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昂

时间:2024-12-17 07:59:16编辑:优化君

李姓龙年宝宝取名

李煦涵:意为滋润养育。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张说《大唐祀封禅颂》:“菌蠢滋育,氤氲涵煦。

许多人主要是根据字义来取名,即根据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念,根据不同的愿望、追求,根据不同的性格、爱好,起一个文字意义很好的名字。这就是说,讲究字义是起个好名字的起码要求。所谓名字的字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名字的本意即实实在在的含意。这种含意大多包含着起名者对被起名者的希望、追求、祝愿,也可能包含起名者的个性特征和爱好;另一方面,名字的字义还包括寓义,即借其他事物以寄托本意。


李姓龙宝宝起名 男孩 求助

男孩名:
名字有出处和解释,仅供参考,取舍请便。

得韬 拥有用兵的谋略。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李德裕《 李文饶集》“不劳孙子法,自得太公韬”。
  
  德辉 仁德的光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礼记·乐记》“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

  方旭 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太玄·从》“方出旭旭”。
 
  飞轩 指廊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文选·刘琨<扶风歌>》:“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澄泓 水清而深。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

  浩然 正大刚直。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浩学 博学。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 ,枢密直学士纶 ,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泓涵 水深广,比喻学问渊博。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

凯泽 和乐,欢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昆虫凯泽,回首面内”。

和畅 亦作“和昶”,温和舒畅。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代王羲之 《兰亭集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羽丰 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成语“羽翼丰满”。

存志 保全志向。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滍水》:“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

悠永 久远。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受天福乐,悠永无穷。”

澹雅 淡泊高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夫画者澹雅之事。”

雅亮 正直诚信。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言辞雅亮,学艺优深。”

博文 通晓古代文献。适用于男孩取名字。这个名字取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博艺 博通艺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博雅 学识渊博,品行端正。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杜林传》:“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

弈鸣 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成语“一鸣惊人”中“一鸣”的谐音。

彬彬 文质兼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博裕 广阔富饶。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敬慎》:“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

  博闻 见闻广博。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东方朔传》:“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承德 蒙受德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礼乐志》“诏抚成师,武臣承德”。

望舒 含有“迎取光明”的寓意。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指的是神话传说中为月神驾车的人。

朝宗 百川归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

  涵畅 滋润化育,使之发扬。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程氏外书》卷三:“兴于诗者,吟咏性情涵畅道德之中而歆动之,有‘吾与点’之气象。”

  浩初 太初。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陈子昂《昭夷子赵氏碑》:“请尔灵龟,永晏息乎浩初。”

专业起名,名有出处 解释,字有内涵 寓意。起名字应该考虑周详 具体分析,音形字义体,区域习俗,方言口音,好名字要畅听别致 新颖时尚 字形简美 音韵朗畅 意蕴丰富 文化内涵 诗意优美 巧妙别致 新颖少见 五行互补 数理吉祥等。 天下父母心,无一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名字无论如何取,最终皆是蕴含着父母对爱儿爱女的殷切希望与谆谆教诲。以上名字仅供你参考,取舍请便,只当交个朋友,但我对你提出的问题我是认真回答的,谢谢!


我国古代有多少状元 我国封建时期实行科举制度后共产生多少个状元?

历代应有多少状元?
也许有人要说:考过多少次就有多少状元.虽然大体上是可以这样说的,但具体考察起来,其实不那么简单.比如说唐代,有考了不算数的,也有考是考了,也算数,但是没有产生状元的;元代一榜出两个状元;金代则一榜时而一个状元,时而两个状元,时而三个状元.所以,我们得分朝代进行具体分析统计.
隋代,虽然首创科举 取士之法,也开有进士科,但每次取人极少,在笔者所能见到的史籍之中,尚未见有排名次的记载,故不计.
唐代,据《文献通考��选举考》及《登科记考》等书记载,共举行科举考试265次,其中,有一次因考题泄密而作废,剩下的264次是否每次产生了状元呢?
为了谈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哪些人能算状元.笔者以为,状元应是:由朝廷任命的知贡举主持,用同一套试题,在同一个地点开考,然后又经统一阅卷、排名,并经最高当局认可的进士第一名.
依这个标准,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乙丑科、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乙卯科进士考试,都经过两次排名,第一次排名均被最高当局否定,其“状元”在重新排名时被刷掉(均见《登科记考》该年),自然都不能再称状元.还有12次进士考试是没有产生状元的.
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丁酉科,因安史之乱,交通阻隔,分4处开考,各派知贡举,各自出题,考后亦未统一排名(见《登科记考》该年).虽然4处都有个第一名,但我们既不能说这4个第一都是状元,也没有理由说其中哪一个是状元,所以这科没有产生状元.
代宗朝,自永泰元年(765年)至大历十年(775年)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残局中,时艰岁歉,进士科及其它科目的考试都未能统一举行,也未能统一排名,而是分上都(即长安)、东都(即洛阳)两处开考,且各派知贡举,各自出题,各自排名、放榜.每年两处各有个第一名(均见《登科记考》该年及《唐摭言》卷上).同样,我们既不能说这11科每科有两个状元,也没有根据说其中哪边的第一名算状元.因此,这11科也没有产生状元.在这个问题上,连《文献通考》和《记考》都是界限不清的,致使现在不少人沿误.除掉这12次,唐代共产生状元252名.
五代:中原5朝,据《文献通考��选举考》 和《记考》,共开进士科47次,产生状元47名;据《十国春秋》、 《马氏南唐书》、 《陆氏南唐书》、《江南余载》等,南唐开进士科19次,产生状元19名;又据《十国春秋》等,笔者推估吴、前蜀、后蜀、南汉4国共产生状元55名;也就是说此期共产生状元121名.
宋代,据《文献通考��选举考》、《宋史》、《续资治通鉴》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共开进士科116次,加试两次,产生状元118名.
辽代,据《辽史》、《辽史纪事本末》及《续资治通鉴》等,共开进士科57次,产生状元57人.
西夏,据《西夏史稿》等,亦有进士举,次数未见记载,也无法推测,目前仅知其中1位状元姓名.
金代,据 《金史》、《金史纪事本末》、《中州集》、《归潜志》等,我们发现,其贡举情形较为特别,同是进士举,有时分辞赋、经义两科,各自产生状元;有时又分辞赋、经义、策论3科,也是各自产生状元;后期仍分3科,但又明确规定,经义第一视同辞赋第二;鉴于向来没有完整的记载,亦无人作系统研究,笔者曾撰有《金代贡举考略》一文,考证出本朝共开进士举43次,产生状元74 名(其中辞赋状元43名、经义状元13名、策论状元18名).
此期还有个国中之国-伪齐,据《大金国志校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它也开科举,产生了两名状元.
元代,据《元史》、《续通鉴》等,其科举考试时开试停,共考过16次,每次都分“南北榜”,各有1名状元,状元总数是32人.
明代,据《明史》及《明史纪事本末》、《明清进士提名碑录索引》等,基本上是3年考1回,但有一年却考了两回,称“春夏榜”,共考89回,产生状元89人.
又据《寄园寄所寄》、《平寇志》、《蜀碧》、《明末农民战争史》等,明末张献忠在四川所建立的“大西”政权,开过6次科举,有两次以大屠杀告终,只有4次是成功的,产生状元4名.
清代,《清史稿》、《清史列传》、《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等有载,共开进士举112次,其中有两次象元代那样分“满榜”和“汉榜”,各榜都有状元,因此状元总数为114人.
又据《江南春梦庵笔记》、《遁鼻随闻录》、《贼情汇纂》、《金陵癸甲纪事略》等,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明目繁多,有男科、女科;天试、东试、北试、翼试等,共考过21次,有一次分男、女科,产生状元22名.
综上所述,我国历史上共约产生过状元886名. 


