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秀公园

时间:2024-12-07 17:03:43编辑:优化君

北京的这座日式园林,为何要收2毛钱的门票费用?

北京日式园林双秀公园,可能是为了表达“双秀”的意思,刻意一直要求收取2毛线的现今费用。了解过双秀公园都会知道,其实双秀公园最初的意思就是为了缓解中日之间的关系,而特别起名“双秀”,那么一直收取两毛钱现金的行为就变得很有意思了;仿佛在表达从一而终地表达了对中日结交的坚持,不随着时代改变而改变,即使现在社会进步也从不改变初心。一、北京特色的双秀公园是为了缓解中日关系而建,而接近三十年也从未改过收取2毛钱现金的规定北京有所特别的日式园林,这里景色优美且安静,但最让人无奈的就是进入园内是要求收取2毛线现金,而且是不能使用任何的支付方式!对于习惯不带钱外出的人来说是完全麻烦的,因此这个园林慢慢就被遗忘了。为何双秀公园一直坚持收2毛钱?我觉得跟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毕竟这园林当初就是为了缓解中日关系而建造,园林的名字“双秀”也是暗示了两国的发展更优秀,同时要求支付2毛钱也是表达了“双”的意思。而且在最初建造时候,国家经济不好所以2毛钱就是很合理价钱。二、强力要求收取2毛线现金不改变,可以换个角度理解为从一而终地坚持中日结交的思想双秀公园有接近三十年的历史为何一直不涨价?其实我理解为是建造者对于园林的初心不变。毕竟这个园林最初就是为了两国关系而建造,如果三十年也不肯改变支付的价钱和方式,也能体现了建造者对于这园林的坚持,保持着中日结交心态一直不变,不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任何的价钱以及改变。虽然双秀公园的景色很好,但没有其他支付方式真的很麻烦。

北京唯一的日本园林,门票真的只要2角吗?

这个北京唯一的日本园林,就是著名的双秀公园。门票真的只要2角,而且只收现金。双秀公园集取了中国园林的清雅俊秀和日本园林的山清水秀,它是北京市区内唯一一座日本风格的园林,双秀公园面积不算大,但里面环境幽美,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景致。因为地处海淀区北三环中路的闹市区,所以也成了一处休闲游的好去处。双秀公园亭式构造相当的简洁,由支柱梁组成骨骼。其下由台基支撑非承重的墙,由泥灰和带推拉隔断的木结构所组成。另外,开放式的游廊提供了空间的过渡,这样就使得公园在建筑上具有独到的生气和深奥的纯洁特点及与环境相统一协调。亭子四坡的顶上,有宽大的飞檐翘起,它的下部则有复杂的精致的斗拱,石材与中国相似,还有台基和具有防御作用的墙体。这个双秀公园的投资者是日本的新泻县谷村繁雄先生,他60多年前曾受日本军国主义指使侵略过中国。到了晚年,为了赎罪,更为了发展日中友好事业,捐资了价值20万元人民币的山石、木料,通通从日本运来,在双秀公园东北角建了翠石园。虽然这样的弥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却能加强两国人民的友情,也说明了谷村繁雄先生本着客观、公正、理智的原则,在积极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这一点还是很好的,希望我们都能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日本园林的特点是什么?

日本园林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那么日本园林的特点是什么?

1、 清纯。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2、 自然。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3、 小巧。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以上的就是关于日本园林的特点是什么的内容介绍了。


