是误解。



二、诱导阶段(Induction):催眠师运用语言引导,让对方进入催眠状态。一般而言,常用的诱导技巧有渐进放松法(progressive relaxation)、眼睛凝视法(eye fixation)、深呼吸法、想像引导、数数法、手臂上浮法,及其他变形与伪装的方法。



三、深化阶段(Deepening):引导被催眠者从轻度催眠状态,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常用的深化技巧有手臂下降法、数数法、下楼梯法、搭电梯法、过隧道法等等,除了这些常用技巧,这个阶段常常随机应变,即席创制新招。催眠师有多少想像力,就有多少新的技巧问世。



四、治疗阶段(Healing):视被催眠者的需求来治疗,催眠师需要相当好的心理治疗与精神病理学背景,最好在宗教、哲学层面也有所涉猎。



五、解除催眠(Ending):让被催眠者从催眠状态回到平常的意识状态,确保他对整个治疗过程保有清楚的记忆,适切给予催眠后暗示,帮助他在结束催眠后,感觉很好,并且强化疗效,通常以数数法为主。



六、催眠后谈话



注意事项



一 实施催眠的环境和时间设置



环境设置:最好选择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的环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轻松、舒适和安全。



时间设置:一般一次催眠一个小时左右,根据催眠中要解决的不同问题视具体情况调整。作为治疗性的催眠最起码5次治疗,第一次为适应性治疗,第二次才真正开始治疗;一般每10次为1个疗程。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人并不一定需要做完整个疗程就全面恢复。



二 接受催眠调整期间的生活习惯



每次治疗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饱;消除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治疗;绝对禁止饮酒(饮酒后会出现头昏、头痛、烦躁等反应),尽量不服用人参、激素等;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师真实反映治疗后的体验和变化。



三 实施催眠的禁忌症



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



2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



3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



4 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



对催眠术常见的误解和担心



1 问:催眠术是否就是会让人睡觉?



答: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虽然表面看起来好像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象睡了很久。虽然催眠术对于治疗睡眠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仅仅限于这一个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



2 问:催眠中被催过去后会不会醒不过来了?



答:催眠过程中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受术者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在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当然,如果任其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则可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经过充分睡眠后受术者也会自然醒复。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转入到催眠状态,这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3 问:催眠就是要让人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改变吗?



答:催眠并不是要剥夺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虽然有意识活动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潜意识活动水平反而更加活跃,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有迷迷糊糊意识不清的感觉,好像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而有的受术者觉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听得见,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也都不会影响催眠的进行和治疗效果。当然,受术者越是按催眠师的指令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检验),就越有利于从催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4 问: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



答: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5 问: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那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



答: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内容。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学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现象产生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第二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由此看来,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感受性敏锐的人越能够从催眠中获得好处,而过于年幼的儿童和过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为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而难于被催眠。



6 问:催眠对心理健康会不会有不良影响?



答: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适,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



7问:如何选择催眠治疗师?



答:要选择有相关的知识背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有丰富实践经验,有高尚道德观念的催眠师实施催眠才是安全的。



8、如何选择催眠教育机构?



现在中国的催眠教育除了香港之外,内地尚未有合法注册的催眠院校,内地的催眠教育多是一些国内外的催眠民间社会团体(比如协会、研究会、公会)。



9、问:催眠?那我的秘密不是都让人知道了吗?



答:这是很多人的疑虑,认为只要被催眠,就好像自己失去了意识,所有能讲不能讲的;通通讲了出去……多难为情啊!这是因为一般人,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催眠就彷佛被人点了穴,或是吃了迷幻药般不省人事,这或许是被一些舞台催眠秀,以及电影、小说对催眠的夸张描述,所产生的误解。其实被催眠时,人的意识是清醒的,有时甚至因为内心的杂念平息,所以感觉上比平常更清醒,况且你的潜意识,会保护着你,你可以选择说与不说。



但是话又说回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有的欲望;别人也有,你有的贪、嗔、痴、世俗人也都会有,虽然你自己可以选择说与不说,但是以我的经验,只要你很信得过你的催眠师,而你自己秉持着一颗开放的心,那么你将是这个催眠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



既然催眠的时候,当事人的意识是清醒的,而使得有些人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被催眠?不禁要问:这样催眠会有效吗?是的,会有效!几乎所有的催眠治疗,都可以在“感觉上很清醒”的催眠状态下完成。



10、问: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被催眠而有些人却很难被催眠?



