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昆虫有哪些
在集群生活的昆虫中,其集群的协调性和内部分化显著者,称为社会性昆虫。在集群生活的昆虫中,其集群的协调性和内部分化显著者,称为社会性昆虫。白蚁类、蚁类、胡蜂类和部分花蜂类,尽管也有家族的延续,但往往还包括很多成员,最大的特征是成员之间按照等级分化而建立分工。代表等翅目和膜翅目中蚂蚁、蜜蜂等属性社会性举例白蚁类、蚁类、胡蜂类综述在集群生活的昆虫中,其集群的协调性和内部分化显著者,称为社会性昆虫。白蚁类、蚁类、胡蜂类和部分花蜂类,尽管也有家族的延续,但往往还包括很多成员,最大的特征是成员之间按照等级分化而建立分工。由于一般动物所拥有的维护个体和种族的能力是在等级之间分担进行的,所以从整个集群来说,具有超个体的行为,并且个体成员离开集群则难以生存。此外也有这样的见解,即为到达真正的社会性生活,由同世代的雌虫以群居及共同筑巢的集群行为(communal behavior)经过共同进行抚育幼虫的类似社会行为(quasi social behavior)、等级制的半社会行为(semisocial behavior)而达到不同世代共存的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的近社会性(parasocial),这与从一只雌虫留在巢内,担当抚育子代的阶段起,而长期发生母蜂(蚁)等级分化的世代,不间断地抚育下代以达共存社会生活的亚社会制(subsocial)是有所区别的(C.D.Mitechener)。[1]社会性昆虫行为特征膜翅目中蚂蚁、蜜蜂等昆虫就是真社会性昆虫,这些昆虫的个体间有明显的等级分化(caste differentiation)和分工,甚至同一个体的成虫在不同时期也有明确的分工,如在蜜蜂的蜂群中有蜂后、雄蜂、工蜂等分工专化的众多成员。蜂后和雄蜂担负着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重任。工蜂是蜂群的主体,它们在不同的时期要从事不同类型的劳动:羽化2~3周的工蜂负责巢房内保温和清洁;羽化3~5周的工蜂,唾腺开始发育,能用花粉和蜜的混合物喂养较大的幼虫;羽化6~10周的工蜂,唾腺发达,能够提供质量较高的蜂乳,所以此期的工蜂使用蜂乳喂养较小的幼虫,并开始出巢试飞;羽化10~12周的工蜂,唾腺逐渐退化,而蜡腺开始发育,此间它们逐渐停止了照顾幼虫的工作;羽化12~18周的工蜂,蜡腺发达,它们把其他工蜂采回的蜜和花粉贮藏起来,并营建和扩大蜂房,此外还负责清除垃圾和尸体;羽化18~20周的工蜂,蜡腺开始退化,它们成了卫兵,整日守侯在蜂箱的门口,监查出出进进的蜂群,防御敌害的入侵;羽化20周后的工蜂就主要在户外采集花粉和花蜜。[2]
社会性昆虫详细资料大全
在集群生活的昆虫中,其集群的协调性和内部分化显著者,称为社会性昆虫。在集群生活的昆虫中,其集群的协调性和内部分化显著者,称为社会性昆虫。白蚁类、蚁类、胡蜂类和部分花蜂类,尽管也有家族的延续,但往往还包括很多成员,最大的特征是成员之间按照等级分化而建立分工。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社会性昆虫 外文名 :Social insect 特点 :其集群的协调性和内部分化显著者 代表 :等翅目和膜翅目中蚂蚁、蜜蜂等 属性 :社会性 举例 :白蚁类、蚁类、胡蜂类 综述,行为特征,生活习性,黄蜂,黄蜂种类,蜂巢结构,蚂蚁,蚁穴,种类和体型, 综述 在集群生活的昆虫中,其集群的协调性和内部分化显著者,称为社会性昆虫。白蚁类、蚁类、胡蜂类和部分花蜂类,尽管也有家族的延续,但往往还包括很多成员,最大的特征是成员之间按照等级分化而建立分工。由于一般动物所拥有的维护个体和种族的能力是在等级之间分担进行的,所以从整个集群来说,具有超个体的行为,并且个体成员离开集群则难以生存。此外也有这样的见解,即为到达真正的社会性生活,由同世代的雌虫以群居及共同筑巢的集群行为(communal behavior)经过共同进行抚育幼虫的类似社会行为(quasi social behavior)、等级制的半社会行为(semisocial behavior)而达到不同世代共存的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的近社会性(parasocial),这与从一只雌虫留在巢内,担当抚育子代的阶段起,而长期发生母蜂(蚁)等级分化的世代,不间断地抚育下代以达共存社会生活的亚社会制(subsocial)是有所区别的(C.D.Mitechener)。 社会性昆虫 行为特征 膜翅目中蚂蚁、蜜蜂等昆虫就是真社会性昆虫,这些昆虫的个体间有明显的等级分化(caste differentiation)和分工,甚至同一个体的成虫在不同时期也有明确的分工,如在蜜蜂的蜂群中有蜂后、雄蜂、工蜂等分工专化的众多成员。蜂后和雄蜂担负着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重任。