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为什么叫黑龙江?
1、黑龙江名称最早见于《辽史》,因江水色黑,其形若龙,故名黑龙江。清代设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黑龙江地区。顺治九年,清廷派梅勒章京率兵驻守宁古塔地方,翌年升为昂邦章京。东北地区被划分为两大军事驻防区域。康熙十年,清朝沿黑龙江岸筑城,名黑龙江城,清朝后期后改为黑龙江省。2、还有个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在北部有条黑龙和条白龙,白龙为祸人间,黑龙为了拯救人类与白龙大战,最后与白龙同归于尽落入江中,百姓为了纪念它此叫名为黑龙江,此地唤为黑龙江省。3、黑龙江,古称“黑水”。黑龙江在许多河段,它河水的颜色,是黑色的。一般来说,河水不都是蓝色、或者是绿色,黑龙江两岸的土壤,多为含有大量腐殖质的黑土。黑土流入河里,沉到江底,沉积起来,所以,河底就都是黑土了。所以,从许多河段看起来,黑龙江是黑色的。4、东北大地在几千万、几亿年以来,它都森林茂盛,而且还人烟稀少,所以,几千万、几亿年以来,海量腐死的森林植物,最终化成大量腐殖质,这些腐殖质渗入到土地里,长年累月,就形成了黑色的土地。所以,东北是黑土地。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北的土地,特别肥沃,南方土壤是红色,东北土壤是黑色,西北土壤是黄色。
黑龙江是哪一个省
黑龙江,简称“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部,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是中国最北端以及陆地最东端的省级行政区。介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6′—53°33′之间,辖区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6位。边境线长2981.26千米。位置境域: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西起121°11′E,东至135°05′E,南起43°26′N,北至53°33′N,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3045千米,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西部与南部分别与内蒙古和吉林省相邻,东部近日本海。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黑龙江
四平位于我国哪个地理位置?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四平市为吉林省辖地级市,四平市位于东北中部、吉林省的西南部、东辽河下游,辽宁省与吉林省的交界处。地处吉东低山丘陵与辽河平原过渡地带,东依大黑山,西接辽河平原,北邻长春,南近沈阳,以京哈铁路为界,东部属丘陵地区,西部为松辽平原的一部分,地势稍有起伏,吉林哈达岭在境东部。境内主要河流为东辽河及其支流,边缘地区还有西辽河、伊通河、辉发河等。四平市区处市域南部端点,北临条子河,东有大黑山,中部地势十分平坦;东南高,为低山丘陵地带,西北低,为波状平原地带,城区被北、东、南三面丘陵环绕,形成簸箕形盆地,“簸箕口”朝西。市区分为铁东、铁西两个区。辖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
四平居东北交通中心,公铁交通十分发达,是哈大、平齐、四梅铁路交汇处。四平车站是东北十大客货混合编组站之一,一昼夜编组和通过客、货列车百余列,并有京哈、集锡、明沈三条干线公路由此经过。是东北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军事上的战略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四平战役发生于此,有“英雄城”之称。又是吉辽两省经济交流的“桥头堡”。
追溯四平市的历史,两汉至西晋时期属古夫余国境域。南北朝时期东境临近高句丽地,西境为契丹地。唐朝大部分属渤海国夫余府,设夫州,治夫余县,即今四平市西的一面城。辽代属东京道,改夫州为通州,夫余县改称通远县,仍为州治所在地。
可以说,一面城是四平最早的名称,在今东城乡仍有一面城村,尚有遗址。
