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外”一词通常指的是清朝时期的一种官僚身份,是指被任命为“员外郎”的官员或晋升到“员外郎”一级的官员,而“郎”则是清朝时期官员中的一个职称,相当于现在的一级科员。
“员外”这个词的由来,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时期,用于指不是正式任命的朝廷职官,但拥有朝廷任命的职务。在宋朝时期,“员外”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与“郎”一起使用的官阶称谓,成为官员晋升阶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清朝时期,员外郎是官阶居于九品之下的一种官员,他是直接向一品以上的大臣或皇帝汇报,拥有管理和执行政务的职责。这个官职的地位很高,而且经常被用作选拔优秀官员的途径,很多官员从这个阶段开始职业生涯的上升之路。
事实上,员外郎这个职位的重要性远远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官阶,同时它也是官僚们在职业生涯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许多杰出的官员,例如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就曾经担任过该职位。
在现代,虽然“员外”这个词已不再是一个正式的官阶或职衔,但它仍然可以代表一个人在社会和职场中地位高、财富丰厚、名声显赫的象征。特别是在商业圈,有一些富翁和高管们往往被称作“员外”,象征着他们的地位和成就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