工蜂是蜂群的主体,它们在不同的时期要从事不同类型的劳动:羽化2~3周的工蜂负责巢房内保温和清洁;羽化3~5周的工蜂,唾腺开始发育,能用花粉和蜜的混合物喂养较大的幼虫;羽化6~10周的工蜂,唾腺发达,能够提供质量较高的蜂乳,所以此期的工蜂使用蜂乳喂养较小的幼虫,并开始出巢试飞;羽化10~12周的工蜂,唾腺逐渐退化,而蜡腺开始发育,此间它们逐渐停止了照顾幼虫的工作;羽化12~18周的工蜂,蜡腺发达,它们把其他工蜂采回的蜜和花粉贮藏起来,并营建和扩大蜂房,此外还负责清除垃圾和尸体;羽化18~20周的工蜂,蜡腺开始退化,它们成了卫兵,整日守侯在蜂箱的门口,监查出出进进的蜂群,防御敌害的入侵;羽化20周后的工蜂就主要在户外采集花粉和花蜜。 社会性昆虫 生活习性 雌雄和职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方面均有区别。雌性个体较大,专营产卵生殖;雄性较雌性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个体较小,是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雌蜂,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等。意蜂和中蜂都是社会性种类。此外还有熊蜂属、热带无刺蜂属、麦蜂属等。 独栖性。蜜蜂类绝大多数为独栖性,即工蜂独自筑巢和采粉贮粮,它们没有"等级"的分化。每一个巢室是开放的,内壁涂以蜡等防潮物质,室中储存足够的蜂粮。雌蜂在蜂粮上产卵,并封闭巢室。幼虫在巢内取食蜂粮。属于此类的大多是野生种类,例如分舌蜂科、地蜂科、隧蜂科、准蜂科、切叶蜂和条蜂科。 社会性昆虫 寄生性。雌蜂不筑巢,在寄主的巢内产卵。幼龄幼虫一般具有大的头和上颚,用以破坏寄主的卵或幼龄幼虫。 黄蜂 黄蜂种类 亦称胡蜂。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内除蜜蜂类及蚊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以及广腰亚目(Symphyta)一些不能螫刺的昆虫︰木胡蜂(woodwasp)、雪松木胡蜂(cedarwoodwasp)及寄生树黄蜂。世界上已知有5000多种,中国记载的有200余种,在中国分布甚广。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的1总科,蜂家族的一员。体壁坚厚,光滑少毛,静止时前翅纵折,具强螫针的蜂类。本总科昆虫通称胡蜂,俗名黄蜂。全世界约有1.5万种,已知5000种以上。中国记载200种。为捕食性蜂类。 蜂巢结构 马蜂亚科和胡蜂亚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纸所造成的,而非蜂蜡。这一点与蜜蜂及其他胡蜂有所不同。 蚂蚁 蚂蚁(拼音:mǎ yǐ ;英文:Ant,法文:fourmi)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一般体小(0.5mm-3cm),颜色有黑、黄、红、白等,体壁具有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据估计仅有约为11700种的蚂蚁被描述了。一个更大范围的蚂蚁区系研究也有待进行。常见的有小家蚁等。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昆虫,具有社会昆虫的3大要素,即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蚁穴 蚂蚁绝对是建筑专家, 蚁穴内有许多分室,这些分室各有用处。其中蚁后的最大。 在沙漠中有一种蚂蚁,建的窝远看就如一座城堡, 有4.5米之高。那些窝废弃之后,就会被一些动物拿来当自己的窝了,人类的4.5米就相当于蚂蚁的4500米。 一般蚁穴中心的地方都是给蚁王住的,蚁王任务就是吃东西,交配,生孩子。蚁窝牢固、安全、舒服,道路四通八达。蚂蚁窝外面还有一圈土。 还有一些储备食物的地方,里面通风、凉快、冬暖夏凉,食物不易坏掉。 种类和体型 蚂蚁目前有21亚科283属(主流沿用的是16亚科的分类系统和21亚科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从猛蚁亚科中分出了若干亚科)。一般体形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分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离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蚂蚁卵约0.5毫米长,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乳白色,幼虫蠕虫状半透明。工蚁体形细小,身体长约2.8毫米,全身棕黄,单个蚂蚁要细看才易发现。雄、雌蚁体都比较粗大。腹部肥胖,头、胸棕黄色,腹部前半部棕黄色,后半部棕褐色。雄蚁体长约5.5毫米。雌蚁体长约6.2毫米。室内环境常见的蚂蚁有小黄家蚁等。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由于各种蚂蚁都是社会性生活的群体,在古代通称“蚁”。据现代形态科学分类,蚂蚁属于蜂类。 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
社群性昆虫是怎样做到有社会性的?