答:而一般来说;约有百分之90的人,都有相当程度的催眠敏感度,其中百分之5的人,非常容易被催眠,另外百分之5的人,很难被催眠。大部分的人都能够被催眠,只是有些人,必须施以反覆、长时间的诱导,例如二、三个小时,才能进入催眠状态,这样就超过催眠师的正常负荷了。催眠大师密尔顿·艾力克森就经常使用无聊、重复的语言,经历漫长的时间,成功的催眠了别的催眠师视为很难催眠的人。



而年纪越轻,也越容易被催眠,因为年轻人的脑细胞较有活力,而年纪越大者,脑细胞因为丧失了活力的关系,所以相对的较难被催眠。一般来说,有下面这些特质的人,他的催眠敏感度会比较高。



一、年纪轻



二、容易放松



三、对催眠师有安全感及信赖感 



四、想像力丰富



五、专注力高



六、好奇心强



七、智商高



适应症  1、焦虑症,紧张症,恐惧症,口吃症,怯场症,自卑症,厌食症,固执症,恐病症,厌学症,疑病症,网瘾症,神经官能症,妄自菲薄症,自我完美症,自毁自贱症,神经衰弱症,脾气暴躁症,过度压力症,惶恐不安症,自信缺乏症,书写痉挛症,过度食欲症,食欲缺乏症,情感挫折症,失恋痛苦症,亲子代沟症,择业茫然症,精神紧张症,离休综合症,抑郁自闭症,社交恐怖症。2、生理障碍:过度自慰症,阳痿早泄症,异常性心理,性心理障碍,急慢性胃炎,洁癖,胃痛,神经性哮喘,神经性尿频,遗尿,性欲缺乏症,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梦精遗精,麻痹性癔病,舞蹈症,癫痫,面神经麻痹,神经性心脏病,月经闭止,痛经,经血过多。



3、儿童行为障碍:包括咬指甲,拔头发,遗尿,口吃等儿童不良行为,儿童退缩行为,儿童多动症。



4,神经系统某些疾患:包括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神经病,失眠,先天性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



5,其他用途:增强自信心,增强行动力,提升销售业绩不良习惯的改变,提高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克服恐惧,如戒酒,戒烟,减肥,减轻压力,术后镇痛,疼痛控制,无痛分娩,减轻癌和关节疼痛,改善肌体抵抗力,破坏或消除由于病毒引起的湿疣和其他疾病等等,年龄回溯,前世回溯。



催眠可以用来



(1) 催眠可以建立信心,肯定自我价值:改善你的自我观感,导正负面行为。增进自信与自许,强化自尊,善处逆境心情。



(2) 催眠可以增加心灵财富:心灵财富丰富的人,是对自己满足的,金钱无处不在,当你需要时,它自然能出现,让我们时时刻刻丰富自己的心灵。



(3) 催眠可以控制体重与饮食问题:更新饮食习惯,促成体重增减,维持适当目标体重,增强体能与运动动机。



(4) 催眠可以消除睡眠困扰:脱离事务、职业烦恼。自我催眠带来欲睡前奏,醒来有如充电饱满。



(5) 催眠可以处理生活各式压力:学习减压或消除压力技巧,改善特殊行为模式,降低血压,放松身心。



(6) 催眠可以掌握演说能力:不再害臊,终止羞怯。获得谈话信心,消除面谈紧张,降低演出、 演讲或讲课的恐惧。



(7) 催眠可以终止焦虑、恐慌、恐惧与恐怖症:消除对事务的恐惧,如登高、航空旅行、人群、蜘蛛、疾病等。学习面对事务之不同反应,以新的正确的态度克服恐惧。



(8) 催眠可以改善生活品质:以积极的动机,目标的设定及达成,实现个人的满足。以成功般的满足舒适心灵。



(9) 催眠可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教学技巧,改善学习习惯,提升记忆力与集中力,导正学习态度,增强应试技巧。