金代为咸平路韩州。元朝属开元路。明朝属辽东都司贾道站、汉州站。到了清朝,属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札萨克领地。乾隆年间,“民人”越边潜入蒙旗,私垦蒙荒,蒙旗札萨克并不驱逐,而且“违禁容留,收租自养。”1803年(清嘉庆八年),清 *** 准许“民人”出边在禁地垦荒,使这一片游牧地被开垦出来。由于“民人”日众,渐成村落,在这一带便形成许多小屯子,后来这些小屯子都划归昌图厅管辖。1821年(清道光元年),在买卖街(今梨树镇)设分防照磨,辖一面城一带,仍隶属于昌图厅。1877年(清光绪三年),置伊通州。1878年(清光绪四年),在开发地段上设奉化县,县衙署设在买卖街,划归盛京将军管辖。在奉化县下设9个社,今四平市区是新恩社治所,到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今四平市区还只是个几十家农户的小屯子,当时周边的村屯还有海丰、蔺家河口、四门苗家、张家窝棚、一面城等。当年新恩社治所设在四平街,既今辽宁省昌图市老四平乡。新恩社所辖的20几个自然屯平安堡、条子河、双树林、学家窝堡、小边、亚胡芦泡、义和屯、程家窝堡、薄落林子、六家子、老爷庙屯、遮马背、河夹信子等,在四平市设治前一直隶属于梨树县。这些村屯今天多已扩入四平市区或郊区。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沙皇俄国迫使清 *** 签订《东省铁路公司续订合同》,决定修筑哈尔滨至旅大的支线。当年即进入四平地段实地勘察,并决定在此设站。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中东铁路南满支线旅顺口至公主岭区间通车,四平始称“五站”,这是四平的第二个名字。
“五站”之名的由来,得从沙俄修建中东铁路南满支线说起。当时火车站按序号排列和称谓,从宽城子(今长春)为起点,向南算起,每隔30公里设一个火车站,范家屯为第二站,公主岭为第三站,郭家店为第四站,因此,排到四平为第五站。火车站名叫开之后,地名也随火车站名,人们也称四平为“五站”。
五站叫了一段时间以后,又改成“四平街站”。过去,在东北地区的地名中叫四平街这个名的地方竟有十几处。在沦陷时期出版的《满洲地名大辞典》中,便载入了5处:西丰县(今东丰县)有个四平街,桓仁县有个四平街,梨树县有个四平街,昌图县有个四平街,还有个四平街驿。这其中,梨树县的四平街和四平街驿即是今天的四平城区,前者是指四平道东区,即今天的铁东区;四平街驿是指当年的“满铁附属地”,即今之铁西区。后来为了避免混乱,人们把昌图县的四平街改称“老四平”,将东丰县的四平街改称“小四平”,以示区别。二十世纪80年代地名普查时,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分别给以确定,“老四平”、“小四平”便成为那两个地方的正式地名了,这样一来,在四平附近,便只有一个“四平”了。
当年设火车站时,周围的村屯很多,为什么选择了四平街这个名字呢?前边说的老四平,距四平火车站7.5公里,在车站的正西方,那时老四平已是这个地方最大的集镇,它下辖20个自然屯,为附近村屯政治、经济、商贸的中心,粮食、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因此,中东铁路虽然在一面城设了五站,后来还是用了“四平”这个知名度较高的名字作为最终的选择。这是四平的第三个名字。
五站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改称四平街的呢?有3种说法:第一种说法:“1931年四平街正式用于火车站名,称四平街站,废除五站名,将原四平街屯改称老四平。”第二种说法:原叫五站,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人将五站改叫四平街站。第三种说法: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时,正式站名就叫四平街站了。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日本人叫安藤岩喜,他写了一本书,名叫《四平街的趣味》,在此书中他写道:在日俄战争后不久,作者来到四平街,在火车站的站长办公室里,作者惊奇地发现,墙角放着一个俄国人留下的站牌,在这个惟一的纪念品上,用俄文书写的站名恰恰是“四平街站”。作者由此推断,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时,也就是说在日俄战争之前,正式站名就改叫四平街了。退一步说,这个俄国站牌至少可以说明,早在日本人接管中东铁路之前,俄国人已经称五站为四平街站了,而且已经挂上了俄文的站牌子。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沙俄在火车站前开辟了一、二、三马路街基,市面上小商小贩、小作坊逐渐增加,陈家馆子、吴家馆子、广和栈旅店等均在本年开业。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四平街站正式售票。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据《满铁统计》记载:本年末四平街满铁附属地居住人口共62户658人。次年日本人在“满铁附属地”开辟中央通(今英雄大街东段)街基,在火车站周围逐渐形成了街区的雏形,此时四平街“满铁附属地”面积为5.3平方公里,这是四平的第一块街区。