社群性昆虫是一个庞大的自然帝国,有蚂蚁、蜜蜂、白蚁、黄蜂等种群。它们个体通常体积很小,所以懂得团队合作对于自己种族生存的重要性。这些昆虫信奉“团结协作,个体可以牺牲,但种群不可战胜”的信条。有个寓言故事:在非洲草原如果看见羚羊在奔跑,说明狮子来了;如果看见狮子在躲避,就是象群发怒了;如果看见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一定是蚂蚁军团来了......昆虫学家认为,社群性昆虫是大自然的奇迹。它们变得有社会性的成功秘诀在于,具有严密结构的团体,明确的社群组织和分工,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的阶级和优势等级现象,相互依赖协作互动,群体成员有归属和认同感。这样的社群组织可减少内部成员的相互竞争和消耗,积累力量共同对外。譬如,蚂蚁社群组成一种群居的世袭大家庭,分为世袭的蚁王(后)和工蚁两种。它们具有高度组织性,彼此沟通不仅可以借助触觉和视觉的联系,在大规模协调行动中还可借助分泌的外激素之类的信息介质。社群性昆虫的进化说明,昆虫个体若离开了群体则难以独立成活,社会性合作是其无法逃避的选择。因此,它们必须集体共同取食,共同御敌,共同饲幼,以增强个体的成活和种族延续的几率。社群内大部分个体(如工蚁、工蜂)终日为整个社群忙碌,从事觅食、筑巢、育婴、防御等工作,本身不参与繁殖后代。在需要时,社群中的个体可以牺牲,比如工蜂在蜇刺入侵敌人时同归于尽。种群的全部基因遗传任务交由少数个体专司完成。昆虫学家已观察研究了有关社群性昆虫维持社会组织的行为。这类昆虫还都是出色的信息传播者:蜜蜂会用著名的摇摆舞来描述彼此间发现的花蜜食物的方向及位置,其信息的精确性可以和我们手机的卫星导航系统相媲美。它们又是宽容的互助者:蚂蚁可以在遇到空间障碍时相互搭建肉体桥梁,让其团队通行。昆虫学家还认为,像蚂蚁、蜜蜂这样复杂的社群性昆虫,它们集约式的群居巢穴更加有利于社会性管理和指挥。蚁穴,如同一个繁华喧闹的城堡,是蚂蚁社会管理指挥中心。蚁穴内道路四通八达,建有许多不同使用功能的穴室。如有蚁后的大房、幼虫的育婴室、工蜂起居空间、食物储存仓库等等。其建筑形式牢固、安全、舒适,更便于昆虫间信息相互交流。与蚁穴相似,蜂巢也是一个集指挥管理、上岗执勤、信息交流、后代哺育于一体的集约式社群建筑。蜜蜂的这种群居基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性。另外,蜜蜂被誉为“天才的数学家和设计师”。曾有数学家从理论上计算出,蜂巢的六边形组合巢体,是耗材最少、强度大、颜值高的建筑。社群性昆虫的生活,与我们人类的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似性简直令人震惊。君主制度、居住建筑、抵御入侵、站岗值班、照看幼儿、垃圾清理等活动——社群性昆虫可谓一样不落,在我们之前的8000万年前就已经做到了。在它们的智慧面前,我们应当敬畏和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