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陵园的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汉族。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
施耐庵陵园的介绍
施耐庵陵园位于江苏省兴化新垛镇施家桥东北一百五十米。以施耐庵墓为中心,陵园内陈列有施氏家世表、与施耐庵及其后裔有关的各类文物以及《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资料。其孙述元遵遗愿葬于此。 墓地四面环水,墓成圆形土堆,高3.5米,直径4.5米,立“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墓”石碑一块,高1.4米,宽0.4米,前有三门砖砌牌坊。东南有施耐庵文物陈列室。园内有赵朴初“重修施耐庵墓记”碑刻。
施耐庵陵园位于哪里
施耐庵陵园属于泰州人文景观的著名风景区。在中国,不论男女老幼,没有一个不知道《水浒》的,她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孕育这部我国明清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的水土在兴化,作者便是兴化人施耐庵.施耐庵故里在兴化最东北角的施家桥。这里原先河网纵横,芦苇荡一望无际。在苇地中间,原来有个小土墩,据说就是施耐庵写作《水浒》的旧址.施耐庵于元元贞二年(1296年)生于兴化一个船民家庭,28岁中举,29岁赴会试未果,投奔山东郓城刘本善,任郓城训导,其间考察过梁山。元至顺二年,35岁的施耐庵中了进士,为谋生计,在杭州当了两年下级官吏,但其主要精力还是坐贾经商,业余从事戏曲创作.现在的施耐庵故里有座供游人瞻仰的施公陵园。据说,在文革时,曾有人提出将已安葬600多年的施公从墓里挖出来,接受批斗,当地群众全力保护,才免遭破坏.近年来,施公陵园得到不断修缮,努力神合施公笔下的水荡风光。走到陵园前,越过一座汉白玉拱桥,眼前先是一片芦花荡,沿岸一条曲径小路直达施公墓地。墓后是一片茂密的丛林。在林中稍事停留,耳边风声雷动,鼓鼓作响,好不叫人联想。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几间青砖白墙的小屋展现眼前。这里陈列着施公与水浒相关文字与图片,也有一些中外参观者留下的诗文.
施耐庵纪念馆的施耐庵墓园
由施耐庵纪念馆向西十余里 (今兴化市新垛乡施家桥村境内),为施耐庵墓园。墓前立一砖砌三门牌坊,正中横梁上,悬有“耐庵公坊”四字石刻,墓在苍松翠柏间,赵朴初手书“重修施耐庵墓记”的石碑立于墓前,邻近还有一绿岛,一条小河环岛流过,人在高处俯视,却似狮子(施子)盘绣球,因而俗称“风水宝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张惠仁有诗赞之曰:隔岸白驹迷晓雾,盘球狮子沐晨阳。耐庵泉下泰然卧,评说由人论短长。
《宝敦楼传奇汇考目》中认为施耐庵的真名是()。
《宝敦楼传奇汇考目》中认为施耐庵的真名是施惠。根据《宝敦楼传奇汇考目》 ,施耐庵就是元末明初的戏剧家施惠。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 江苏兴化人 ,祖籍苏州,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陵园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东北一百五十米。以施耐庵墓为中心,陵园内陈列有施氏家世表、与施耐庵及其后裔有关的各类文物以及《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资料。其孙述元遵遗愿葬于此。墓地四面环水,墓成圆形土堆,高3.5米,直径4.5米,立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墓石碑一块,高1.4米,宽0.4米,前有三门砖砌牌坊。东南有施耐庵文物陈列室。园内有赵朴初重修施耐庵墓记碑刻。施耐庵纪念馆建于1993年8月,坐落在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西郊花家垛岛上,传为施耐庵当年著书之所。此处清流环抱,荻港萧萧,沙鸟低翔,渔舟缓唱,芦苇茂密,有着浓郁的《水浒》气息,游人到此,会疑心真的到了梁山水泊蓼儿洼。
《宝敦楼传奇汇考目》中认为施耐庵的真名是()。
《宝敦楼传奇汇考目》中认为施耐庵的真名是施惠。施惠shī huì施恩以不上夜班对我施惠。《周礼·地官·乡师》:“周万民之囏阨,以王命施惠。”《淮南子·人间训》:“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报於百姓也。”宋何薳《春渚纪闻·市药即干汞》:“性好施惠,遇人有急难,如在己也。”郭沫若《蒲剑集·文化与战争》:“我们并能以我们的文化成品毫无吝惜地施惠于邻人。”施耐庵(1296年-1370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字子安,号耐庵,或称“钱塘施耐庵”。 江苏兴化人 ,祖籍苏州,出生于兴化县白驹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施耐庵因避战乱迁兴化隐居写《水浒传》。据民间口碑,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想起先后曾任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是兴化人。那里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别名)好避兵”之说,于是特意差人给顾逖送去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指昭阳,兴化古称)好住家。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当时民谣:“李生黄瓜,民皆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