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明斯基时刻?
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是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提出的,意思是指资产价格崩溃的时刻。 为什么聊这个?主要是想说,这个定义能让我们看到一些经济运行的规律,但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你试图把一个复杂事件简单化时,这个定义就能起到很好的概括作用。 举个例子,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1985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强迫日元升值后,国内外资金开始大量涌入日本的房产、股市,因为日币升值的确定性,带来的是对日元资产的信仰,于是泡沫变得越来越大。当时有一句话可以形容日本经济的泡沫程度——卖掉东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后来为什么崩盘了?因为日本政府意识到 明斯基时刻 要来了。 日本政府就是意识到了这点,于是1989年开始搞货币紧缩,想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避开金融风险,但没成想,不仅没避开,还加速了这个过程。房产、股票等金融资产价格一下跌了50%,然后大量银行破产,引发金融危机。 从这个事件,我们看国内的房地产调控,就能明白政府一直很担心明斯基时刻的到来,于是调控不断。尤其今年,房地产去杠杆搞得轰轰烈烈,先是华夏幸福,然后是恒大地产。政府这么搞短期虽然会有阵痛,但长期来看,还是有意义的。 另外,再看美国。截止到现在,美国总债务金额已经超过28万亿美元,占其GDP总量的125%,也就是说美国人要免费给全世界打工一年多才够还完这些钱。 在这种情况下,美财政部部长耶伦前段时间还喊话国会,要求提高债务上限,要不然财政部就没钱了。 这就有一个问题,美国欠这么多钱不会迎来明斯基时刻吗?答案是:可能真的不会。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 美国的印钞机就是美联储。为什么要提高债务上限?就是要让美联储继续印钱给财政部,财政部拿了钱一方面是还利息,另一方面是维持它的财政支出。 美国之所以能这么玩,主要原因是美元的地位。全球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所以任何国家,只要参与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持有美元。 从这个角度,就不能用传统思维来看待美国的负债规模。美国的巨额负债除了自身利用经济、军事优势去捋全世界羊毛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家都需要美元。因为随着全球贸易量的增加,交易者对美元的需求也会增加。 于是反推回来,因为市场需要更多美元,但美联储又不能直接把钱给出去,于是只能通过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债券,来给财政部发钱,然后由财政部间接将这些钱输送到实体经济中,而这个过程的后果就是28万亿的负债。 所以,只要美元不死,美国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根本不用担心债务问题,也不用担心负债过高引发明斯基时刻。 这么好的游戏,为什么国会没有立即响应耶伦提高债务上限的诉求呢? 估计主要原因还是在通胀上,因为继续提高无异于给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这会让原本高企的通胀变得更难控制。但不提高就会让游戏无法玩下去,导致美国违约。 如果因为违约再影响到美元的地位,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发市场对美元资产的抛售,最终引发新的金融危机。 明斯基时刻,其实不局限于债务、杠杆引发的资产价格危机。它代表的是一种原本长期稳定的形式,运行到一定程度后,会达到某种极限,从而引发危机。就像美国人玩的印钱游戏,玩到一定程度,也会达到某种极限,比如现在,美联储一旦停止输血,美国财政部就会连利息都还不上。 美国会发生这样的时刻吗?我觉得会,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为资产的信仰总会遵循盛衰的规律,总有一天,价值和信仰的矛盾会不可调和,从而引发美国的明斯基时刻。
明斯基时刻是什么
明斯基时刻资产价值奔溃时刻。什么是明斯基时刻?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描述的“明斯基时刻”主要指在经过一段时期的经济平稳发展,投资者敢于冒险,通过借短投长来过度冒险,其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不足以偿还为获得资产所产生的债务,这时资产价值崩溃,出现明斯基时刻,即经济从好到变坏的那个时间拐点。危机到来前的融资?在上图中,我们看到明斯基时刻来临之前,投资者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投资者们负担少量负债,偿还其资本与利息支出均无问题,这一阶段称为对冲性融资。第二阶段,他们扩展其金融规模,以致只能负担利息支出,这一阶段称为投机性融资。第三阶段,他们的债务水平要求不断上涨的价格水平才能安然度日,可以称为庞氏融资。明斯基时刻案例看看以下几个案例都经历了典型的明斯基时刻。1、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时刻,源自这家对冲基金的爆雷,它发生在市场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过度投机后,信心突然崩盘。2、2008年的雷曼时刻,公司因次贷过度破产,连锁反应使全球金融嘎然而止。3、2022年恒大在全国各地甩卖房子,导致公司信用塌缩,资产价格暴跌,陷入债务螺旋。高杠杆在哪都是一个潜在风险!如果投资是以不断上升的金融杠杆所支撑的,而监管又没能跟上,那么杠杆率越高,交易的规模越大,关系越复杂,当资产价格达到泡沫化程度,危机就时刻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