(10) 催眠可以增强运动表现:强化运动成效,集中重点,启发成功感、胜利感、成就感。增强毅力与协调性。增强全方位的意向态度。



(11) 催眠可以提升个人创造力:开启写作、绘画、表演艺术潜能。启动创作动机。增强洞察力,问题解决能力。



(12) 催眠可以促进健康身体:缓解及减低慢性病症状,如结肠炎、肌肉痉挛和溃疡。控制气喘、偏头痛等。缓解皮肤疾病。改善免疫系统与促进自然痊愈。



(13) 催眠可以疼痛控制:安全、自然的方法以替代麻醉,如外科手术止痛、烧伤止痛,牙医止痛等。控制慢性病的病痛,如关节炎或背痛。



(14) 催眠可以革除坏习惯建立新习惯:增强积极动力,提升正面行为。消除负向思考,解脱忿怒、忧郁、挫折。



(15) 催眠可以协助自然生产:减低疼痛,轻松分娩,恢复迅速,建立亲子亲密关系。



(16) 催眠可以解除感情与肉体创伤:重现并去除人生创伤或悲剧事件。搜寻记忆,年龄回溯,时间回溯。




催眠介绍

催眠


催眠(英文:hypnosis,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Hypnos的名字),狭义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广义是指对特殊的刺激产生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催眠是一种高度受暗示性的状态。并在知觉、记忆和控制中做出相应的反应。虽然催眠很像睡眠,但睡眠在催眠中是不扮演任何角色的,因为如果人要是真的睡着了,对任何的暗示就不会有反应了。



概念

催眠(hypnosism)(狭义):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催眠(广义): 对特殊的刺激产生的心理状态的改变。

这种睡眠状态跟普通睡眠不同。

其实,当一个人与自己的感觉进行沟通,或者正在做内心观想工作,便是处在一定程度的催眠状态了。催眠术是通过特殊的诱导使人进入类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技术,在此种状态下,人的意识进入一种相对削弱的状态,潜意识开始活跃,因此其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情感、思维、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都和催眠师的言行保持密切的联系,就象海绵一样能充分汲取催眠师的指令,能导致这种状态的技术就叫催眠术。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



催眠原理

说到催眠原理,一定要从脑波开始讲起。脑波有四种:β α θ δ波。 当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的是β波,称为一般状态。 当人在心情平静下,所呈现的是α波,称为放松状态。 θ是打盹波,称为打盹状态。 δ是酣睡波,称为熟睡状态。 而催眠就是在α波和θ波状态下进行的。



基本形态

催眠有两种基本形态,那就是母式催眠与父式催眠。所谓母式催眠就是用温情去突破受术者的心理防线,也就是一种柔性攻势;父式催眠就是以命令式的口吻发布指示,让你感到不可抗拒,而不得不臣服。在催眠过程中,常常根据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选择使用不同的催眠方式。



催眠现象

其实催眠现象是人的一种自然适应的反应,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自然催眠现象。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驾驶员长途驾驶,单调的汽车马达声会诱发催眠状态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修筑公路时会在路旁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或者有意识地将公路筑成弯道,避免诱发公路催眠。

      长途乘车旅行也是同样。长途旅行中单调、刻板的车轮转动声也会成为催眠性刺激诱人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中似乎能听到列车员报站的声音,而对其他声音则迷迷糊糊甚至一无所知。

      凡是单调、重复、刻板的刺激都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催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功能;而催眠术则是帮助人们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这些功能,为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



具体分类

催眠术的种类划分如下:

按施术者来分:

①自我催眠,即自己为自己进行催眠的方法;

②他人催眠,即由催眠师负责施行的催眠方法。

2.按暗示条件来分:

①言语催眠,即运用语言进行暗示的催眠法;

②操作催眠,即非言语性的催眠法,它是运用行为、动作、音乐或电流等作为暗示性刺激,达到催眠状态。

3.按意识状态来分:

①觉醒时催眠,即在意识清晰时进行暗示性催眠;

②睡眠时催眠,即在睡眠状态下进行催眠。

4.按配合情况来分:

①合作者催眠,即对自愿或合作者进行催眠;

②反抗性催眠,即对不合作者进行催眠。

5.按进入催眠的速度来分:

①快速催眠,即在瞬间进行催眠状态的方法;

②慢速催眠,即逐渐使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

6.按受术的人数来分:

①个别催眠,即施术者对单一受术者进行催眠;

②集体催眠,又称小组催眠,即对一群体同时进行催眠。

7.按距离来分:

①近体催眠,即面对面的为受术者催眠;

