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法令”的颁布是在那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后
十月革命之后
苏维埃俄国解决 土地问题的法令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 ,于1917年11月9日凌晨通过。《土地法令》规定,立刻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法令宣布实行土地、森林、矿藏、水流等资源国有化。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禁止买卖、出租和出典土地。所有的土地和地下的宝藏都是全民的财产。土地平均使用,按劳动定额和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土地法令的实施使俄国农民无偿地得到1.5亿公顷土地 。农民因赎地而欠下的30亿卢布债款也被取消。土地法令消灭了俄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使苏维埃得到劳动农民的广泛支持.
《土地法令》是在哪次革命之后颁布的?这场革命有何影响?
《土地法令》,苏维埃俄国解决土地问题的法令。《土地法令》由列宁起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 ,于1917年11月9日凌晨通过。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土地法令》是在这次次革命成功之后颁布的。土地法令消灭了俄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使苏维埃得到劳动农民的广泛支持.。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第二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 列宁宣布一切权利归苏维埃
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清晨,当俄国人民醒来,惊讶地在街头读到这样一则布告:“临时政府已被推
B 试题分析:《四月提纲》为1917年4月发表时间不符;《和平法令》为苏维埃俄国政府公布的第一个重要对外政策法令,与题干的叙述的内容不符;《土地法令》的内容是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与题干的叙述的内容不符;《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选B项。点评:1917年11月7日,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同日晚,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平法令》是苏维埃国家对外政策的第一个法令。它强烈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滔天罪行,建议一切交战国立即进行谈判,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9日,通过《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为解决农民土地而颁布的法令是什么
1,《土地法令》附有《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 这份委托书要求:“永远废除土地私有制”;一切土地,不论是国家的、地主的或农民的土地,“一律无偿转让,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禁止使用雇佣劳动”等。由于这份委托书反映了全俄大多数觉悟农民的愿望,所以苏维埃代表大会要求各地先以它作为实行土地改革的指南。 2,原因是: 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但工人较集中,力量强大;而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在农村统治力量较为薄弱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
C 紧扣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十月革命后和1922年,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不一致,反映了当时苏俄社会形势的变化,这种新变化推动了农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故选C。A错在彻底这个词,表述绝对。B项只是一种改革的尝试,当时党内还有很多反对意见,B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