日本的传统园林是什么

日本传统园林艺术 日本文化是日本本民族文化与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的一种融合,也是一种以非常独特的形式发展起来的文化。 据538年的《上宫 圣德法王帝主》及552年的《日本书记》中记载,当时佛教从中国传入,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追求华丽、富贵的建筑法或被日本所接受,日本人开始大规模兴建佛教建筑。其后,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入,使得当初的日本庭园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 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日本的造庭法式受佛教传入的影响形成了寝殿式庭院,随后在镰仓时代(1185年-1373年),由于中国禅宗思想的广泛传播,作为寺庙庭园的一种类型出现了枯山水园,另外还出现了书院庭园和回游式的山水庭园。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山水庭园最为兴旺。到了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人们又开始追求豪华、气派的庭园,那个时候大约是在公元15-16世纪,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风尚流行了大约200年,建造了大量优秀的庭园,著名的桂离宫庭园就是这个时代的作品。京都的名园有很多是这个时代建造的。从17世纪的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开始,虽然营造了大量的庭园,但是真正被称为名园的作品并不多。更详尽一点说,日本传统庭园从奈良至江户时代可分为3个时期。 第1时期: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日本的传统庭园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庭园中挖湖、堆山,以湖表示大海的景色。在奈良时代(646年一784年),因为与中国有水上交通,船只在大海中行驶时,感受到很多陆地上无法欣赏到的景色,为了在自己花园中再现这种景色,多采用这种挖湖的方式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到了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作为一种住宅形式,发展成为寝殿式庭园。一般寝殿的南侧是大面积的花园。被称为“寝殿”的建筑一般多放在庭园的中央,坐南朝北。其左右或者是后方的附属建筑被称为"对屋"。寝殿是一家之主的寝室,对屋是供家族中其它成员使用的寝室。寝殿的南方是主要庭园,有用石子铺设的园路。再往南是人工挖的湖和用挖湖的土堆成的山。一般在湖中设置中之岛,并用小桥进行连接。另外,从对屋通过回廊可以到达南侧的湖岸,在那里有被称为“泉殿”或“钓殿”的庭园建筑,其建筑形式多为一半伸出水面,作为夏季纳凉或是钓鱼、欣赏庭园景色的场所。人们在湖中荡漾着小舟,有音乐的伴奏,吟诗作歌或举行酒宴等活动。不过这只是一种规范的描述,因地形的变化,湖的形状、建筑的配置等都随之自由地变化。 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建筑,不管是住宅还是寺庙等大都面向南而建造,背后有山作依靠,并被视为最理想的布局方式。正因为如此,庭园建筑都是面向正南而建造。在其北部或者东北部设有流水,水流从对屋间穿过流入南面的湖中。湖中的水一般是采用从东部流进、西部流出的手法。湖岸作成自然曲折的形状,并且点置着大小不一的庭石,其间种植着野生的花草和灌木,表现自然界的景色。在湖周围的山、岛上到处可看到自然式的石组和种植,还有叠水、小溪等,均是追求创造和再现一种自然景色的情趣。 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士庭园”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因为是直接把佛教净土曼陀罗中描写的庭园建造在佛寺的境内,所以从南门进入后,首先有一个很大的湖。湖的中央有岛并用桥与对岸相连,通过桥可以到达本堂。在湖中种植着莲花。净土曼陀罗主要是表现佛教的极乐净土,而莲花又是极乐净土的象征,所以在净土庭园中一定种植着莲花。 平安时代,作为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其偶然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这时的寝殿式庭园,建筑渐渐地与武士家的生活不相适应,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简单、素朴的武家或造庭的手法。发展到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又演变成书院式住宅样式。这是日本近代住宅建筑的萌芽,其最终源于镰仓时代 (1185年-1373年)的武家样式。庭园也是一样,在镰仓时代的初期,可以看到受寝殿式庭园的影响,多为较大面积的水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面也渐渐地变小,出现了建筑之间的内庭,湖的形状也变得更加复杂,人们可以沿湖欣赏四周的景色,又可以从某个建筑中眺望远方的景色。与寝殿式庭园相比,镰仓时代的庭园在规模上要小一些,多是在狭小的内庭中创造一种变化丰富的庭园空间。 随后,禅宗思想从中国传入,武家很多是皈依于禅宗的,为此,禅宗寺院被十分广泛地建造。当时的禅僧追求一种高尚的教养境界,而在衣食方面却十分简朴,庭园中有与北宗画中相同的石组、白砂铺地等在以前很少见到的一种山水式庭园,其中立石表现着群山,石间有叠水和小溪,并流过山谷间汇入大海这样一种情景的描写。也有通过一片白砂来表现宽广的大海,其间散置着几处石组来反映海岛等象征的表现。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在于每位观赏到此景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想、体验和理解。京都的大仙院和龙安寺就是这种庭园的代表作品。 因为这些庭园中不用水来表现山水的状态,而被称为"枯山水"。枯山水从平安时代就已出现,但是室町时代的枯山水引人了北宗画的手法,以禅宗的自然观为基调,是一种象征性十分丰富的庭园形式。如果拿大仙院和龙安寺进行比较,前者非常具象,后者则十分抽象,同样被称之为"枯山水",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能说从大仙院到龙安寺是一种飞跃,但是龙安寺是采用当时从中国传入的盆石的手法,综合了北宗画的构想而完成的作品。 第3时期:桃山、江户时代(1573年-1867年) 桃山时代,秀吉统一了全国,在伏见、桃山营建了城堡,这些城堡在京都十分豪华。为了与其相协调,庭园也都采用体量较大的庭石和有颜色的石组,作法十分豪放。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江户时代的初期。京都的三宝院、桂离宫、二条城庭园等都是这个时期营建的代表性名园。 与此同时,茶道出现于室町时代的中期,到了桃山时代(1573年一1603年)逐渐盛行。茶的精神是一种对自然的尊敬,轻视华丽,在自然宁静的环境中,宾主相和,以饮茶为极乐的一种茶文化社交活动。因为这种精神是由禅的教理而产生出来的,所以自然而然地出现了适合这种特殊环境的茶室,它们很多被独立建造在庭园中。茶庭非常注重自然的姿态,在茶道上配置了各种设施,除了普通的园路外,还有匕石、丁布,另外也设置了起照明作用的石灯笼,洗手用的蹲踞,种植上也避开花灌木而选择常绿树为主的植栽。 到了江户时代,社会逐渐安定,再一次形成了作庭的高潮。由于当时十分盛行旅行,所以大部分的庭园都具备各地名胜的特点。那个时期的庭园面积一般都比较宽大,园中的水面也作成回游形式,堆山、叠水、小溪、流水及大面积的草坪,另外还开设花园、花菖蒲,造园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茶道的日益盛行,在庭园中开始出现茶室,营造茶庭已经变得十分普遍,有时还会出现在一个庭园中营造几个茶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利用绿篱和植栽进行分隔,人们不知不觉地从一个庭园进入下一个庭园。这个时代,此类样式的庭园被称为"大名庭"。 江户时代(1603年一1867年),社会不断安定和繁荣,有钱人多在郊外购地建花园。这些庭园没有大名庭那样宽阔,多是以筑山流水的处理手法营造庭园,在湖中设置蓬莱岛象征着长命百岁。庭石也是按七、五、三的形式进行配置,表示一种祝愿的寓意,而且还十分流行用佛名来命名庭石。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的庭园,已经失去了室町时代的禅味,也没有桃山时代的豪华,有的是独创性和新鲜感。而这种倾向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 明治以后(1867年-1988年),营建了很多自然写景式的大庭园,写意式的小庭园,石庭和茶庭,其中出现了代表明治大正年代庭园特征的草庭。进人昭和时代,出现了一种以新的自然观为基础的景趣个性化创造的自然风格庭园,被称为杂木庭。这种形式的庭园一改传统的修剪形式的造园手法,追求一种不加人工的修剪,庭内的植被、花灌木、乔木等植栽都是以其自然的生长状态进行展示的庭园。 可以肯定,今后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许还会出现新的自然观,"日本庭园"也肯定会如前面所讲到的一样,会有更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自然式的庭园,也可以说是传统的,象征手法的,以修剪的植栽形式为中心的庭园。


