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属于什么剧

时间:2025-01-02 06:58:52编辑:优化君

花鼓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著名曲目有哪些?

花鼓戏是中国戏曲剧种,是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是湖南,湖北省的地方戏戏曲,其中以湖南花鼓戏影响最大。湖南花鼓戏又细分为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永州花鼓戏等六个流派。湖南花鼓戏的经典著名曲目有《打鸟》,《送双粮》,《姑嫂忙》,《三里湾》等很多的。荆州花鼓戏常见戏目有《双撇笋》《茅江夜话》《江汉图》《贺端阳》《打补钉》、《游春》《逃水荒》《活思夫》《家庭公案》《海峡情》《向老三》《站花墙》等。1,花鼓戏的特点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打锣腔,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戏主要唱腔之一。2,花鼓戏的艺术表演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小丑夸张风趣,小旦开朗泼辣,小生风流洒脱。步法和身段比较丰富,长于扇子和手巾的运用,拥有表现农村生活的各种程式,诸如划船、挑担、捣碓、砍柴、打铁、打铳、磨豆腐、摸泥鳅、放风筝、捉蝴蝶等等。花鼓戏是中国的传统戏曲,在民间流传的范围很广,还是很受欢迎的,也是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的继承和发扬。

你知道的经典花鼓戏剧目有哪些?

花戏的传统曲目,共计约400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男女情爱、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花戏传统曲目:《刘海砍樵》《思夫》《补背褡》《芦林记》《双盗花》《双卖酒》《牛郎织女》《刘海戏金蟾》《盘夫》《讨学钱》《山伯访友》《装疯吵嫁》《打鸟扯萝卜菜》《菜园会》《假报喜》《小姑贤》等。花戏剧种声调,花鼓戏音乐曲调约300余首,基本为曲牌连接结构体,辅助板式变化。 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四类:牌子:招牌有行走招牌和锣鼓招牌,来源于湘南民谣,由小歌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合歌舞剧,是湘南各流派的主要歌曲之一。川调:又名正宫调,即弦调、大筒、呗伴奏,曲调由过门短语和唱腔组成,风格、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小调:有民谣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是明、清时调小曲系统,但已地方化。 所有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锣鼓敲法:又称锣,是曲牌拼接结构,“腔”、“流”、“数板”组合,不承载弦,一个人在大家的帮助下,说话像高腔一样。 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戏的主要唱腔之一。花鼓戏经典歌曲《刘海砍樵》介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的刘海住在武陵丝瓜井。 家里有盲人老母,生活非常贫困。 依靠忠诚和勤奋。 他不仅支撑着家里的生活,还吸引了狐仙变化的少女胡秀英的仰慕。刘海上山砍柴,秀英暗中配合,刘海感觉很奇怪,但周围没有人。 卖掉刘海回家,在路上遇到秀英,互相告诉了秀英名字和家世后,秀英对刘海倾诉了爱意。 刘海觉得双方贫富差距很大,马上表示拒绝,但秀英挡了路。刘海让秀英和三个当事人约定结婚。 第一,服侍失明的岳母。 第二,劳动;第三,找媒人。 秀英都答应了。 于是,以杨柳为媒介,山作证说,两人在山林结为夫妇,双双回家。

湖南花鼓戏的剧种溯源

花鼓戏是湖南最著名的戏种,源出于汉族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清同治元年(1862),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鼓戏)中,已有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四个角色,而且情节与表演都较生动,说明这时的花鼓戏不但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从声腔和剧目看,初期以汉族民间小调和牌子曲演唱边歌边舞的生活小戏,如《打鸟》、《盘花》、《送表妹》、《看相》等。后来,“打锣腔”与“川调”传入,才逐渐出现故事性强的民间传说题材剧目。打锣腔主要剧目有《清风亭》、《芦林会》、《八百里洞庭》、《雪梅教子》等,川调主要剧目有《刘海戏蟾》、《鞭打芦花》、《张光达上寿》、《赶子上路》等。这样,便形成了艺术上比较完整的地方剧种了。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光绪以来,这种班社发展较快,仅宁乡、衡阳两县就有几十副“行箱”,艺人近200人。训练演员采取随班跟师方式,也有收徒传艺的,称“教场”或“教馆”,每场数十天,教三、四出戏。过去,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公演。据1981年统计,全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57年,湖南省艺术学院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

听花鼓戏的来源是什么?

湖南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又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清同治元年(1862),杨恩寿在湖南永兴观看的“花鼓词”(即花鼓戏)中,已有书生、书童、柳莺、柳莺婢四个角色,而且情节与表演都较生动,说明这时的花鼓戏不但已发展成“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而且演出形式也具有一定规模。从声腔和剧目看,初期以民间小调和牌子曲演唱边歌边舞的生活小戏,如《打鸟》、《盘花》、《送表妹》、《看相》等。花鼓戏简介:花鼓戏,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剧种。在众多名为“花鼓戏”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属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湖南花鼓戏艺术便有较大发展,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整理创作的《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等剧目,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的喜爱。2008年,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一篇:搞笑免费的喜剧电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