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风流寡妇

时间:2025-01-04 14:54:16编辑:优化君

风流寡妇的编剧经历

刘别谦生于柏林,是一位犹太裁缝的儿子。中学时代在Sophien Gymnasium剧院的经历让刘别谦十六岁时就决定离开学校投身舞台。不过他不得不与父亲妥协同时掌管家族裁缝生意的账本。1911年,他作为配角演员加入了著名导演、制片人和剧院经理人Max Reinhardt的Deutsches剧院,在短期内他就获得升迁,在剧院中扮演主要角色。同时他也在柏林Bioscope电影制片公司做兼职并学习默片表演。1914年,刘别谦首次出演一部讲述犹太人生活的电影。这个角色是个心不在焉、常出意外的服装店助手,树立了他作为犹太喜剧角色的形象。在1914年到1918年之间他出演了大约20部这类喜剧,其中一部分也由他编剧和导演,比如《Schuhpalast Pinkus》(1916年)和《Der Fall Rosentopf》(1918年)等。刘别谦是德国在一战期间最重要的电影天才,他的展现肢体语言和着重于视觉效果的喜剧,从战前就逐渐为观众所熟悉。但他的作品拘于特殊的种族背景下——德国犹太人中低阶级,其中大多数则专注于早期德国电影的主题:社会提升。他的作品中集中了性别倒错,女性易装等性喜剧元素。1918年以一部由Pola Negri出演的悲剧《Die Augen der Mumie Ma 》(The Eyes of the Mummy),树立了刘别谦作为严肃导演的名声。同年,他再次与Negri合作拍摄了《Carmen》,这部影片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商业成功。刘别谦的天赋不仅表现在喜剧上,同时也表现在宏大的历史剧上,二者都使他获得了国际性的成功。1919年,刘别谦导演了七部影片,其中较为卓越的两部是场面华丽的《Madame DuBarry》及诙谐的讽刺美国上层社会礼仪的作品《Die Austernprinzessin》 (The Oyster Princess)。后者初步展现了后来被称为“刘别谦笔触”的风格特色。在发行了《Madame Du Barry》 (Passion, 1919年) 和《Anna Boleyn》 (Deception, 1920年)之后,刘别谦作为国际电影大师的声誉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峰。  1922年,刘别谦带着他的作品《Das Weib des Pharao》 (The Loves of Pharaoh)去美国做宣传,这次备瞩目的旅行使刘别的名字更为家喻户晓,并使他结识了影星Mary Pickford。Mary Pickford这位美国甜姐想在角色上转型为“致命美女(Femme Fatale)”,便邀请刘别谦前往好莱坞拍片。1922年刘别谦离开德国前往好莱坞,导演了《Rosita》。这部作品获得了好莱坞的认可,但在Pickford来并不成功,这便成为两人合作的唯一一部作品。 刘别谦1924年的作品《The Marriage Circle》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世俗喜剧。作品机智的讽刺了美国社会状况,同时也刻画了人类处境。1925年的作品《Lady Windermere's Fan》和1926年的《So This Is Paris》等风格化影片为刘别谦在好莱坞树立了声誉。刘别谦的默片大多是为华纳公司拍摄的,1928年他 加入了派拉蒙公司,在那里,他开始了有声片的拍摄。刘别谦平稳的度过了无声向有声的转变期。声音的到来不仅使刘别谦的喜剧锦上添花,让他的喜剧片中增加了 机智幽默的、喜剧情境下的对白,更提供给他尝试新创作的机会。30年代,刘别谦开始导演音乐片,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音乐喜剧片作者。他的《The Love Parade 》(1929年),、《Monte Carlo》 (1930年)和 《The Smiling Lieutenant 》(1931年) 被评论界认为是新诞生的音乐类型作品中的杰作。1932年,他导演了由Samson Raphaelson编写的浪漫喜剧《Trouble in Paradise》 。这部作品在评论家和观众那里都受到好评,但作品完成之后,美国开始执行的《海斯法典》(Production Code)使得这部电影在1935年被撤销放映,直到1968年才重新与观众见面。刘别谦素来被认为是喜剧片导演,而他在1932年出人意表的导演了一部反战情节剧《Man I Killed》(或名为Broken Lullaby。一些列电影的成功使得派拉蒙在1935年任命刘别谦为成为制片经理,从此他可以监制其他一些导演的作品。1939年,刘别谦在米高梅公司执导了由Billy Wilder编剧、Greta Garbo演出的讽刺喜剧《Ninotchka》。这部节奏轻快的作品描写了颓废的西方人遇到俄国共产党所引发的一系列故事,片中,Garbo展现了她极富魅力的“Garbo的笑”(Garbo's Laugh)。1942年,刘别谦导演了颇受争议的作品《To Be or Not to Be》,这部讽刺纳粹政治的影片保持着他一贯特有的锋利机智的笔调、精彩而精确的对话、简洁的故事与场景。1943年,刘别谦签约20世纪福克斯公司。但因为严重的心脏病,他不得不削减工作量。他最后一部带有明显个人风格的作品是《Heaven Can Wait》 (1943年),一部精致的讽刺性喜剧。1944年底,他不得不将A Royal Scandal交交给Otto Preminger拍摄。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That Lady in Ermine》,这部作品最终由Otto Preminger完成,并于他逝世后在1948年发行。1947年,刘别谦因“25年来对电影的贡献”获奥斯卡特别奖,同年去世。在他的葬礼上,两位他的合作者留下了简洁的墓志铭,Billy Wilder 说“再没有刘别谦了”(No more Lubitsch),而William Wyler答到,“比这更糟的是,再没有刘别谦的电影了”(Worse than that. No more Lubitsch pictures)。