②远离催眠,即施术者与受术者相距甚远进行催眠,如电话催眠、书信催眠和遥控催眠等。

8.按客观因素来分:

①自然催眠,即受客观自然条件的影响产生的自然的催眠现象,如汽车驾驶员出现的公路催眠等;

②人工催眠,由施术者来进行的催眠,即他人催眠。

9.按催眠程度来分:

①深度催眠,即受术者达到深层催眠状态,如呈僵直或梦行状态;

②中度催眠,即受术者达到中层催眠状态,如呈无力、迷茫状态;

③浅度催眠,即受术者进入浅层催眠状态,如呈宁静,肌肉松弛状态。

10.按催眠对象和手段来分:

①人的催眠,即使人进入催眠状态的催眠术;

②动物催眠,即使动物进入催眠状态的催眠术;

③麻醉药物催眠,即应用麻醉药物,如阿米妥钠、硫喷妥钠等麻醉药物,使人进人催眠状态;

④非麻醉药药物催眠,即用无麻醉作用的药物作为暗示性刺激,以达到催眠的方法,如使用葡萄糖酸钙等药物。



催眠历史

催眠术是一项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心理调整技术。

在古代就有很多类似于催眠的记载,由于科学不发达,便借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来治疗某些疾病。再如寺庙的僧侣或者教堂的神甫等进行讲道、说法、告解等,都有类似于自我催眠的作用。这就是催眠的神学时代。

在18世纪,麦斯默提出“动物磁气说”,认为生病是人体磁场流通的阻碍,需要借助外力打通磁场,就能治疗疾病。



1841年11月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布雷德(G.Braid)在观看一位瑞士医师用催眠术治病表演时,他用挑剔的、蔑视的态度想从中找出欺诈骗局,结果未发现有任何破绽,于是他也开始了对催眠的研究和应用。由于催眠能改变人的感觉敏感性,1841年布雷德开始用催眠来麻醉、镇痛。布雷德是用凝视水晶球的方法做催眠,他开始提出了眼神经疲劳学说,认为这是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这种使人进入清醒和睡眠之间的状态的方法就是催眠术(布雷德首先提出来的)。



现在的催眠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是二层次学说:

A 第一层次: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

脑神经接受心理暗示后,进行储存、分析后通过神经生物的变化,影响生理活动功能,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诱导催眠状态。

B 第二层次: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主要是心理功能的作用如:暗示。在催眠状态下接受暗示性指示更具作用。

进入催眠状态后,催眠师和受术者之间特殊的单线联系,会使得受术者在生理功能和心理感受上发生积极的变化。脑内乙酰胆碱(分泌越多活动越浅缓)、多巴胺(分泌越多越振奋)、疲劳素等分泌改变,影响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从而提高人的身体器官的功能;同时受术者对催眠师的指令愿意接受而且能够合作,在催眠师的帮助下改善情绪,调节压力,解开心结,开发潜能。这就是为什么催眠术能够起到调节身心作用的原因。



催眠程序

催眠分成六个步骤,分别是:

一、询问解疑(Diagnosis):了解被催眠者的动机与需求,询问他对催眠既有的看法,答他有关催眠的疑惑,确定他知道等一下催眠时哪些事情会发生而没有不合理的期待。很多时候,催眠师可能要花点时间做个催眠简介,因为大多数人对催眠的了解很少,这很少的了解中又大部份是误解。

二、诱导阶段(Induction):催眠师运用语言引导,让对方进入催眠状态。一般而言,常用的诱导技巧有渐进放松法(progressive relaxation)、眼睛凝视法(eye fixation)、深呼吸法、想像引导、数数法、手臂上浮法,及其他变形与伪装的方法。

三、深化阶段(Deepening):引导被催眠者从轻度催眠状态,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常用的深化技巧有手臂下降法、数数法、下楼梯法、搭电梯法、过隧道法等等,除了这些常用技巧,这个阶段常常随机应变,即席创制新招。催眠师有多少想像力,就有多少新的技巧问世。

四、治疗阶段(Healing):视被催眠者的需求来治疗,催眠师需要相当好的心理治疗与精神病理学背景,最好在宗教、哲学层面也有所涉猎。

五、解除催眠(Ending):让被催眠者从催眠状态回到平常的意识状态,确保他对整个治疗过程保有清楚的记忆,适切给予催眠后暗示,帮助他在结束催眠后,感觉很好,并且强化疗效,通常以数数法为主。