中国科举考试出现过多少个状元?他们的姓名?

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自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创始,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结束,历时一千三百多年。这期间共产生状元504人,其中唐代139人,五代十国时期11人,宋代118人,元代32人,明朝90人,清朝114人。
(共1页)
文章关键词:
中国
科举考试制度
状元
人才选拔制度
文章快照:
1人,宋代118)k,元代32人,明朝90人,清朝114人。另外,辽、金二代也以名列榜首的进士为状元,辽有18人,金有l5人。张献忠的大顺政权有状元1人,太平天国有状元l4人。如果将这些状元同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状元算在一起,则中国历代状元共有552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的刘春霖。状元中,在政治上影响最大的是宋朝的文天祥和清朝的翁同和。文天祥2l岁考中状元,后官至丞相。文天祥在宋被元灭之后,继续组织武装抵抗。后被元俘虏,在狱中仍坚贞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一直为人们所敬仰。翁同和被人们称为“变法状元”。对于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他都极力主张抗战,反对妥协投降,《马关条约》签定后,他当面斥责李鸿章是“中国头号卖国贼”。考中状元是很不容易的。每年应试的考生有几十万,如宋朝每年约有40万考生应试,40万人中出一个状元,这个状元可谓难得。状元中,还有“连中三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得第一名。据统计,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只出了l7名“连中三元”的状元。考中状元所得封的官位并不高,一般只封一个六品或七品的官位,即使被皇帝看中,选为驸马都尉,也不过是个三品官。迟之刑之起源。”所以说,截肢、剜心等凌迟刑,早在商代就有了。到了秦代,刑罚分为生命刑、身体刑、劳役刑、流放刑和耻辱刑等几大类。在生命刑中有“具五刑”这个刑名。所谓“具五刑”,就是对同一个犯人同时处以五种刑罚——先黥面,后割鼻,再斩左右脚,再用笞杖打死,最后砍掉头颅,并把尸体剁成肉酱示众。秦代的这种刑罚实际上还是凌迟之刑。西汉初年,萧何根据秦律制定了《九章律》,该律新定的罪名、刑名,基本上还是沿袭秦律。譬如.在肉刑中仍然保留墨、劓、剩、笞、宫等刑罚,施行起来也是很残酷的。汉高祖死后,吕后为了发泄对戚姬倍受刘邦宠爱的妒恨,尤其是为了防止戚姬的儿子赵王如意继承帝位,于是就对戚姬下了毒手,“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烽耳,饮暗药,使居厕中,命日‘人彘’。”吕后这么做,残忍当然忍,但是这些刑罚在当时的律令中还是能5I曰I够找到相应的条款的,不能说“不是堂堂正正的律法,算不得数。”况且,当时的吕后已是事实上的女皇帝,“朕即法律”,所作所为都能代表国家,处死戚夫人自然便具合法的外衣,所以我们不能以“土政策”去评判它。再说五马分尸,这在刑罚上叫车裂。车裂之刑早在商代就有了。商代甲骨文中有个“乇”字,据于省吾考释,认为这个字就是“砥”字,与“磔”字相同,而“磔”,就是对罪犯裂其肢体而杀之。到了秦代,秦律的死刑中还有车裂之刑,就是把受刑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马车上,然后驱动马匹向五个不同方向拉动,受刑人就被撕裂而死。秦代伟大的改革家商鞅就是被秦惠王车裂而亡的。因此,车裂在当时也是堂堂正正的国家刑罚,也算不上是什么“土政策”。


上一篇:方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