火车站从老四平那里借用了四平街的名字后,不仅五站改名为四平街站,以火车站为中心不断扩大的新街区也随着叫四平街了,“一面城”、“五站”这两个名字渐渐被人忘却了。四平街的工商业越来越繁华了,新“四平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而“老四平街”则变得默默无闻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老四平究竟距火车站多远?有几个资料都称“在此站西二里半的地方有一村落叫‘四平街’,因此就命为四平街站。”“五站正西二里多地有一自然屯,名四平街,称五站的同时,移四平街名代车站名,五站与四平街站同时并用。”另有资料载:“四平这片土地隶属奉化县新恩社,治所即今老四平街,……该地距四平街站15华里。”在近期出版的地图上,我们不难找到四平与它正西的老四平,从四平火车站到老四平的直线距离约8公里左右。如果当年那个叫四平街的自然屯距车站仅“二里多地”,那么从火车站向西,不会超过条子河,因而它早已被包容在铁西区英雄大街南侧老街区的什么地方,不会是今天的老四平。当年那个新恩社驻地的老四平,今天究竟在哪里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事实上,早在此地还是个只有几十家农户的小屯子时,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已经使它成为当时昌图府和科尔沁左翼各旗粮食、牲畜等产品的集散中心,因此中东铁路才在此设站,而且民国年间平齐线、四梅线铁路修筑时,均在这里与中东铁路接轨,于是四平街成为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无论在交通上还是在战略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各行各业的兴起,四平街的城市范围以铁道为轴向两侧扩展,除主要商业街的兴建之外,还兴建了许多市政设施,如1927年(民国十六年)兴建横跨铁路、连接道里和道东的昭平桥(今天桥)等。
道东原本是一面城、黄家屯等几个自然屯,1921年(民国十年),经梨树县公署知事尹寿松开辟为新市场,由“四平街新市场办事处”兼管行政。翌年设四平街村。1922年(民国十一年),梨树县第二区从八盘碾子迁至道东,道东便成为区级 *** 所在地,这是四平的第二块街区。
新市场街区加上“附属地”的面积,此时四平街的总面积达到6.79平方公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日本军方策划、导演,于10月15日成立“四平街市政公所”作为伪政权主掌道东的行政机构。1932年道东、道里总面积约9.99平方公里。1933年,伪满洲国认为该地“商业人口未臻繁盛,不易设市政公所”,便取消了市制,仍归梨树县管辖。继之,成立梨树县四平街联村办事处,1936年改称四平街公所。
四平的北站为四洮铁路局驻地,此前称四郑铁路工程局,创建于1916年(民国五年),隶属交通部东北交通委员会。北站未专设行政机关,户籍、民事、建筑、公安均由四洮铁路局直接管理,不受满铁四平街地方事务所和梨树县第二区辖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四洮铁路经营权被“满铁”吞并,行政管理权自1932年由满铁四平街地方事务所取代。这是四平的第三块街区。
1937年7月1日,伪满洲国国务院设四平街市。同年12月1日,日本宣布“治外法权”撤销,将“满铁附属地”行政权所谓“移让”当地“ *** ”,原满铁四平街地方事务所变为伪四平街市公署。至此,四平的三块街区合为一体,由伪四平街市公署统一管辖,与梨树县脱离隶属关系。
四平街名是借昌图县四平街(今老四平)之名,先为火车站名,后演变为市区的总称。这些今天已基本达成共识。那么“四平街”的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
公认的一种说法是,老四平距四周几个较大的集镇距离相同:东至半拉山门,西至八面城,南至𪉈鹭村,北至买卖街(今梨树镇),距4个集镇皆为20公里,故名四平。《昌图府志》中对此有相同的记载:“其道里距离皆相若,为四达之衢,故以为名。”
第二个说法接近前一个,因此地是哈大线、平齐线和四梅线的交叉点,有四通八达的意思。按这个说法“四平”之名是产生于这些铁路建成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先,而且“四通八达”与“四”、“平”也有些牵强。
第三种说法是,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弘历巡幸吉林途经四平街(老四平)时,见此处地势平坦,四望无垠,因此以“四平街”名之。
第四种说法,二十世纪80年代有专家考证,说四平系满语,直译为锥子,指此地一条河流又细又直,象锥子一样。
1941年伪满洲国成立四平省,四平街市为省会,辖四平街、公主岭、通阳三县。1945年四平街为辽北省省会。1947年6月将四平省、兴安南省合并,称辽北省,仍存四平街市,但略去“街”字,改四平街市为四平市,省公署驻四平市。四平街站亦改为四平站。此后,市郊再度扩延。到1948年四平解放前,城乡总面积达到24平方公里。1949年撤销辽北省,改属辽西省。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四平市划归吉林省管辖。1958年设立四平专区,专员公署驻四平市,为专区辖市。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四平地区,设立省辖地级四平市。四平地区撤销后,所辖怀德、梨树、伊通、双辽4个县划归四平市管辖。同年12月22日,四平市下设铁东、铁西两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