六、催眠后谈话



注意事项

一 实施催眠的环境和时间设置

环境设置:最好选择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的环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轻松、舒适和安全。

时间设置:一般一次催眠一个小时左右,根据催眠中要解决的不同问题视具体情况调整。作为治疗性的催眠最起码5次治疗,第一次为适应性治疗,第二次才真正开始治疗;一般每10次为1个疗程。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人并不一定需要做完整个疗程就全面恢复。

二 接受催眠调整期间的生活习惯

每次治疗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饱;消除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治疗;绝对禁止饮酒(饮酒后会出现头昏、头痛、烦躁等反应),尽量不服用人参、激素等;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师真实反映治疗后的体验和变化。

三 实施催眠的禁忌症

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

2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

3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

4 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



对催眠术常见的误解和担心

1 问:催眠术是否就是会让人睡觉?

答: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虽然表面看起来好像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象睡了很久。虽然催眠术对于治疗睡眠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仅仅限于这一个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

2 问:催眠中被催过去后会不会醒不过来了?

答:催眠过程中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受术者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在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当然,如果任其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则可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经过充分睡眠后受术者也会自然醒复。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转入到催眠状态,这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3 问:催眠就是要让人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改变吗?

答:催眠并不是要剥夺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虽然有意识活动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潜意识活动水平反而更加活跃,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有迷迷糊糊意识不清的感觉,好像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而有的受术者觉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听得见,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也都不会影响催眠的进行和治疗效果。当然,受术者越是按催眠师的指令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检验),就越有利于从催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4 问: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

答: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5 问: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那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

答: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内容。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学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现象产生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第二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由此看来,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感受性敏锐的人越能够从催眠中获得好处,而过于年幼的儿童和过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为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而难于被催眠。

6 问:催眠对心理健康会不会有不良影响?

答: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适,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

7问:如何选择催眠治疗师?

答:要选择有相关的知识背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有丰富实践经验,有高尚道德观念的催眠师实施催眠才是安全的。

8、如何选择催眠教育机构?

现在中国的催眠教育除了香港之外,内地尚未有合法注册的催眠院校,内地的催眠教育多是一些国内外的催眠民间社会团体(比如协会、研究会、公会)。

9、问:催眠?那我的秘密不是都让人知道了吗?

答:这是很多人的疑虑,认为只要被催眠,就好像自己失去了意识,所有能讲不能讲的;通通讲了出去……多难为情啊!这是因为一般人,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催眠就彷佛被人点了穴,或是吃了迷幻药般不省人事,这或许是被一些舞台催眠秀,以及电影、小说对催眠的夸张描述,所产生的误解。其实被催眠时,人的意识是清醒的,有时甚至因为内心的杂念平息,所以感觉上比平常更清醒,况且你的潜意识,会保护着你,你可以选择说与不说。

但是话又说回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有的欲望;别人也有,你有的贪、嗔、痴、世俗人也都会有,虽然你自己可以选择说与不说,但是以我的经验,只要你很信得过你的催眠师,而你自己秉持着一颗开放的心,那么你将是这个催眠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

既然催眠的时候,当事人的意识是清醒的,而使得有些人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被催眠?不禁要问:这样催眠会有效吗?是的,会有效!几乎所有的催眠治疗,都可以在“感觉上很清醒”的催眠状态下完成。

10、问: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被催眠而有些人却很难被催眠?

答:而一般来说;约有百分之90的人,都有相当程度的催眠敏感度,其中百分之5的人,非常容易被催眠,另外百分之5的人,很难被催眠。大部分的人都能够被催眠,只是有些人,必须施以反覆、长时间的诱导,例如二、三个小时,才能进入催眠状态,这样就超过催眠师的正常负荷了。催眠大师密尔顿·艾力克森就经常使用无聊、重复的语言,经历漫长的时间,成功的催眠了别的催眠师视为很难催眠的人。

而年纪越轻,也越容易被催眠,因为年轻人的脑细胞较有活力,而年纪越大者,脑细胞因为丧失了活力的关系,所以相对的较难被催眠。一般来说,有下面这些特质的人,他的催眠敏感度会比较高。