风流寡妇的来源

1870年4月30日,一个日后将在轻歌剧史上发光发亮的巨星诞生在匈牙利的小镇克玛诺(Komarno),克玛诺当时是奥匈帝国的领地,属于斯洛伐克(lovakia)国土。在他诞生前三年,奥匈帝国刚形成,他诞生后三个月,俾斯麦领导的普鲁士击败了法国,顺势筹组了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鼎足而立。奥匈帝国的领土有六十七万平方公里,德意志帝国的领土有五十四万平方公里,国力差距不大,因此谁也不让谁,有点类似台湾的国民党和民进党。哈布斯堡王朝领导的奥地利,长期主宰未解散前的《神圣罗马帝国》,拥有第一流的政治手腕,1804年,《神圣罗马帝国》在拿破仑的主导下解散了,但赋予《奥地利帝国》的名号,可见奥地利的国力强大,才有实力要求周边的王国合并成立《奥匈帝国》,仍然只手遮天.德意志帝国种族单纯,大家目标一致,奥匈帝国光是种族和语言就有几十种,彼此争权夺利让奥匈帝国《党中央》成天头痛不已。法兰兹雷哈尔(Franz Lehar 1870-1948)诞生的克玛诺距离匈牙利的首府布达佩斯一百公里远,流过布达佩斯市中心的多瑙河来到这里时,和华尔河(River Vah)汇流。法兰兹从小时候就天天看到蓝色的多瑙河,他可能也知道乘船往北走,就会到达他们心目中的圣城维也纳。他的父亲在克玛诺的皇家第五十步兵团担任军乐队的队长,法兰兹是家中的长子,深得家族宠爱,从小便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理所当然的知道维也纳有个全世界都崇拜不已的小约翰史特劳斯。法兰兹一路受到良好栽培,十九岁时顺利自《布拉格音乐学院》(Praque Conservatory)毕业,随即加入他父亲在维也纳主持的乐团,担任老爸的副手。1902年成为著名的《维也纳剧院》(Theater an der Wien)的常任指挥,并在该年十一月便推出第一部轻歌剧处女作《维也纳的仕女》(Wiener Frauen),名震乐坛。一个轻歌剧作曲家最重要的条件当然是作曲的能力,这个条件对法兰兹而言不成问题,他最知名的管弦乐作品《金与银》(Gold und Silber,Walzer)圆舞曲,是1902年一月为《梅特涅公主》(Princess Metternich)主持的《金与银舞会》(Gold und Silber Ball)而单独创作的名曲,至今仍然广受喜爱,而在《维也纳的仕女》推出前,他已经在1896年的26岁时发表过《库库希卡》(Kukuschka)的轻歌剧实验作品,在莱比锡和布达佩斯公开演出,这些作品并未获得热烈回响,可以说他还未成功,理由在于他缺少好的剧本做为搭档,因此寻找优秀的剧作家来合作成为法兰兹的当务之急。维也纳排名第一的小约翰史特劳斯在名作《蝙蝠》(Die Fledermaus 1874)推出前后,也创作过不少轻歌剧,都因为这个理由而失败,可见好的剧本对于作曲家而言多么重要。《维也纳的仕女》才刚演完,法兰兹立即推出《刺绣师》(Der Rastelbinder),来年(1904)推出《神夫》(Goettergatte)和《婚姻笑话》(Juxheirat),却很快就被人忘个精光。法兰兹一再遭到重挫,却没有丧失斗志,仍然持续努力寻找机会。他从1861年出版的法国喜剧《使馆武官》(L’Attache d’ambassade;The Ambassador’s Attache) 中获得灵感。