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点火装置

时间:2024-12-19 18:27:45编辑:优化君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的进展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NIF)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正在开展2009年完成NIF点火的筹备工作。NIF是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的库存管理计划的关键环节。在受控实验室条件下,NIF将进行聚变点火和热核燃烧实验,实验结果将为NNSA提供相关武器生产条件的实验手段。这些条件对NNSA在不开展地下核试验的条件下评估并验证核武库的工作至关重要。NIF实验将研究武器效应、辐射输运、二次内爆和点火相关的物理学机理,并支持库存管理计划继续取得成功。NIF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复杂的激光光学系统,用于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聚变点火。192束矩形激光束将在30英尺的靶室中实现会聚,其中靶室内含有直径为0.44厘米的氢同位素靶丸。发生聚变反应时,温度可达到1亿度,压力超过1000亿个大气压。2012年7月23日电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7月5日,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实现了单束激光能量打破了美国的记录。据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7月12日报告,美国国家点火装置7月5日发射了192束激光,并使其融合成了一个激光脉冲,产生了500万亿瓦特峰值功率,这比美国在任何特定时刻内使用的总电量还要高1000多倍,并且是人类历史上发射的能量最大的激光脉冲。 拥有世界上最大激光装置的NIF发出了192束经过光学放大的电磁辐射发光,所有的发射都是在几百万亿分之一秒内进行,传递了500万亿瓦特(百万兆瓦)的“峰值功率”以及1.85兆焦耳的紫外线激光

激光核聚变

简单地说,激光核聚变就是利用激光照射核燃料使之发生核聚变反应。它是模拟核爆炸物理效应的有力手段。

由于激光核聚变与氢弹的爆炸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所以,20世纪60年代,当激光器问世以后,科学家就开始致力于利用高功率激光使聚变燃料发生聚变反应,来研究核武器的某些重要物理问题。

我们知道,氘、氚等较轻元素的原子核相遇时,聚合为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称为核聚变。人工控制的持续聚变反应可分为磁约束核聚变和惯性约束核聚变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激光核聚变、粒子束核聚变和电流脉冲核聚变3类。

激光核聚变主要有3种用途:一是可为人类找到一种用不完的清洁能源,二是可以研制真正的“干净”核武器,三是可以部分代替核试验。因此,激光核聚变在民用和军事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发展“干净”核武器的关键


激光核聚变在军事上的重要用途之一是发展新型核武器,特别是研制新型氢弹。因为通过高能激光代替原子弹作为氢弹点火装置实现的核聚变反应,可以产生与氢弹爆炸同样的等离子体条件,为核武器设计提供物理学数据、检验有关计算程序,进而制造出新型核武器,成为战争新的“杀手”。

众所周知,早在20世纪50年代,氢弹就已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但氢弹均是以原子弹作为点火装置的。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所以这类氢弹被称为“不干净的氢弹”。

采用激光作为点火源后,高能激光直接促使氘氚发生热核聚变反应。这样,氢弹爆炸后,就不产生放射性裂变产物,所以,人们称利用激光核聚变方法制造的氢弹为“干净的氢弹”。传统的氢弹属于第二代核武器,而“干净的氢弹”则属于第四代核武器。它的发展不受《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限制。由于不会产生剩余核辐射,因此,它可以作为“常规武器”使用。

一旦激光核聚变技术成熟,制造干净氢弹的成本将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不仅核聚变的燃料氘几乎取之不尽,而且,激光核聚变还能使热核聚变反应变得更加容易。通过激光核聚变,可以在实验室内模拟核武器爆炸的物理过程及爆炸效应,模拟核武器的辐射物理、内爆动力学等,为研究核武器物理规律提供依据,这样就可以在不进行核试验的条件下,继续拥有安全可靠的核武器,改造现有核弹头,并保持核武器的研究和发展能力。此外,激光核聚变还具有可多次重复、便于测试、节省费用等优点。


世界各国取得的新进展


就模拟核试验技术总体而言,美国仍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诺瓦”激光器、世界上功率最大的 X射线模拟器,而且,早在1998年,美国能源部就开始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启动“国家点火装置工程”。这项军民两用的高能激光核聚变研究工程计划于2003年投入运行,总投资为22亿美元。其中的20台激光发生器是研究工作的大型关键设备。法国激光核聚变研究以军事化为主要目标。为确保法国 T N-75和 T N-81核弹头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早在1996年,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就与美国合作实施一项庞大的模拟计划——— “兆焦激光计划”,即高能激光计划,预计2010年前完成,经费预算达17亿美元。其主要设施———240台激光发生器建造在纪龙德省。这些激光发生器可在20纳秒内产生1.8兆焦能量,产生240束激光,集中射向一个含有少量氘、氚的直径为毫米的目标,从而实现激光核聚变。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进行激光核聚变研究。1998年,日本研制成功了核聚变反应堆上部螺旋线圈装置( L H D)和高达 15米的复杂真空头,标志着日本已突破建造大型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技术难点。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院士1964年就提出了激光核聚变的初步理论,从而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1974年,我国采用一路激光驱动聚氘乙烯靶发生核反应,并观察到氘氘反应产生的中子。此外,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于敏院士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激光通过入射口、打进重金属外壳包围的空腔、以 X光辐射驱动方式实现激光核聚变的概念。1986年,我国激光核聚变实验装置“神光”研制成功,聂荣臻元帅还专门写信祝贺。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的任务

国家点火装置共有3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让科学家用它模拟核爆炸,研究核武器的性能情况,这也是美国建设国家点火装置的初衷,即作为美国核武器储备管理计划的一部分,保证美国在无需核试验的情况下保持核威慑力。第二个任务是使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宇宙的秘密。科学家可使用国家点火装置模拟超新星、黑洞边界、恒星和巨大行星内核的环境,进行科学试验。这些试验大部分不会保密,将为科学界提供大量此前无法获取的数据。第三个任务是保证美国的能源安全。科学家希望从2010年开始借助国家点火装置来制造类似太阳内部的可控氢核聚变反应,最终用来生产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公报说:“国家点火装置所产生的能量远大于启动它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核聚变研究人员一直梦寐以求的‘能量增益’目标。如能取得成功,将是有历史意义的科学突破。”

上一篇:奇迹2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