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华的人物简介
男,1949年生,汉族,初中文化,群众文化馆员,中共党员,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镇文化站专干。国家级文艺协会任何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市级文艺协会任何职:重庆市民协副主席、重庆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区(县)级文艺协会任何职:九龙坡区楹联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主要社会职务(包括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团体兼职等):九龙坡区政协委员主要艺术简历和艺术成就:自1970年开始学习楹联、篆刻并搜集民间文学。1982年起在镇内发起迎春征联,坚持在村民中开展楹联普及活动。迄今动员近8000人次参与,创作联语30000余副。主编的《九龙楹联选》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期间,推荐600余人次的近千副联语及书法、篆刻等作品发表于市内外。致力于特色文化氛围,组织镂刻木、竹、石刻联语近200件悬挂,镶嵌于镇内公共场所。1990年4月以来,所在镇先后被重庆市文化局、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楹联之乡”、“楹联艺术之乡”。1986年搜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1570余件并参与九龙坡区集成卷的整理、编辑,分别受到四川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民协以及重庆市委宣传部表彰。个人创作诗词、联语及以自作诗、联创作的书法、篆刻作品参加第一、二届全国农村书画大赛(获二、三等奖)、全国印社篆刻联展、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评展等展览30余次,诗词、联语、书印以及故事、散文、论文等数百件入编《中国当代楹联家大辞典》、《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中国中青年书法论文集》等30余种正式出版物。
李新华的个人简介
李新华 师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修复外科,从1985年起从事医疗美容整形到至今。现任桂林新华医疗美容整形负责人。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三甲医院)美容整形科主任,第一军医大学客座副教授,北海市银光整形医院院长、桂林空军医院美容整形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广西分会委员、国际医学美容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会员、国际美容协会产业会会员、大韩整形美容产业协会荣誉会员、中国科联教科文发展研究中心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是我国最早从事美容整形外科的专家之一。曾为《中国美容医学杂志》、《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担任编委。自198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举办和协办20余次国际整容学习班,曾带教学员及进修医师数百名。李新华独具特色的手术技法和审美理念享誉国际,被《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中国当代名医名药大典》《中国专家大辞典》等权威辞典录入。《中国报道》及军内外媒体曾多次报道李新华优秀手术技法。20余年来李新华多次受邀参加港。澳、台、日、韩、英、法等国际知名学术研讨会,并不断受邀参与国际整形美容学术进修。并获得多项证书与荣誉称号。他的手术技法以自然、和谐、而享誉国际,成为广西首个开创精细化手术高品质时代的领军人物。
李新华的资料
李星华
1911年11月21日,李星华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李大钊的女儿。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在监狱关押二十几天。她在法庭上机智地回答了敌人的审问,说自己是最大的孩子。使在延安工作的大哥李葆华躲过了敌人的搜捕。
李星华(1911-1979).1911年11月21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在监狱关押二十三天。她在法庭上机智地回答了敌人的审问,使大哥李葆华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她有两个弟弟:李光华和李欣华;有一个妹妹:李炎华。 李大钊就义后,京师警察厅勒令李大钊遗属限期离京。1927年5月10日,李星华全家被迫回大黑坨村。她从此辍学,在农村照料重病的母亲。一直到1931年的暑假,才又带着弟弟和妹妹回到北京复学。第二年,她升入中法大学孔德学院高中部。生活无法维持时,她在父亲朋友的关照下,勤工俭学、给学校刻印法文讲义蜡版,每月补贴一些生活费用。1932年春天,她参加了党所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同年夏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党的地下革命工作。她借给学校刻印讲义为掩护,为党刻印革命传单。掩护党的地下工作者,参与营救被捕同志。1932年初冬,因情况变化,她失掉了党的关系。第二年春天,把母亲接到北京,准备安葬父亲。1933年4月23日,在党组织安排下,李星华同送葬队伍一起把父亲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安葬父亲35天后,母亲赵纫兰病逝。她在亲友的帮助下,将母亲和父亲并排葬在万安公墓。这年暑假,李星华升入孔德学院社会科学系。1935年12月,李星华投入“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第二年她与贾芝结婚。1937年夏天,她由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 1940年11月6日,几经周折,到达陕北延安。到延安后,她选入延安鲁艺文学系学习,之后就长期在延安中学教书。1942年,她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1945年重新入党。在保卫延安的战争中,她跟着学校辗转于陕北的群山中,仍然备课教书,始终如一。1947年9月,随学校东渡黄河,到晋西北的临县等地,参加了郝家坡等村的土改调查。全国解放后,李星华从延安回到北京,分别在师大女附中和马列主义学院第二分院任教。1956年起,她开始从事民间文学工作。她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民间文学》编辑部和采录编选部负责民间故事采编工作。曾整理出版《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此集还译为日文,在日本出版。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李星华一家受到残酷迫害。因郁愤成疾,她双目失明。在失明的情况下,坚持整理编辑《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 1979年11月27日,李星华病故于协和医院。她去世后不久,《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出版了,为读者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李星华是缅甸归侨,于1940年归国。曾任省第九届人大代表、兴仁县四、五、六、七、八届人大代表、街道办事处副支书。 1979年病故,贵州黔西南州归侨李星华因病去世,享年68岁。
李新华的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单晶-单晶循环结构转换功能的多孔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贮氢行为研究”(2009.1- 2011.12,在研)。2. 主持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碱性蚀刻废液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2010.09 - 2013.6,在研)。3. 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氮杂环基低维度有机金属磁性配位聚合物的分子自组装”(2005.01-2006.12,已结题)。4. 主持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凹版印刷废液的处理与综合利用”(2003.06 - 2005.6,已结题)。5. 主持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分子拓扑指数的理论研究及其在QSAR/QSPR中的应用”(2004.07- 2005.7,已结题)。6. 主持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研基金“分子拓扑指数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2004.07 2007.07,已结题)。7. 主持温州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研基金“全金属原子芳香团簇的从头算理论研究”(2002.07 - 2005.07,已结题)。8. 授权发明专利一项,吡啶羧酸铬的合成工艺 李新华、赵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