《使馆武官》是法国剧作家亨利梅尔哈克(Henri Meilhac 1831-1897)的作品,而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比才(Georges Bizet 1838-1875),马斯奈(Jules Massenet 1842-1912),奥芬巴哈(Jacques Offenbach 1819-1880)等著名法国作曲家的《御用》剧本作家,作品份量自不在话下。《使馆武官》的剧情《一个富可敌国的寡妇汉纳Hanna Glawari寻觅第二春》的喜剧故事,激发了二位维也纳剧作家雷欧史坦(Leo Stein 1872-1947)和维克雷昂(Viktor Leon 1860-1940)的创作灵感,当成创作维也纳轻歌剧的最佳题材。二人将新剧本的名称改成德文的《风流寡妇》(Die lustige Witwe)。史坦和雷昂当时心目中的理想作曲家是创作《歌剧院舞会》(Der Opernball 1897)的理查德贺伯格(Richard Heuberger 1850-1914),但贺伯格自从《歌剧院舞会》后,再也没有新作品了,而且他应二人提交的《风流寡妇》曲式样本,也显示不出他有能力承担《风流寡妇》的作曲能力。当时史坦和雷昂已经认识法兰兹,但不敢委以作曲大任,而且唯一能证明法兰兹有创作圆舞曲的功力的作品,就是前面提到的《金与银》圆舞曲。幸好当时还有一个人对法兰兹的作曲能力很欣赏,是《维也纳剧院》的秘书艾米尔史坦宁格(Emil Steininger),艾米尔向二人极力推荐由法兰兹负责作曲重任。史坦和雷昂勉强同意给法兰兹一个机会,尝试为《风流寡妇》作曲,当他一接到《笨蛋!你们这些愚蠢的骑士!》(Dummer,dummer Reitersmann)的歌词时,立即灵感泉涌,并在当晚的电话中将他创作的旋律演奏给雷昂听。法兰兹终于取得作曲的合约,并且从1905年初便马不停蹄的工作,并且在维也纳剧院董事卡克札克(Wilhelm Karczag)和华尔纳(Karl Wallner)面前演奏他的创作时,居然被批评为《不具音乐性》,所以祇同意拨一小笔制作费试试看,还好参与演出的男女主角都对该剧非常有信心,才让法兰兹的心定下来。《风流寡妇》终于在1905年12月30日的晚上,于《维也纳剧院》上演,各方风评不一,毁誉参半,勉强撑过三个礼拜的低票房,正打算下档时票房却突然逆转,以锐不可当的态势连演六百多场,才光荣闭幕。风流寡妇圆舞曲消息灵通的伦敦Gaiety & Daly’s剧院经理艾德华提斯(George Edwardes),立即伙同威廉布塞(William Boosey)买下《风流寡妇》的伦敦上演权,并由巴瑟胡德(Basil Hood)改编成英文剧本,由阿德里安罗斯(Ardian Ross)填上英文歌词,莉莉艾尔丝(Lily Elsie)和约瑟夫柯恩(Joseph Coyne)两人领衔主演,于1907年在伦敦首演。结果大为轰动,整个伦敦掀起一阵《风流寡妇》的旋风,赶时髦的伦敦仕女纷纷摹仿莉莉艾尔丝的剧中装扮,戴起《风流寡妇》高耸的帽子,得意洋洋,到处炫耀。同样的景象也出现在美国各大城市和世界各地的首府, 而小约翰史特劳斯的名作《蝙蝠》甚至达不到这样疯狂的景象。《风流寡妇》最常被拿来和《蝙蝠》做比较,但却很少人能够指出如果由小约翰史特劳斯来创作《风流寡妇》,或者由雷哈尔来创作《蝙蝠》,那会是怎么样的结果呢?时光不能倒流,所以这个问题无解,倒不如问自己拿得出什么题材来创作出具有《中国味》的轻歌剧?

上一篇:老爸老妈兄弟姐妹电视剧免费观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