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类血细胞分析指的是什么
五分类就是将血液中的白细胞分成五个类别: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0.04~0.50)×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2.00~7.00)×109/L;嗜酸性粒细胞0.5%~5%,(0.02~0.50)×109/L;嗜碱性粒细胞0%~1%,(0~0.10)×109/L;淋巴细胞20%~40%,(0.80~4.00)×109/L;单核细胞3%~8%,(0.12~0.70)×109/L,各细胞的临床意义如下: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和调节作用、变形性和粘附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 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在临床的具体应用中单纯的白细胞总数检测意义不大,其数量变化必须参考白细胞分类的变化值。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 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轻度核象左移;严重 感染时总数常明显增高,可达20×109/L以上,且伴有明显核象左移;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20~30)×109/L。 其增多的细胞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等有关;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时,常见白细胞数增高,甚至可达20×109/L或更高。 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白细胞增多。 均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白细胞呈长期持续性增多,最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其次也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此时不但总数常达(10~20)×109/L或更多,且可有较明显的核象左移现象,而呈所谓类白血病反应。 中性粒细胞减少 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呈“三少”表现;电离辐射(如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破坏而减少;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均可见白细胞减少。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分泌淋巴因子。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见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结核感染恢复期等。 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时,于排异前期,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即增高。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前者如系慢性型,以白血病性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如系急性型则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均可致白细胞总数增高;后者多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 初生婴儿、儿童属生理性增多。 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人群。 严重化脓性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减低。 单核细胞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9%,出生后2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以上。 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 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也可见单核细胞增多;在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时,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 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幼稚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增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见核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 有吞噬作用和趋化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增高见于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精神病时均可见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肠寄生虫抗原与肠壁内结合IgE的肥大细胞接触时,使后者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及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 肿瘤性增高见于淋巴系统恶性疾患、血液病、慢性白血病等。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常可高达10%以上,并可见有幼稚型。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一般临床意义不大。 嗜碱性粒细胞 有趋化作用和弱吞噬作用。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铅和铋中毒等。 罕见的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异常增多,可达20%以上,多为幼稚型。 骨髓纤维化和某些转移癌时也可见增多。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指的是什么
五分类是指借助一定的稀释及化学染色的方法将白细胞直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五分类就是将血液中的白细胞分成五个类别: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0.04~0.50)×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2.00~7.00)×109/L;嗜酸性粒细胞0.5%~5%,(0.02~0.50)×109/L;嗜碱性粒细胞0%~1%,(0~0.10)×109/L;淋巴细胞20%~40%,(0.80~4.00)×109/L;单核细胞3%~8%,(0.12~0.70)×109/L。血细胞分析是一种通过一些仪器的检测对进行分析的技术。最常使用的就是血常规的检查。它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计数等,共有10来个项目。三分类与五分类其实都是针对白细胞来说的ngsgaee。三分类是指将白细胞分成三大类,是通过一定的稀释液将分别为小细胞群(淋巴细胞)、中间细胞群(嗜酸细胞、嗜碱及单核)和大细胞群(中性粒细胞)。五分类是指借助一定的稀释及化学染色的方法将白细胞直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血细胞分析五分类怎么看 如何看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五分类
1、全血细胞分析(五分类)检验能对血中有型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计数,白细胞分类和血红蛋白测定外,还可以根据其中的一些参数进行计数,得出一些新的参数。血细胞分析仪还可以提供网织红细胞的多项参数和血细胞形态的各种参数,具体有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总数、网织红细胞、红(1)细胞比积、血小板计数可以对身体的凝血情况进行进行初步评价;
(2)白细胞计数可以对身体的免疫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3)红细胞计数可以对身体的携氧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4)网织红细胞可以对身体造血情况进行评价;
(5)血常规检查,主要是先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主要是考虑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主要是有无贫血),和血小板计数(主要是考虑凝血功能),如果这几项都是正常的,一般这份血常规基本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