北京唯一一座日本园林,门票只要2角,为何还不免费?

旅游季节,北京永远都是大江南北游客魂牵梦绕的地方,地处祖国的心脏,历代帝王的古都,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故宫、长城颐和园等人文景观更是举世瞩目。景区门票也是近些年来水涨船高。不过有一个北京的景点却保持着28年收费不变的传统,那就是北京的一座特色日本园林-双秀公园。它坐落于海定区北三环的闹市区,整个园林安静典雅,颇有五柳先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为众多游客津津乐道。而且园林最大的收费特点是门票只要2毛钱,既然这么低廉又多年不变为何不能免费呢?一、体现价值,维护成本收费2毛,提醒游客的是园林价值的意义和不变的初心。不仅可以避免一些人不知道珍惜园林,薄利多销,同时还能帮助缓解一些维护园林的成本压力。而收费2毛只收现金的规定不仅会给国内外游客激起好奇心,标新立异的手段也是一种吸引游客的营销手段,便宜而幽静精致的环境更给燥热的旅游季节增添一份清爽,相信知道双秀园的游客还会再次光临。二、特殊背景,铭记历史双秀公园始建于1984年,修建之初,有一位日本人士怀着中日友好的心情,以及对历史的愧疚出资修建了园林中的“翠石园”。其中的山石树木据说都来自日本以突显日本园林特色。初心是“赎罪”心态希望两国关系美好绿树长青,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表达中日友好。说了这么多,推荐有时间去北京旅游的小伙伴可以亲身体会下双秀园的幽静典雅,2毛钱这样的良心旅游景点基本世间罕见。

上一篇:找魔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