一、年纪轻

二、容易放松

三、对催眠师有安全感及信赖感 

四、想像力丰富

五、专注力高

六、好奇心强

七、智商高



适应症  1、焦虑症,紧张症,恐惧症,口吃症,怯场症,自卑症,厌食症,固执症,恐病症,厌学症,疑病症,网瘾症,神经官能症,妄自菲薄症,自我完美症,自毁自贱症,神经衰弱症,脾气暴躁症,过度压力症,惶恐不安症,自信缺乏症,书写痉挛症,过度食欲症,食欲缺乏症,情感挫折症,失恋痛苦症,亲子代沟症,择业茫然症,精神紧张症,离休综合症,抑郁自闭症,社交恐怖症。2、生理障碍:过度自慰症,阳痿早泄症,异常性心理,性心理障碍,急慢性胃炎,洁癖,胃痛,神经性哮喘,神经性尿频,遗尿,性欲缺乏症,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梦精遗精,麻痹性癔病,舞蹈症,癫痫,面神经麻痹,神经性心脏病,月经闭止,痛经,经血过多。

3、儿童行为障碍:包括咬指甲,拔头发,遗尿,口吃等儿童不良行为,儿童退缩行为,儿童多动症。

4,神经系统某些疾患:包括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神经病,失眠,先天性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

5,其他用途:增强自信心,增强行动力,提升销售业绩不良习惯的改变,提高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克服恐惧,如戒酒,戒烟,减肥,减轻压力,术后镇痛,疼痛控制,无痛分娩,减轻癌和关节疼痛,改善肌体抵抗力,破坏或消除由于病毒引起的湿疣和其他疾病等等,年龄回溯,前世回溯。



催眠可以用来

(1) 催眠可以建立信心,肯定自我价值:改善你的自我观感,导正负面行为。增进自信与自许,强化自尊,善处逆境心情。

(2) 催眠可以增加心灵财富:心灵财富丰富的人,是对自己满足的,金钱无处不在,当你需要时,它自然能出现,让我们时时刻刻丰富自己的心灵。

(3) 催眠可以控制体重与饮食问题:更新饮食习惯,促成体重增减,维持适当目标体重,增强体能与运动动机。

(4) 催眠可以消除睡眠困扰:脱离事务、职业烦恼。自我催眠带来欲睡前奏,醒来有如充电饱满。

(5) 催眠可以处理生活各式压力:学习减压或消除压力技巧,改善特殊行为模式,降低血压,放松身心。

(6) 催眠可以掌握演说能力:不再害臊,终止羞怯。获得谈话信心,消除面谈紧张,降低演出、 演讲或讲课的恐惧。

(7) 催眠可以终止焦虑、恐慌、恐惧与恐怖症:消除对事务的恐惧,如登高、航空旅行、人群、蜘蛛、疾病等。学习面对事务之不同反应,以新的正确的态度克服恐惧。

(8) 催眠可以改善生活品质:以积极的动机,目标的设定及达成,实现个人的满足。以成功般的满足舒适心灵。

(9) 催眠可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教学技巧,改善学习习惯,提升记忆力与集中力,导正学习态度,增强应试技巧。

(10) 催眠可以增强运动表现:强化运动成效,集中重点,启发成功感、胜利感、成就感。增强毅力与协调性。增强全方位的意向态度。

(11) 催眠可以提升个人创造力:开启写作、绘画、表演艺术潜能。启动创作动机。增强洞察力,问题解决能力。

(12) 催眠可以促进健康身体:缓解及减低慢性病症状,如结肠炎、肌肉痉挛和溃疡。控制气喘、偏头痛等。缓解皮肤疾病。改善免疫系统与促进自然痊愈。

(13) 催眠可以疼痛控制:安全、自然的方法以替代麻醉,如外科手术止痛、烧伤止痛,牙医止痛等。控制慢性病的病痛,如关节炎或背痛。

(14) 催眠可以革除坏习惯建立新习惯:增强积极动力,提升正面行为。消除负向思考,解脱忿怒、忧郁、挫折。

(15) 催眠可以协助自然生产:减低疼痛,轻松分娩,恢复迅速,建立亲子亲密关系。

(16) 催眠可以解除感情与肉体创伤:重现并去除人生创伤或悲剧事件。搜寻记忆,年龄回溯,时间回溯。


上一篇:卖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